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治坤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7.20.30
摘要 目的:探討注射硬化劑結合外科手術治療下肢靜脈曲張的臨床效果。方法:收治確診為單側大隱靜脈曲張的患者120例,隨機分兩組。觀察組行泡沫硬化劑聯合高位結扎剝脫術療法,對照組行高位結扎剝脫術療法,對比分析兩組術中術后觀察指標、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術中術后治療指標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也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及對照組下肢靜脈曲張癥狀均有改善。結論:注射硬化劑結合外科手術療法具有簡單有效、安全可靠、術后恢復快等優(yōu)勢。
關鍵詞 泡沫硬化劑;高位結扎剝脫術;下肢靜脈曲張
下肢靜脈曲張是血管外科常見的疾病之一,傳統(tǒng)的治療方法是大隱靜脈高位結扎剝脫術,但該方法有耗時長、創(chuàng)傷大、術后恢復慢、損傷隱神經等缺點。泡沫硬化劑療法用時短、創(chuàng)傷小,不破壞周圍神經,但有復發(fā)率高、導致深靜脈血栓形成等缺點。因此,本院將傳統(tǒng)外科手術療法與泡沫硬化劑療法相結合治療大隱靜脈曲張,療效滿意,現將治療經驗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確診為單側大隱靜脈曲張的患者12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60例。觀察組中,男36例,女24例,平均年齡(51.23±9.45)歲;根據CEAP分期,C2:14例,C3:24例,C4:22例。對照組中,男33例,女27例,平均年齡(53.47±10.1 2)歲;根據CEAP分期,C2:15例,C3:21例,C4:24例。兩組患者的男女比例、平均年齡及CEAP分期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f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觀察組行大隱靜脈高位結扎術與泡沫硬化劑相結合治療,對照組行大隱靜脈高位結扎剝脫術治療。①術前評估:所有患者均行彩超檢查,確認深靜脈回流情況及靜脈主干擴張情況。②手術方法:觀察組:患者取平臥位,硬膜外麻醉后,找出患者的大隱靜脈近心端并予以高位結扎。結扎后遠端運用單彎導管進入大隱靜脈,將與空氣1:4配置好的泡沫硬化劑緩緩注入大隱靜脈。其余可見的曲張靜脈團,依次從近心端到遠心端注射同法配置的泡沫硬化劑,每次治療注射總量不超過15 mL。術畢,縫合或者粘貼閉合各切口,使用彈力繃帶加壓包扎。對照組:患者取平臥位,硬膜外麻醉后,切斷并結扎大隱靜脈根部的分支,高位結扎大隱靜脈主干,對不能消除的靜脈曲張團采用點式剝脫法剝離并去除,術畢加壓包扎。③術后隨訪:術后1個月、3個月和1年患者到門診進行3次隨訪,主要評估癥狀改善情況和神經損傷情況。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小切口數量、平均住院時間及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術后1個月,患者進行隨訪時,評估治療效果。
統(tǒng)計學方法:使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
術中術后觀察指標的比較: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小切口數量及住院時間等指標比較,觀察組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兩組患者均未出現肺栓塞及深靜脈栓塞等嚴重并發(fā)癥。觀察組中肢體麻木2例,局部瘀血0例;對照組中肢體麻木11例,局部瘀血2例。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治療效果:所有患者麻醉期結束后均可下床活動,手術切口均I期愈合。術后1個月對所有患者均進行門診隨訪,下肢色素沉著變淺,酸脹乏力感緩解,下肢迂曲擴張靜脈消失;肢體麻木、局部瘀血等并發(fā)癥2周內均自行消失。
討論
大隱靜脈曲張是血管外科常見的疾病,傳統(tǒng)的治療方法是外科手術高位結扎剝脫術,療效確切。但該術式具有創(chuàng)傷大、術中出血量多、恢復慢等缺陷。因此,隨著科技和材料的發(fā)展,各種治療大隱靜脈曲張的微創(chuàng)方法不斷涌現,這些微創(chuàng)方法能有效降低手術創(chuàng)傷,減少術中出血量,縮短患者恢復時間,更容易受到醫(yī)生和患者的青睞。其中泡沫硬化劑療法具有療效確切、方便快捷、安全可靠等優(yōu)點,成為治療靜脈曲張的有效手段之一。
泡沫硬化劑由于泡沫充盈效應增加其與血管壁的接觸面積,同時也可減少泡沫硬化劑自身用量,降低不良反應,可用于直徑較大的靜脈,適合治療下肢靜脈曲張。泡沫硬化劑進入血管后,排空靜脈血管管腔內的血液,同時發(fā)揮其對靜脈內皮組織的作用,從而閉合靜脈管腔。但是,單純的泡沫硬化劑療法不能完全阻斷高位主干和穿通支靜脈血液逆流,暴露出的最大問題就是術后復發(fā)率高,有文獻報道其復發(fā)率可高達30%~40%,同時可能引起深靜脈栓塞或肺栓塞等嚴重并發(fā)癥。如何降低泡沫硬化劑療法的復發(fā)率和嚴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成為選擇該療法時繞不開的核心問題。
高位結扎剝脫術雖是治療下肢靜脈曲張經典的術式,但由于膝下段隱神經緊貼大隱靜脈,解剖關系過于復雜和接近,因此該術式存在損傷隱神經的風險。因此,有學者提出,該術式只需做至膝關節(jié)平面,但根據我們臨床經驗,膝下段大隱靜脈殘留容易導致復發(fā)。因此,如何減少高位結扎剝脫術導致的隱神經損傷,是我們面臨的巨大挑戰(zhàn)。
鑒于上述分析,本研究將泡沫硬化劑療法與經典外科手術療法高位結扎剝脫術相結合,用于治療下肢靜脈曲張。一方面大隱靜脈高位結扎提高泡沫硬化劑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減少復發(fā)率和肺靜脈及下肢靜脈栓塞發(fā)生率;另一方面,采用泡沫硬化劑閉塞膝下段曲張靜脈,避免解剖膝下大隱靜脈主干造成的隱神經損傷。兩者聯用,可提高彼此的療效,降低彼此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中術后指標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手術時間和患者住院時間縮短,術中出血量和小切口數量減少(P<0.05),說明注射硬化劑結合高位結扎剝脫術簡單便捷且有助于患者術后恢復;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顯示注射硬化劑結合高位結扎剝脫術能有效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提高手術安全性;治療效果方面,兩組患者下肢靜脈曲張癥狀均能有效緩解,證實注射硬化劑結合高位結扎剝脫術是有效的治療方法。因此,本研究證實注射硬化劑結合高位結扎剝脫術是安全有效、相得益彰的療法。
綜上所述,泡沫硬化劑聯合高位結扎剝脫術療法,既發(fā)揮了傳統(tǒng)外科手術和泡沫硬化劑的各自優(yōu)勢,又彌補了兩種療法各自的缺陷,提高治療效果和患者體驗,值得臨床推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