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國嬌 羅敏華 葉奇志 譚永勝 葉灶鳳
[摘要]目的研究針對骨質疏松腰背痛患者采取連續護理模式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本院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間本院康復科科收治的70例骨質疏松伴有腰背痛的老年患者,隨機將其劃分為常規組與連續組,各為35例,對常規組進行普通護理模式,對后組實施連續護理模式進行干預,觀察其滿意度及疼痛情況。結果常規組疼痛輕度、中度及重度分別為20%、48.57%、31.43%;連續組上述分別為51.43%、34.29%、14.29%。常規組輕度低于連續組,常規組中度及重度例數所占百分比高于連續組(P<0.05)。常規組機體舒適度、情感、認知及生活、社會關系等方面評分較低,后組較高(P<0.05)。常規組滿意度為62.86%,明顯低于連續組94.29%(P<0.05)。結論針對骨質疏松老年患者伴有程度較重的腰背疼痛情況,對其遵醫囑用藥物治療,平時生活中應注意合理飲食,對其進行肢體按摩,根據其疼痛情況做相應護理措施,患者滿意度較高且其心理情緒狀況較好,患者疼痛有所緩解。
[關鍵詞]骨質疏松;連續護理模式;疼痛;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0616(2017)17-100-04
骨質疏松在臨床上解釋為由多種原因共同作用引起的骨病,機體骨組織出現正常鈣化,鈣鹽與基質呈正常比例,本病特點為以單位體積內骨組織量減少。一般情況下,骨組織減少可能是由于骨質吸收增多導致,患者主要表現為骨骼疼痛、易發生骨折等情況。原發性骨質疏松患者最常見表現為腰背痛,此種疼痛性質為呈擴散性,當患者處于仰臥位或坐位時疼痛會相應減輕,但是機體直立時,或伸懶腰、長期站立、久坐時會出現疼痛加劇的情況,在彎腰、咳嗽以及便秘時加重。對于此類患者應采取連續性護理措施進行輔助治療。本文研究針對骨質疏松腰背痛患者采取連續護理模式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間本院骨科收治的70例骨質疏松伴有腰背痛的老年患者,隨機將其劃分為常規組與連續組,各為35例,前組男11例、女24例,年齡在65~78歲之間,平均為(69.2±4.5)歲;連續組男13例、女22例,年齡處于65~82歲之間,平均(71.2±3.7)歲。所有患者均出現程度不一的腰背部疼痛,所有患者病理檢查及經醫生診斷均符合骨質疏松診斷標準;本次研究取得患者本人同意,獲得院內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排除掉有其他嚴重疾病患者,患者精神正常,言語溝通無障礙。所有患者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護理方法
常規組進行一般院內護理措施,對患者進行常規健康指導工作,告知其治療方法,對其做好心理護理,遵醫囑用藥。連續組:(1)全面評估患者腰背部疼痛主要發生部位,性質及程度等具體情況,觀察其運動情況,告知患者疾病相關知識,以及具體治療方法,包括運動鍛煉對疾病治療的意義,滿足患者基本需求,協助其進行日常生活活動。囑咐患者睡硬板床,以保證脊柱正常形態,指導患者在改變體位或進行活動時注意保持動作輕緩,可由他人在旁協助,指導患者使用護腰,保護腰部。對骨質疏松患者遵醫囑用藥物治療,包括物理治療等,由專業醫師進行操作,可以采取電療或者磁療,指導患者正確飲食,盡量避免攝入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注意控制糖分攝入量,注意保持體重正常,以免加速骨關節退化進度,平時生活中需及時補充維C和軟骨素。(2)囑咐患者應保持運動及休息結合,不應長期進行劇烈勞動,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在患者肢體癥狀嚴重時應限制其關節活動,及時臥床休息,待患者臨床表現有所緩解時應指導其做適度運動,防止肌肉出現萎縮。(3)對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心理護理,當骨質疏松患者疼痛發作時會引起其不良心理情緒出現,臨床護理人員應及時指導患者在醫師指導下進行康復訓練,多鼓勵患者與同類型病友進行溝通,改善其不良情緒。(4)對于疼痛主要緩解方法為休息及減輕關節負重,也可對患者關節進行按摩及熱敷。由專業康復治療師對患者進行運動指導,護理人員聯合家屬共同勸導患者,讓其堅持信心并積極配合醫師指導進行康復訓練。在其疼痛急性發作期應讓患者臥床休息,以減輕其疼痛感,當病情稍有緩解時,指導患者進行程度較輕戶外活動,包括慢走等,每日堅持兩次,每次保持在半小時左右,需注意在患者進行戶外鍛煉時應有家屬陪伴。(5)對患者做好健康教育,指導其應保持正確腰背部姿勢,避免過度彎曲肢體,平時生活中應注意動作幅度小,使用拐杖或其他輔助器協助行走,盡量減輕關節負重,指導患者正確使用藥物,并由家屬共同監督。(6)患者出院后應及時對其進行延續護理指導,對患者進行定期電話隨訪及家庭隨訪,登記患者基本信息,以便保持聯系,向患者法發放健康知識手冊,提高患者對本疾病的認識。(7)對患者做好運動功能指導,為其制定肢體康復訓練計劃,由臨床專業的康復治療師全面評估患者病情及現狀,綜合評判后制定相關鍛煉計劃,護理人員與患者保持良好溝通,鼓勵患者接受治療,并及時督促,與家屬共同監督患者完成。當處于疼痛急性期時囑咐患者保持絕對臥床,以緩解肢體疼痛。視情況好轉后及時為其進行康復訓練,恢復期可囑咐家屬陪伴患者進行適度的活動,如慢走等,每周堅持4次左右,循序漸進,每次時間不宜過長,以患者不感到明顯勞累為宜。指導其進行腰背肌鍛煉等其他肢體運動。
1.3觀察指標
所有患者入院時對其進行疼痛測評,患者部分為重度,部分為中度疼痛。在接受一段時間的治療后再次進行測評,觀察患者疼痛感覺,包括4級,1級(重度):患者主訴疼痛活動時劇烈無法忍受;2級(中度):在進行活動時,患者可以忍耐疼痛;3級(輕度):能感覺到有疼痛感,程度不高;4級(無)。采用90項癥狀自評量表觀察患者,包括患者機體舒適感覺、情感交流方面、疾病認知、健康生活方式、社會關系等方面。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觀察其疼痛情況
常規組疼痛輕度、中度及重度分別為20%、48.57%、31.43%;連續組上述分別為51.43%、34.29%、14.29%。常規組輕度低于連續組,常規組中度及重度例數所占百分比高于連續組(P<0.05)。見表1。
2.2觀察其心理狀態
常規組機體舒適度、情感、認知及生活、社會關系等方面評分較低,后組較高(P<0.05)。見表2。
2.3觀察滿意度
常規組滿意度為62.86%,明顯低于連續組94.29%,P<0.05。見表3。
3討論
骨質疏松是指機體內骨礦物質與骨基質的相應比例在減少,正常骨組織已經發生改變,使骨頭負重能力下降,增加了發生骨折危險性。此種疾病可劃分為3種類型,包括:原發性、繼發性、及特發性。此種疾病可引發患者出現程度不一的腰背疼痛情況,以進行運動時出現較常見,大部分患者會出現腰屈伸肌肉功能下降,以加重疼痛感,針對此種情況患者治療時應先遵醫囑服藥,抵抗骨質疏松,同時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腰背肌肉鍛煉。一般臨床收治骨質疏松的患者均為老年患者,其對自身疾病認知能力有限,而此病治療過程較長,患者很容易出現不理解及不配合情況,因此,對患者做好健康宣教工作也是非常必要的,提高其治療積極性。一般而言,對于老年人,骨質疏松預防工作尤為重要,應及時為老年患者補充鈣片。
有學者經研究得出,針對骨質疏松腰背痛老年患者而言,對其實施連續性護理措施,包括院內護理及院外延伸服務,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提高其對疾病認知度,對患者合并藥物及物理治療,在專業醫師指導下,協助患者進行運動,囑咐其勞逸結合,緩解機體疼痛,大部分患者疼痛緩解且心理狀態較好,大部分患者對臨床服務感到滿意。本文經研究發現,常規組輕度低于連續組,常規組中度及重度例數所占百分比高于連續組(P<0.05)。常規組機體舒適度、情感、認知及生活、社會關系等方面評分較低,后組較高(P<0.05)。常規組滿意度為62.86%,后組為94.29%(P<0.05)。常規組患者進行院內一般護理服務,對患者進行用藥指導及運動康復訓練,沒有注重連續性護理服務,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較低且疼痛情況無明顯緩解,且患者心理狀況無明顯改善。連續組為患者提供院內延伸至院外的一系列護理措施,將護理流程環環相扣,全面評估患者機體狀況,為其制定相應護理計劃,包括心理、日常生活、運動指導、用藥及其他方面的全面護理措施,患者滿意度高且疼痛緩解情況較高,患者心理狀態良好。經干預后結果提示常規組機體舒適度、情感、認知及生活、社會關系等心理狀態方面評分均低于連續組(P<0.05),結果提示針對骨質疏松腰背部疼痛老年患者做好院內護理基礎同時提供連續性護理服務,為患者加強出院指導、院外隨訪、健康宣教及生活指導,定期了解患者家庭休養現狀,重視飲食習慣;護士主動關心患者,聯合家屬共同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及社會支持,可有效緩解患者不良心理狀態。與上述學者研究存在相符之處。
綜上所述,針對骨質疏松老年患者伴有程度較重的腰背疼痛情況,護士為患者應用連續護理干預模式,主要從家庭行為指導、用藥、飲食等方面開展護理工作,護士遵醫囑指導患者用藥物治療,平時生活中應注意合理飲食,對其進行肢體按摩,根據其疼痛情況做相應護理措施;為其普及本疾病相關知識,提高患者對本病理解力,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對患者進行物理治療與運動康復指導相結合,對其進行心理護理,囑咐家屬共同監督患者,多關心愛護患者,及時陪伴其出門活動并堅持,患者滿意度較高且其心理情緒狀況較好,患者疼痛有所緩解。
(收稿日期:2017-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