李曉冉,樊永安
?
陳式太極拳練習對小學生平衡能力影響的實驗研究
李曉冉,樊永安
廣州體育學院,廣東 廣州,238000。
為探討陳式太極拳練習對小學生平衡能力的影響,本研究以習練陳式太極拳對小學生平衡能力的影響為研究對象,在廣州市華僑外國語小學篩選2、3、4年級164名學生為實驗對象,其中實驗班81人,對照班83人,對實驗班進行為期32周,每周1次的陳式太極拳運動干預,選取平衡能力評定指標3個即睜眼單腳站立、閉眼單腳站立、閉眼原地踏步。通過分析實驗班和對照班所測指標數據,得出小學生平衡能力的變化結果,從而驗證練習陳式太極拳有利于小學生平衡能力的發展。
陳式太極拳;平衡能力;小學生
平衡是指身體所處的一種姿態以及在運動或受到外力作用時能夠自動調整并維持姿勢的能力,其按性質可分為對稱性平衡、靜態平衡和動態平衡[1]。兒童少年時期是身體形態、身體素質及身體機能發展的重要時期,而在這一階段,發展良好的平衡能力對其今后的身體形態、運動能力及日常生活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陳式太極拳是由明末清初陳家溝陳氏第9代陳王廷先生,依據祖傳拳術,博采眾家技擊術之所長,結合道家修煉養生之術和中醫經絡學等理論,創編的一套陰陽相合,剛柔相濟,具有鮮明特點的拳術。針對太極拳的研究,其研究對象多為中老年人,因此,練習太極拳對于中老年人的身體素質和身體機能所產生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但針對兒童少年練習太極拳的相關研究較少,尤其是陳式太極拳練習對兒童少年平衡能力發展影響的相關研究幾乎沒有。
本研究以陳式太極拳練習對小學生平衡能力產生的影響作為研究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廣州體育學院圖書館、中國知網等資源,查閱研究中涉及小學生平衡能力、陳式太極拳運動特征和運動理論、運動方案設計、實驗設計等方面的相關資料,為研究的實施提供理論依據。
1.2.2 訪談法 根據本研究需要,采用走訪、電話的方式對相關專家、班主任、體育教師和家長進行訪談,旨在了解學生的身心特點并對適用于小學生平衡能力的評定指標和測量方法進行深入認識和篩選,為后期實驗的順利進行奠定基礎。
1.2.3 數理統計法 本研究所測數據均采用Excel和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對實驗前、后數據進行檢驗和分析。
1.2.4 邏輯分析法 將實驗班和對照班測試結果利用歸納、對比等邏輯分析法進行分析,結合研究的實際情況探究陳式太極拳練習對小學生平衡能力所產生的影響。
1.2.5 實驗法(1)實驗對象。為了探討陳式太極拳運動對小學生平衡能力的影響,在廣州市華僑外國語小學2、3、4年級中進行篩選了81名學生為實驗班,隨機抽選83名學生為對照班。通過統計分析,實驗班和對照班(P>0.5)不存在顯著性差異(表1)。

表1 實驗對象的人數、年齡、性別
(2)測試指標的選取與測試方法。通過對相關文獻和書籍資料的整理、分析和歸納總結,參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體育院校通用教材《運動生理學》、《體育測量與評價》認定的平衡能力測量指標中選取3個適用于小學生的評定指標,其中2個靜態平衡能力測試指標、1個動態平衡能力測試指標,為本研究評價小學生平衡能力指標的信度和效度提供了保障。
(3)教學內容設計。陳式太極拳教學內容是經過專家進行選定,本著動作簡練、易學,適合小學生初練為目的而選編了“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套路中的動作。小學生練習陳式太極拳運動方案的初期選定了15——20個動作,在2015年11月—12月將選編的套路對小學生進行了嘗試性教學。期間,根據小學生生理特征、運動喜好等因素,經過數次調整,確立了12個動作。這12個動作包括:起勢、金剛搗碓、懶扎衣、單鞭、云手、擺蓮腿、雀地龍、金雞獨立、掩手肱捶、單拍腳、白鶴亮翅、收勢,學生通過5—8個學時可學會套路。
(4)實驗方法與實施方案。采用實驗班和對照班前、后測試實驗設計,對實驗班81名學生進行為期32周,每周1次(周5下午3:30—4:50),每次80min的太極拳練習,對照班學生不參與太極拳練習,維持原有的生活作息和體育活動。

表2 測試指標與測試方法
2.1.1 實驗前8歲年齡組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平衡能力的對比分析 如表3所示,實驗前分別對實驗班和對照班8歲年齡組學生的平衡能力進行組間對比,結果8歲年齡組男女學生的睜眼單腳站立、閉眼單腳站立、閉眼原地踏步指標分別顯示P值大于0.05,表明8歲年齡組男女學生該指標具有可比性。

表3 實驗前8歲年齡組實驗班、對照班學生平衡能力測試對比表
2.1.2 實驗后8歲年齡組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平衡能力的對比分析 實驗后,8歲年齡組實驗班、對照班學生睜眼單腳站立、閉眼單腳站立、閉眼原地踏步測試指標結果如下表:

表4 實驗后8歲年齡組實驗班、對照班(男生)平衡能力測試對比表
注:*表示實驗前后有顯著差異(P<0.05),**表示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

表5 實驗后8歲年齡組實驗班、對照班(女生)平衡能力測試對比表
注:*表示實驗前后有顯著差異(P<0.05),**表示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
通過表4、表5中數據分析可看出,實驗后8歲年齡組實驗班和對照班男生、女生睜眼單腳站立、閉眼單腳站立測試指標相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即不具有統計學意義,但從均值來看,兩項測試指標實驗班均高于對照班,說明通過32周陳氏太極拳練習的干預,在一定程度上對8歲年齡組學生的靜態平衡能力產生有利影響。根據表4、表5中閉眼原地踏步數據可看出,實驗后8歲年齡組實驗班、對照班男生原地踏步測試指標相比無明顯差異(P>0.05),而女生閉眼原地踏步測試指標相比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且實驗班閉眼原地踏步時間明顯長于對照班,說明經過32周陳式太極拳練習對8歲年齡組女生動態平衡能力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2.1.3 實驗前、后8歲年齡組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平衡能力的對比分析 運用SPSS17.0軟件對8歲年齡組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實驗前、后所測的數據進行配對T檢驗,并對所得數據進行整理,所得結果如下表:

表6 實驗前、后8歲年齡組實驗班與對照班(男生)平衡能力測試對比表
注:*表示實驗前后有顯著差異(P<0.05),**表示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

圖1 實驗前、后8歲年齡組實驗班與對照班(男生)平衡能力測試指標均值變化比較
由表6、圖1顯現得出:經過32周的陳式太極拳練習,8歲實驗班男生睜眼單腳站立指標變化值P<0.05,實驗前后成顯著性差異,其實驗班男生睜眼單腳站立時間增長8.31s,增長幅度為13.8%,8歲實驗班男生閉眼原地踏步指標變化值P<0.01,說明實驗前后成非常顯著性差異,其閉眼原地踏步時長增加4.71s,增長幅度為28.17%,但8歲實驗班男生閉眼單腳站立指標變化值P>0.05,與實驗前相比較無明顯著性差異;8歲對照組班男生睜眼單腳站立指標變化值P<0.05,與實驗前相比較有顯著性差異,其睜眼單腳站立時間增長6.89s,增長幅度為11.69%,8歲對照班男生閉眼單腳站立和閉眼原地踏步與實驗前相比無明顯著性差異(P>0.05),其閉眼單腳站立和閉眼原地踏步時長有所增長,但增長幅度較小。

表7 實驗前、后8歲年齡組實驗班與對照班(女生)平衡能力測試對比表
注:*表示實驗前后有顯著差異(P<0.05),**表示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

圖2 實驗前、后8歲年齡組實驗班與對照班(女生)平衡能力測試指標均值變化比較
由表7和圖2可看出,8歲實驗班女生睜眼單腳站立、閉眼單腳站立和閉眼原地踏步與實驗前相比均呈顯著性差異(P<0.05),其中睜眼單腳站立和閉眼原地踏步指標變化值P<0.01,與實驗前相比呈非常顯著性差異,8歲實驗班女生睜眼單腳站立時長增長10.97s,增長幅度為18.11%,閉眼單腳站立增長6.3s,增長幅度為31.26%,閉眼原地踏步時長增加10.60s,增長幅度為50.88%;8歲對照班女生睜眼單腳站立與實驗前比有顯著性差異(P<0.05),其增長時間為7.73s,增長幅度為12.52%,對照班女生閉眼單腳站立和閉眼原地踏步與實驗前相比基本無增長,變化幅度較小。
2.2.1 實驗前9歲年齡組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平衡能力的對比分析 如表8所示,實驗前分別對實驗班和對照班9歲年齡組學生的平衡能力進行組間對比,結果9歲年齡組男女學生平衡能力三項測試指標分別顯示P值大于0.05,說明9歲年齡組男女學生的三項指標具有可比性。

表8 實驗前9歲年齡組實驗班、對照班學生平衡能力測試對比表
2.2.2 實驗后9歲年齡組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平衡能力的對比分析 經過32周太極拳練習后,9歲年齡組實驗班、對照班學生睜眼單腳站立、閉眼單腳站立、閉眼原地踏步測試指標結果如下表:

表9 實驗后9歲年齡組實驗班、對照班(男生)平衡能力測試對比表
注:*表示實驗前后有顯著差異(P<0.05),**表示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

表10 實驗后9歲年齡組實驗班、對照班(女生)平衡能力測試對比表
注:*表示實驗前后有顯著差異(P<0.05),**表示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
對表9、表10中數據進行分析可看出,實驗后9歲年齡組實驗班和對照班男生、女生睜眼單腳站立、閉眼單腳站立和閉眼原地踏步測試指標相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即不具有統計學意義,但從均值來看,三項測試指標實驗班均高于對照班,說明通過32周的太極拳練習對9歲年齡組實驗班學生的平衡能力的發展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2.2.3 實驗前、后9歲年齡組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平衡能力的對比分析 經過32周練習后,對9歲年齡組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實驗前、后所測的數據統計處理,所得結果如下表:

表11 實驗前、后9歲年齡組實驗班與對照班(男生)平衡能力測試對比表
注:*表示實驗前后有顯著差異(P<0.05),**表示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

圖3 實驗前、后9歲年齡組實驗班與對照班(男生)平衡能力測試指標均值變化比較
由表11和圖3可得出:經過32周的陳式太極拳練習,9歲實驗班男生睜眼單腳站立、閉眼單腳站立及閉眼原地踏步與實驗前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5),其中睜眼單腳站立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9歲實驗班男生平衡能力指標較實驗前有很大程度的增加,其中睜眼單腳站立時長增加12.89s、閉眼單腳站立增長6.94s、閉眼原地踏步增長9.24s,該3項指標增長幅度分別為:19.11%、31.0%、46.98%;9歲對照班男生閉眼單腳站立和閉眼原地踏步較實驗前有顯著性差異(P<0.05),但睜眼單腳站立與實驗前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總體分析,實驗后9歲實驗班男生平衡能力3項指標均高于實驗前,且高于對照組,增長幅度均大于對照組。

表12 實驗前、后9歲年齡組實驗班與對照班(女生)平衡能力測試對比表
注:*表示實驗前后有顯著差異(P<0.05),**表示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
通過表12與圖4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針對于睜眼單腳站立這項指標而言,9歲年齡組實驗班與對照班女生較實驗前相比,兩者均有顯著性的差異(P<0.05),從均值來看,兩班女生的實驗后均值均大于實驗前的均值,增長幅度分別為:13.5%、5%,即實驗班增長幅度明顯高于對照班;9歲實驗班女生在閉眼單腳站立和閉眼原地踏步指標較實驗前有顯著性差異(P<0.05),而對照班女生這兩項指標較實驗前無顯著性差異(P>0.05)。

圖4 實驗前、后9歲年齡組實驗班與對照班(女生)平衡能力測試指標均值變化比較
2.3.1 實驗前10歲年齡組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平衡能力的對比分析

表13 實驗前10歲年齡組實驗班、對照班學生平衡能力測試對比表
如上表13所示,實驗前分別對兩班10歲年齡組學生的平衡能力進行對比,結果顯示,10歲年齡組男女學生平衡能力所測指標均無明顯性差異(P>0.5),說明,10歲年齡組男女學生的平衡能力具有可比性。
2.3.2 實驗后10歲年齡組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平衡能力的對比分析 實驗后,對10歲年齡組實驗班、對照班學生睜眼單腳站立、閉眼單腳站立、閉眼原地踏步測試指標進行后測,數據統計結果如下表:

表14 實驗后10歲年齡組實驗班、對照班(男生)平衡能力測試對比表
注:*表示實驗前后有顯著差異(P<0.05),**表示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

表15 實驗后10歲年齡組實驗班、對照班(女生)平衡能力測試對比表
注:*表示實驗前后有顯著差異(P<0.05),**表示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
由表14、表15顯現出,實驗后10歲年齡組實驗班和對照班男女生平衡能力測試指標相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即不具有統計學意義,但從均值來看,3項測試指標實驗班均高于對照班,說明通過32周的太極拳練習對9歲年齡組實驗班學生的平衡能力提高程度要大于對照班學生。
2.3.3 實驗前、后10歲年齡組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平衡能力的對比分析 在實驗班進行32周的太極拳運動干預后,再次對10歲年齡組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進行平衡能力測試,所得后測數據與實驗前數據進行對比分析,所得結果如下表:

表16 實驗前、后10歲年齡組實驗班與對照班(男生)平衡能力測試對比表
注:*表示實驗前后有顯著差異(P<0.05),**表示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
由表16和圖5可顯現出:實驗后,10歲實驗班男生睜眼單腳站立、閉眼單腳站立及閉眼原地踏步與實驗前相比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3項測試指標增長時長分別為:27.89s、10.38s、11.31s,對應增長幅度分別為:39.66%、26.12%、53.55%;10歲對照班男生睜眼單腳站立、閉眼單腳站立及閉眼原地踏步與實驗前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5),3項測試指標增長時長分別為:10.86s、8.27s、5.64s,對應增長幅度分別為:15.12%、20.89%、26.14%;從增長均值和增長幅度可看出,實驗后10歲年齡組實驗班與對照班男生平衡能力均有提升,但實驗班與對照班相比,其測試指標成績進步幅度較大。

圖5 實驗前、后10歲年齡組實驗班與對照班(男生)平衡能力測試指標均值變化比較

表17 實驗前、后10歲年齡組實驗班與對照班(女生)平衡能力測試對比表
注:*表示實驗前后有顯著差異(P<0.05),**表示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
通過表16和圖5可看出:實驗后,10歲實驗班女生睜眼單腳站立、閉眼單腳站立及閉眼原地踏步與實驗前相比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3項測試指標增長時長分別為:24.91s、16.4s、14.68s,對應增長幅度分別為:34.98%、44.85%、68.09%;10歲對照班女生睜眼單腳站立、閉眼單腳站立及閉眼原地踏步與實驗前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5),3項測試指標增長時長分別為:13.89s、6.42s、9.16s,對應增長幅度分別為:19.75%、17.74%、43.19%;從增長均值和增長幅度可看出,實驗后10歲年齡組實驗班與對照班女生平衡能力均有提升,但實驗班與對照班相比,其測試指標成績進步幅度較大。

圖6 實驗前、后10歲年齡組實驗班與對照班(女生)平衡能力測試指標均值變化比較
人體行動體力中最基礎的運動能力之一就是人體的平衡機能,維持人體平衡的機制十分復雜,一般認為,人體維持姿勢平衡主要依賴于中樞系統對視覺、本體感覺和前庭覺信息的協調和對運動效應器的控制[2]。
研究結果表明,2、3、4年級實驗班、對照班各年齡段的男生與女生睜眼單腳站立、閉眼單腳站立和閉眼原地踏步時間都有相應的增長,但增長幅度不同,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現其所測指標數值隨之增長,說明在兒童少年時期,根據少年兒童身心健康發展規律,隨著少年兒童年齡的增長平衡能力也相應呈逐漸增長趨勢,8歲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平衡能力指標數值無明顯差異,而9歲、10歲年齡組實驗后實驗班男女生指標增長幅度明顯高于對照班男女生指標增長幅度,說明陳式太極拳練習有利于小學生平衡能力的發展,可對其產生積極影響。
通過實驗研究發現,經過32周陳式太極拳的練習,各年齡階段實驗班學生平衡能力指標與實驗前相比均有顯著性差異,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學生平衡能力存在差異。小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平衡能力會隨之有相應的提高,而參加陳式太極拳練習的小學生平衡能力的增長要比不參加太極拳練習的小學生平衡能力的增長較為明顯。在平衡能力方面,實驗班各年齡階段女生的平衡能力增長幅度要高于男生。對照組上體育課、參加一般體育活動同樣有利于平衡能力的發展,這與少年兒童的生理發育期有關,但與實驗班相比,其平衡能力提高的幅度較低、速度慢,更進一步說明陳式太極拳練習對小學生平衡能力的發展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陳式太極拳是屈膝狀態下完成的運動,以螺旋纏繞,節節貫穿為核心技術。陳式太極拳步法注重虛實變化,步法的變化時而在快慢相間中顯現,時而在緩慢柔和中完成。在完成這些動作過程中,膝關節一直處于半蹲狀態,以腰為核心一腿實,一腿虛支撐身體重量。因此,對于年齡較小的學生,應根據其生理特征和身體反應狀況來決定陳式太極拳的教學內容以及練習時間和強度。陳式太極拳可促進小學生平衡能力的發展,因此,建議學校開展太極拳活動或在體育課中加入太極拳教學內容,在教學中,除練習太極拳技術外,更要注重太極拳理論知識的學習及文化的傳播,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1] 王瑞元.運動生理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2.
[2] 劉鐘钖.輪滑對學齡前兒童平衡能力的實驗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5.
[3] 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研究組編.2000 年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報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 傅紀良. 《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指標體系的實驗研究[D].浙江大學,2002.
[5] 郭建美.動作訓練對三年級小學生平衡能力影響的實驗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4.
[6] 于志鈞.中國太極拳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306~311.
[7] 榮湘江.太極拳運動對中年人平衡能力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8,23(4):344~345.
[8] 張貝貝.輕器械體操、體操類游戲對7—8歲兒童平衡能力影響的實驗研究[D].首都體育學院,2015.
[9] 劉 崇,任立峰,等.人體平衡能力的評價系統[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9,13(2):364~366.
[10] 姜 娟,劉志華.太極拳健身理論系統的建構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9,03:115~118.
Research on the Effects of Chen-style Tai Chi Chuan Exercise On the Balance Ability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LI Xiaoran, PAN Yongan
Guangdong Sport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238000, China.
To investigate of Chen style tai chi chuan exercise influence on pupils balance ability, this study by practicing Chen style tai chi chuan balance ability fo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influence of the Huaqiao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in Guangzhou filter two ,three and fourth grade 164 students as the subjects, elected 81 students as experimental classes, randomly selected 83 students as the control classes, the experimental classes for 32 weeks, once a week of Chen style tai chi chuan exercise intervention, selecting balance ability evaluation index three namely :open standing on one foot ,Close your eyes to stand on one foot and Close your eyes marking time .By analyzing the experimental classes and that in comparative classes measured index data, it is concluded that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balance changes as a result, to validate the practice of Chen style tai chi chuan is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pupil balance ability.
Chen style tai chi chuan; Balance ability; Pupil
G852.11
A
1007―6891(2018)01―0119―06
10.13932/j.cnki.sctykx.2018.01.29
2017-08-10
2017-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