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濤
[摘要]目的通過篩選合理的檢查方法,為益氣去喘湯提供正確的微生物限度檢查標準。方法以據《中國藥典》2015年版規定,分別采用常規法、平皿法、培養基稀釋法對樣品進行微生物限度試驗。結果平皿法.對大腸埃希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的回收率均能達到要求;培養基稀釋法(0.5mL/皿)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桿菌的回收率能達到要求;對大腸埃希菌、沙門菌的檢查方法可使用常規方法進行檢查。結論試驗中選擇的酵母菌、細菌、霉菌的計數方法,以及控制菌所選用的驗證方法適用于益氣去喘湯的微生物限度檢查,本試驗可達到檢測目的。
[關鍵詞]益氣去喘湯;微生物限度檢查;驗證試驗;制訂檢查標準
[中圖分類號]R286.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0616(2017)17-43-05
益氣去喘湯是我院多年臨床經驗處方,主要由黃芪、黨參、枇杷葉、前胡、桔梗、杏仁等藥物組成的,具有益氣、宣肺、化痰、平喘等功效,治療肺氣虛引起的哮喘、咳嗽等癥狀,療效顯著,安全可靠,無明顯副作用。在制劑檢驗過程中,為保證微生物限度檢查的科學性和準確性,以及確保本試驗選擇的檢測方案適用于益氣去喘湯中霉菌、酵母菌、細菌計數的檢測,以及控制菌的檢定,該驗證方案采用《中國藥典》2015年版一部附錄XⅢc微生物限度檢查方法進行驗證試驗,結果報道如下。
1試驗材料
1.1試藥
益氣去喘湯由本院煎藥室負責供應。
1.2試驗所需的培養基
營養瓊脂培養基、玫瑰紅鈉瓊脂培養基、膽鹽乳糖培養基、改良馬丁培養基、營養肉湯培養基、改良馬丁瓊脂培養基等。上述所用的培養基均系北京三藥科技開發公司生產。
1.3本試驗所用菌種
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CMCC(B)63501]、大腸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CMCC(B)44102]、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CMCC(B)26003]、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CMCC(F)98003]、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MCC(F)98001]、乙型副傷寒沙門菌(Salmonellaparatyphi B)[CMCC(B)50094]。枯草芽孢桿菌、大腸埃希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黑曲霉、白包念珠菌、乙型副傷寒沙門菌均由中國醫學菌種保藏中心提供。
2試驗驗證步驟
2.1試驗所用菌液的配制
2.1.1吸取在35℃經過24h培養的枯草芽孢桿菌、金黃葡萄球菌、沙門菌、大腸埃希菌的肉湯培養物1mL,使用0.9%無菌氯化鈉溶液10倍量進行稀釋,枯草芽孢桿菌至10-5、金黃色葡萄球菌至10-7、沙門菌至1@8,大腸埃希菌至10-7、大約50~100cfu/mL,以備試驗使用。
2.1.2吸取在26℃經過24h培養的白色念珠菌液體培養物1mL,使用0.9%氯化鈉無菌溶液10倍量進行稀釋到10-5,大約50~100cfu/mL,以備試驗使用。
2.1.3吸取在26℃經過7d培養的黑曲霉的改良馬丁瓊脂斜面培養物,加5mL含0.05%(mL/mL)聚山梨酯80的0.9%氯化鈉無菌溶液,洗脫掉孢子。再吸取出含孢子的混懸液,加0.05%(mL/mL)聚山梨酯80的0.9%氯化鈉無菌溶液10倍量進行稀釋到104,大約50~100cfu/mL,以備試驗使用。
以上所使用的各株菌的培養物都是三代培養物。
2.2試驗所用菌液的測定
2.2.1吸取以上枯草芽孢桿菌10-5、金黃葡萄球菌10-7、沙門菌10-8、大腸埃希菌10-7級稀釋后的溶液的量分別為1mL,使用45℃營養瓊脂培養基20mL分別注皿,并分別進行平行測定此二皿,調溫至35%,靜止48h后計算菌落數,大約50~100cfu/mL。測定的結果見表1。
2.2.2分別吸取以上配制的含黑曲霉104的孢子混懸溶液1mL、白色念珠菌10-5稀釋溶液1mL,再取45℃玫瑰紅鈉瓊脂培養基20mL分別進行注皿后,然后再分別平行測定此二皿,調溫至26%,靜止培養,每日觀察,計算菌落數,大約50~100cfu/mL。測定的結果見表1。
2.3試驗驗證霉菌、酵母茵、細菌的計數方
依據《中國藥典》2015年版一部(附錄XⅢC)微生物限度檢查法中計算菌落數的方法進行驗證測定。試驗所用供試溶液的配制:量取供試藥液10mL,緩緩加入氯化鈉一蛋白胨無菌緩沖溶液至100mL,調至pH7.0,用玻棒攪拌混合均勻,此為供試溶液備用。
2.3.1平皿法結果見表2~6。
2.3.1.1試驗組 分別吸取上述供試溶液,按每個皿為1mL的量加入供試溶液,再加入上述已配制好的試驗菌50~100cfu,隨即傾入瓊脂培養基,放在規定的溫度下靜止3~5d,每天按時觀察。
2.3.1.2菌液組 將相同體積的供試溶液換成氯化鈉-蛋白胨無菌緩沖溶液(pH7.0),以照試驗組的方法進行驗證檢測。
2.3.1.3試驗對照組 對照組的試驗方法除不加菌液外,其他均與試驗組相同。
2.3.1.4計算試驗組的加菌回收率 根據下述計算公式計算回收率。
試驗組的加菌回收率=(試驗組的平均菌落數-供試品對照組的平均菌落數)/菌液組的平均菌落數×100%。
2.3.2培養基稀釋法結果見表5~6。
2.3.2.1試驗組 分別吸取上述供試溶液,按每個皿為0.5、0.2mL的量注入平皿,再注入上面已配制好的試驗菌50-100cfu,隨即傾入瓊脂培養基,放在規定的溫度下靜止3~5d,每天按時觀察。
2.3.2.2菌液組 測定方法與平皿法的菌液組相同。
2.3.2.3供試品對照組 試驗方法僅不加菌液之外,其他均與試驗組相同。
2.3.2.4計算試驗組的加菌回收率 根據下述計算公式計算回收率。
試驗組的加菌回收率=(試驗組的平均菌落數-供試品對照組的平均菌落數)/菌液組的平均菌落數×100%。
2.4驗證控制菌的測定方法
2.4.1驗證大腸埃希菌的測定方法 根據常規法進行試驗,試驗數據如表7。
2.4.1.1試驗組 在膽鹽乳糖培養基中加入供試溶液,按每100mL膽鹽乳糖培養基中加入供試溶液10mL,再注入上面已配制好的大腸埃希菌50~100cfu,放在35℃溫度下靜止24h,根據相應控制菌的測定方法進行試驗。
2.4.1.2陰性試驗對照組 將相同體積的供試溶液換成氯化鈉一蛋白胨無菌緩沖溶液(pH7.0),試驗方法僅不加菌液之外,其他均與試驗組相同。
2.4.1.3陽性試驗對照組 將相同體積的供試溶液換成氯化鈉一蛋白胨無菌緩沖溶液(pH7.0),其他試驗方法均與試驗組相同。
2.4.1.4供試品組 在膽鹽乳糖培養基中加入供試溶液,按每100mL膽鹽乳糖培養基中加入供試溶液10mL,放在35℃溫度下靜止24h,根據相應控制菌的測定方法進行試驗。
2.4.2驗證沙門菌的測定方法 根據常規法進行試驗,試驗數據如表7。
2.4.2.1試驗組 在營養肉湯培養基中加入供試品,按每200mL營養肉湯培養基中加入供試品10g,使其混合均勻,再加入上面已配制好的沙門菌50~100cfu,放在35℃溫度下靜止24h,根據相應控制菌的測定方法進行試驗。
2.4.2.2陰性試驗對照組 吸取上述營養肉湯培養基200mL,放在35℃溫度下靜止培養24h,根據相應控制菌的測定方法進行試驗。
2.4.2.3陽性試驗對照組 在營養肉湯培養基中加入沙門菌,按每200mL營養肉湯培養基中加入沙門菌50~100cfu,使其混合均勻,放于35℃溫度下靜止24h,根據相應控制菌的測定方法進行試驗。
2.4.2.4供試品組 在營養肉湯培養基中加入供試品,按每200mL營養肉湯培養基中加入供試品10g,使其混合均勻,放于35℃溫度下靜止24h,根據相應控制菌的測定方法進行試驗。
3討論
3.1驗證方法可用
在驗證霉菌、細菌、酵母菌數的檢查方法試驗中,根據試驗表2~6中的數據可知,平皿法對白色念珠菌、大腸埃希菌、黑曲霉的回收率均大于70%,都達到《中國藥典》2015年版一部附錄XⅢc微生物限度的要求,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桿菌的回收率均小于70%;采用培養基稀釋法(0.5mL/皿),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回收率能達到要求;采用培養基稀釋法(0.2mL/皿),對枯草芽孢桿菌的回收率能達到要求;在驗證沙門菌和大腸埃希菌的檢查方法試驗中,根據表7中的數據可知,陰性對照組和供試品組未檢出控制菌,而試驗組和陽性對照組均檢出控制菌,因此,對沙門菌和大腸埃希菌可采用常規法進行檢查。
3.2驗證結果可靠
從上述試驗結果可知,對益氣去喘湯進行微生物限度檢查時,可以用培養基稀釋法(0.2mL/皿)對細菌數進行測定,可以用平皿法對霉菌、酵母菌數進行測定,可以用常規法對沙門菌、大腸埃希菌進行檢查。
3.3驗證目的達到
根據上述結論,制訂出益氣去喘湯的微生物限度檢查標準,具體為:吸取該湯藥加氯化鈉一蛋白胨的無菌緩沖液(pH7.0)配制為1:10的供試液。細菌的計數使用培養基稀釋法(0.2mL/皿)進行檢查,霉菌和酵母菌的計數使用平皿法檢查,沙門菌、大腸埃希菌的檢查用常規法,結果應符合《中國藥典》2015年版一部附錄XⅢC微生物限度的規定。
(收稿日期:2017-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