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敏
[摘要]目的追蹤法在臨床護理安全質量檢查中效果評價。方法根據我院2016年臨床護理安全質量檢查的結果,于2017年建立追蹤檢查組,對比2016年、2017年護理質量指標(高危藥物外滲、壓瘡、使用藥物錯誤)。結果應用追蹤法后,高危藥物外滲、壓瘡以及使用藥物錯誤發生率均低于上一年,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追蹤法在臨床護理安全質量檢查中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提高護理質量,保證了護理的安全性,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個案追蹤;系統追蹤;護理安全質量檢查;效果評價
[中圖分類號]R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0616(2017)17-189-03
護理質量管理是保證護理效果的重要措施,而護理質量評價是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核心環節。護理安全管理指的是對護理過程中的風險因素進行全面分析,并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避免護理不當對患者造成的傷害,從而保證護理的效果。追蹤法是2006年美國醫療機構評審聯合委員會國際部提出的一種新型護理安全評價方法,將患者作為核心,根據患者的治療過程,對醫院內部的醫療質量進行評價,具有科學性、實用性等特點。本次研究探討了追蹤法在護理安全質量檢查中的效果,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具體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共有開放床位900張,護理人員585人,其中女性573人,男性12人,年齡20~55歲。其中本科88人,大專364人,中專133人。根據我院2016年1~12月臨床護理安全質量檢查的結果,于2017年1月開始建立追蹤檢查組。
1.2方法
1.2.1明確評價事項與條目 護理部門應當根據《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實施細則(2011年版)》確定具體的質量控制標準。但大多數的評審標準僅是為臨床實踐提供框架,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建立明確的指標與標準。本次研究根據實際情況,列出了共3大事項,分別為患者相關事項、單項質量相關事項以及規章制度相關事項。
1.2.2成立追蹤檢查小組 追蹤檢查小組由護理部管理人員、護士長以及質控護士組成。由管理人員組織護理人員進行追蹤法的培訓,了解追蹤法的應用原理、具體內容以及基本原則等,并對相關的護理數據進行分析,對護理失誤發生率較高的3項護理指標(高危藥物外滲、壓瘡、使用藥物錯誤)進行追蹤檢查。并對臨床護理個體案件進行全面的分析,了解護理失誤的原因,對相關因素進行改善。
1.2.3結合個案追蹤與系統追蹤 首先對管床護士進行調查訪談,了解其對風險管理以及基本知識、護理標準規范等的認知程度。其次,通過病歷查閱、交談等方式了解患者及其家屬的基本情況,詢問患者對責任護士、治療計劃、健康知識的了解。對各個科室的具體情況進行實地調查,調查內容包括規章制度、流程、質量、安全落實情況等,并對護理人員的理論知識、實踐技能進行考核。在訪查的過程中,要分析護理過程中存在的風險,觀察護理過程、環境是否符合相關標準,對出現問題的部分進行深入分析,判斷是個人原因還是系統原因,針對性的追查原因。在追蹤的過程中,要觀察相關的制度、程序以及文件的完整程度,制定針對性的完善措施。根據“問題關鍵點”從各個方面追蹤責任,從而改善護理的質量。開展總分析法,對追蹤法在應用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并及時調整其中的相關內容,制定相應的整改方案,保證追蹤法的應用效果。
1.2.4追蹤結果反饋 管理層應當根據追蹤結果開展分析會,討論追蹤法實施過程中是否存在問題,從而對評價內容以及追蹤路線進行適當的調整。對追蹤法中存在的共性問題,由領導層進行討論,并制定整改方案;根據不同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的整改方案,并納入至月季考核中。若護理中存在和醫技、后勤相關部門存在的問題,則應當加強部門間的溝通,協調解決。
1.3統計學處理
本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12.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應用追蹤法后,高危藥物外滲、壓瘡以及使用藥物錯誤發生率均低于上一年,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追蹤法是建立在生物學追蹤研究基礎上的,是針對過程進行管理的方法。該方法屬于過程管理類型,關鍵在于明確管理重點,形成常態化、一致性。應當定期進行護理質量及檢查,分析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相應的整改。在臨床評價中,評估人員以患者的病例資料或治療過程作為基礎,以患者的角度對整個醫療過程進行追蹤、評價,并全面分析,判斷治療、護理的具體情況。追蹤法近年來在臨床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追蹤法中包括個案追蹤與系統追蹤兩種形式。個案追蹤指的是選定某個患者進行追蹤,主要用來判斷醫療質量以及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的落實力度。系統追蹤指的是在個案追蹤的基礎上,對整個醫療流程進行評估,分析各個部門之間的協調情況,評價醫療系統功能的實現過程以及效果。
傳統護理中,大多注重結果而忽略了對患者的護理過程。而在追蹤法中,更加關注患者的個人情況與個人感受,不僅提高了護理質量,同時也加強了護理人員的護理責任感。另一方面,在護理中應用追蹤法,同時也加強了醫院內部各部門的協調,反過來也提高了護理效率,充分發揮醫院各個部門的職能。但在追蹤法的應用過程中發現,不少護理人員對追蹤法的理解能力有限,有一定了解的,大多也僅存在理論階段,導致追蹤法在應用過程中出現各類問題。因此,必須要對護理以及護理相關部門人員進行培訓,提高對追蹤法的了解以及實踐技能,保證追蹤法在臨床護理中的應用質量。
護理中,高危藥物外滲主要包括心血管搶救藥物、化療藥物、甘露醇、抗凝溶栓藥等。經過臨床追蹤調查發現,高危藥物外滲的主要科室包括兒科、腫瘤科和血液科。但在高危藥物使用較頻繁的重癥醫學科中反而較少出現藥物外滲的情況,這可能是由于重癥患者在入院后,大多采取留置深靜脈管的原因。根據追蹤調查結果發現,在給予患者高危藥物時,通過靜脈留置針能有效降低藥物外滲的發生率。
壓瘡是臨床護理中較常見的并發癥類型之一,不僅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同時也加重了患者的經濟壓力,不利于患者的康復。我國護理質量標準規定,一旦出現院內壓瘡,則顯示為護理不當。但在實踐中,并非所有的壓瘡都是因護理不當造成的。在日常護理中,除了要對壓瘡進行控制與預防外,還應當通過護理報告記錄難免性壓瘡病例,由專門的會診小組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避免壓瘡的形成。
使用藥物錯誤的原因主要有醫囑轉抄錯誤、藥物擺放錯誤、輸液瓶更換錯誤、給藥途徑錯誤、時間錯誤等等。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目前多數醫院已經愛是應用電子病歷,大大降低了醫囑轉抄錯誤、給藥途徑錯誤、時間錯誤的發生率。但根據調查發現,電子病歷也可能由于打印紙不足、醫囑過長導致漏打等錯誤。輸液瓶更換錯誤大多發生在輸液量較大且護理人員嚴重不足的科室,例如輸液科、外科等。因此,醫院應當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完善措施,避免出現使用藥物錯誤的情況,保證患者的臨床療效。
本次研究中采用追蹤法對臨床護理安全質量進行評價,結果顯示,應用追蹤法后,高危藥物外滲、壓瘡以及使用藥物錯誤發生率均低于上一年,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追蹤法在臨床護理安全質量檢查中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提高護理質量,保證了護理的安全性,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收稿日期:2017-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