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 沙小龍
[摘要]目的研究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聯合改良式子宮B-Lyneh縫扎術在治療剖宮產術中宮縮乏力的治療效果。方法從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隨機選取有宮縮乏力高危因素擬行剖宮產的孕婦100例,其中46例術中僅給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宮體注射治療作為對照組,54例術中同時采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宮體注射聯合改良式子宮B-Lyneh縫扎術作為觀察組。比較兩組在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出血量、術中術后輸血量、并發癥的發生以及再次手術的情況。結果觀察組產婦在手術時間以及住院時間上與對照組無差異,但術中出血量、術后出血量以及輸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均無并發癥再次手術情況。結論對有宮縮乏力高危因素擬行剖宮產的孕婦采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聯合改良式子宮B-Lyneh縫扎術能顯著減少術中術后的出血量以及輸血量,減少并發癥發生率,療效明顯,值得應用推廣。
[關鍵詞]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改良式子宮B-Lynch縫扎術;剖宮產術中;宮縮乏力
[中圖分類號]R7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0616(2017)17-72-03
產后出血是產科永恒的話題,是分娩期嚴重的并發癥,80%的產后出血發生在胎兒娩出后2h內,亦為搶救黃金時期。剖宮產術中的產后出血,處理的不得當、不及時,往往造成孕產婦嚴重并發癥甚至死亡。所以,對于剖宮產術中產后出血的處理,及時、有效尤為重要。而剖宮產術中產后出血最常見的原因是宮縮乏力,約占產后出血的70%。正常情況下,當胎兒娩出后,由于不同方向走行的子宮肌纖維強烈收縮壓迫血管止血。當子宮肌纖維收縮無力則會失去對肌束間的血管的壓迫作用而出現產后出血。最常見的高危因素有多胎妊娠、巨大兒、羊水過多以及產程過長、重度子癇前期、貧血等產科合并癥。通過對我院有宮縮乏力高危因素擬行剖宮產的孕婦術中采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聯合改良式子宮B-Lynch縫扎術,顯著減少產后出血發生以及出血量,具體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從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隨機選取有宮縮乏力高危因素擬行剖宮產的孕婦100例,在院倫理委員會通過許可下,把其中46例術中僅給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宮體注射治療作為對照組,54例術中同時采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宮體注射聯合改良式子宮B-Lynch縫扎術作為觀察組。兩組年齡均在22~40歲之間,平均(32.8±5.6)歲,孕周在37-42周之間,平均(39.5±1.4)周。均為巨大兒、羊水過多、雙胎以及多胎妊娠等有可能發生術中宮縮乏力的孕婦。一般資料比較年齡、孕周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我院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商品名:HEMABATE),是由Pharmacia&Upjohn Company生產的進口藥物,進口藥品注冊標準:JX20140224,進口注冊證號:H20120388。
1.2方法
對照組術中行子宮下段橫切口剖宮產同時僅給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宮體注射治療,觀察組采取剖宮產同時采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聯合改良式子宮B-Lynch縫扎術。子宮B-Lynch縫扎術是在剖宮產術中胎兒娩出后、縫合子宮切口前,將子宮搬出盆腹腔,使用專門縫扎線從子宮外部于剖宮產橫切口下方3cm處進針,然后從切口上緣3cm處出針,縫線環繞宮底并向下達正對切口的子宮后壁,穿過后壁出針,然后縫線環繞子宮后壁并向下至前壁,從子宮前壁剖宮產切口另一側緣上方3cm穿入宮腔,再從切口側緣下方3cm穿出,進針與出針點均距子宮側緣大約4cm。助手用雙手對子宮前后壁持續施加壓力的同時,慢慢將兩側的腸線線頭并一起扎緊,環繞宮底的縫線環距每側的子宮側緣都是大約4cm;用1~2min逐漸加壓并收緊縫線打結。改良式子宮B-Lynch縫扎術是在縫線在經過子宮前壁以及后壁的過程中,分別在前后壁子宮肌層進出針2次,將縫線基本固定在子宮上。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在剖宮產手術時間、住院天數、術中出血量、術后出血量、術中術后輸血量、并發癥以及再次手術的情況的差異。
1.4統計學處理
數據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f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產婦在術中出血量、術后出血量以及輸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均無并發癥再次手術情況。根據t0.05,100=1.984,在手術時間、住院時間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在術中、術后出血量、術中術后輸血量觀察組明顯少許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有2例再次手術,1例子宮切除,1例轉外院介入科行子宮動脈栓塞術;1例發生晚期產后出血;并發癥1例子宮切除術時膀胱損傷;均無產褥感染發生。在并發癥、子宮切除以及晚期產后出血發生率上,計算x2=1.1857,在再次手術發生率上,計算x2=2.2725,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產后出血是剖宮產術中最常見的并發癥。最常見的原因是宮縮乏力。縮宮素是產科治療產后出血的一線藥物,但當縮宮素受體飽和后則無法發揮作用,使用縮宮素當受體達到飽和時仍宮縮乏力,則會出現產后大出血。近年來各種研究以及臨床試驗發現子宮收縮劑中尤其以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最為有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是一種含有天然前列腺素F2α的(15S)-15甲基衍生物的氨丁三醇鹽溶液,主要作用可刺激妊娠子宮肌層收縮,尤其胎盤剝離后使子宮收縮發揮止血作用。對于有高危宮縮乏力孕產婦,常規剖宮產術中聯合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已經有效的減少了部分產后出血的患者。但仍有部分產婦子宮對于縮宮素以及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不夠敏感,藥物不足以使子宮強烈收縮達到止血目的,發生嚴重產后出血。以往遇到剖宮產術中產后出血時,多采用宮腔填塞紗布、子宮動脈結扎、經導管動脈栓塞術甚至直接子宮切除治療,但是操作麻煩,并發癥多,且對產婦損傷大。宮腔填紗有可能導致感染以及隱性出血無法及時發現;子宮動脈結扎對技術操作要求較高,容易損傷輸尿管,且一旦側枝循環建立仍有再次出血的風險;髂內動脈栓塞則要求醫院要有介入科室且能隨時配合搶救治療,許多基層醫院無法做到;而尤其子宮切除使育齡婦女喪失了生育能力,嚴重影響了孕產婦生理以及心理健康。
自從1997年英國MiltonKeynes醫院報道一種新的外科手術方式即子宮B-Lynch縫扎術,是在子宮前后壁縫線加壓子宮關閉血竇,達到人為強制子宮收縮減少子宮出血的目的,比較結扎子宮動脈簡便易行,并盡可能避免子宮切除。當剖宮產術中當遇到宮縮乏力時,先用雙手加壓觀察子宮收縮情況以及出血量是否能夠減少來評估子宮B-Lynch縫扎術可能效果。我院現采取的改良式子宮B-Lynch縫扎術就是縫線在經過子宮前壁以及后壁的過程中,分別在前后壁子宮肌層進出針2次,將縫線基本固定在子宮上,防止子宮縮小以后縫線滑脫或造成臨近器官如腸管、網膜等的套入梗死。通過對兩組對照研究發現,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聯合改良式子宮B-Lynch縫扎術治療剖宮產術中宮縮乏力,通過藥物聯合縫扎術陜速縮小子宮體積,使子宮壁弓狀血管被有效擠壓,通過減少胎盤剝離面血竇出血,形成小血栓,明顯的減少了剖宮產術中宮縮乏力所致的術中術后出血量,降低了輸血量,避免了子宮切除以及臟器損傷、席漢式綜合征等不良結局的發生。且在產褥感染以及晚期產后出血發生率上無差異。手術操作簡單易于掌握推廣,無需特殊器械,采用特設捆扎線彈性好,可吸收,改良式縫合方法避免縫線滑脫。術中注意使用捆扎線在子宮切口上下緣進針時避免太靠近子宮邊緣,防止損傷子宮動脈,適當下推膀胱反折腹膜防止損傷膀胱。進出針位置注意對稱,助手加壓收縮子宮是逐漸收緊捆扎線并打結。對照表明,觀察組在手術時間無明顯增加,手術費用上僅增加捆扎線費用,在術后恢復拆線出院與對照組無不同,故亦不增加患者住院時間以及住院費用,且術后隨訪未見不良并發癥,子宮復舊無特殊。尤其對于無介入科室無法進行子宮動脈栓塞的下級醫院來說,對保留子宮甚至轉院贏得了寶貴的時間,有效的減少了產后出血的發生率以及并發癥的發生。
綜上所述,對有宮縮乏力高危因素擬行剖宮產的孕婦采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聯合改良式子宮B-Lynch縫扎術能顯著減少術中術后的出血量以及輸血量,減少并發癥發生率,且操作簡單、費用少,對產婦損傷小,是治療剖宮產術中宮縮乏力的首選有效方法,值得應用推廣。
(收稿日期:2017-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