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延等

doi:10.3969/j.1ssn.1007-614x.2017.20.62
摘要 目的:探討康復新液聯合硫酸鎂治療輸液外滲引起張力性水泡的臨床療效。方法:收治輸液外滲引起水泡的患者50例,平分為對照組(硫酸慶大霉素+硫酸鎂覆蓋)和觀察組(硫酸鎂+康復新覆蓋)。治療3個月后對比分析,觀察兩組患者的康復指標。結果:輸液外滲引起張力性水泡以皮下水泡、紅腫、腫痛、潰瘍等為主要癥狀,癥狀程度不一,嚴重者以潰瘍為主;本次兩組治療前后,對照組總有效率84%,低于觀察組的96%;對照組愈合平均時間(6±2.2)d長于觀察組的(3±1.5)d。結論:聯合治療用于輸液外滲引起的張力性水泡,具有療效快、愈合率高等特點。
關鍵詞 康復新液;硫酸鎂;水泡
靜脈輸液是臨床治療疾病的有效方式,針對不同疾病配制藥物行靜脈輸液可快速收到治療效果。但是,由于一些藥物的特殊性,尤其是腐蝕性藥物使用過程中,一旦發生外滲問題,會引起諸多嚴重性并發癥,對患者皮膚組織造成嚴重危害。按照《靜脈治療護理技術操作規范》規定,藥物外滲是指“靜脈輸液過程中,腐蝕性藥液進入靜脈管腔以外的周圍組織”。從安全用藥角度考慮,必須采取科學方式進行急救處理。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患者50例,進行分組研究,具體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輸液外滲引起水泡的患者50例,年齡15~55歲,平均(28±1.8)歲。其中,男30例,平均年齡(32±1.6)歲;女20例,平均年齡(26±2.0)歲。初步觀察,患者皮膚組織有明顯大水泡、紅腫、疼痛等癥狀,均為靜脈輸液外滲所致。將5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25例。
方法:采用分組法討論;對照組采用硫酸慶大霉素+硫酸鎂覆蓋,觀察組采用硫酸鎂+康復新覆蓋。①對照組:給予基礎護理,在此基礎上,無菌操作的條件下,對靜脈輸液外滲處皮膚利用碘伏外科消毒法進行消毒,隨后用無菌生理鹽水棉球輕擦洗,將無菌紗布用硫酸慶大霉素針劑8萬U/只浸濕并覆蓋,用膠布固定,待紗布干后,更換成25%硫酸鎂針劑浸濕的無菌紗布覆蓋,用膠布固定,待干后將紗布拆掉,3次/d換藥。②觀察組:在靜脈輸液外滲處皮膚同樣用碘伏外科消毒法進行消毒,采用無菌生理鹽水棉球輕擦洗外滲處皮膚,利用浸濕的25%硫酸鎂針劑的紗布,固定。待干后更換無菌康復新液浸濕的紗布覆蓋,待干后拆掉紗布,3次,d換藥。
療效評估:于3個月后對比分析,觀察兩組患者的康復指標,包括:一般情況、創面愈合時間、愈合率等。按照痊愈、顯效、有效、無效等4個標準統計,對比治療前后癥狀變化情況。具體標準:①痊愈:皮下水泡、紅腫、腫痛、潰瘍等完全消失;②顯效:皮下水泡、紅腫、腫痛、潰瘍等基本消失;③有效:皮下水泡、紅腫、腫痛、潰瘍等明顯消失;④無效:治療前后癥狀無變化。
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治療后,對照組有效21例,總有效率84%;觀察組有效24例,總有效率96%。對照組愈合時間5~14 d,平均(6±2.2)d;觀察組愈合時間3~7 d,平均(3±1.5)d。兩組治療效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討論
藥物外滲引起張力性水泡,主要與腐蝕性藥物使用相關,血管活性藥、高滲藥物、化療藥物、血管刺激性藥物均為腐蝕性藥物。藥物外滲處理不當,可導致局部皮膚發生變化,表現為皮膚顏色變黑或起水皰,待水皰破裂后,潰瘍形成。具體表現:①輕度:大片紅腫在局部組織出現,條索狀的紅線沿血管出現,局部腫痛。②重度:局部皮膚蒼白,隨即出現水皰,嚴重者呈現紫黑色,如處理不及時則會導致皮下組織壞死,潰瘍形成,甚至累及深層組織。
康復新液可通利血脈、生肌養陰。內服:用于阻滯瘀血,胃、十二指腸潰瘍,胃痛出血;另外,陰虛肺癆,肺結核的輔助治療也是其使用范圍。外用:用于燙傷、褥瘡、金瘡、外傷、潰瘍、瘺管、燒傷的創面。康復新液在各類創面外用時應注意:應采用滅菌醫用紗布進行覆蓋或浸滲藥液。條件不具備時,應首先將紗布用消毒器高壓滅菌,然后再使用。在使用本品前,應先用生理鹽水、雙氧水或抗生素類藥液將創面清創消毒;創面較大時,應聯合應用抗生素進行治療。本品可直接向創面滴用,之后再用醫用紗布覆蓋;也可將藥液浸濕紗布進行敷用,應根據患者病情進行決定。
硫酸鎂注射液可作為抗驚厥藥,常用于妊娠高血壓。藥物對組織具有較小的刺激性、易吸收,可熱敷,50%硫酸鎂濕熱敷,對擴散吸收具有促進作用。冷敷是為了對藥物在細胞內代謝進行抑制,但應該在起病6h內進行,24h后熱敷。但針對長春新堿和血管活性藥物所致水皰則應早期采取保溫、熱敷,將患肢抬高,這對局部腫脹的吸收是有利的。
本次研究中,輸液外滲引起張力性水泡以皮下水泡、紅腫、腫痛、潰瘍等為主要癥狀,癥狀程度不一,嚴重者以潰瘍為主;本次研究結果提示使用高危藥物時,一定要將注意事項向患者及家屬說明,取得患方的配合。在血管選擇上,避開易“跑水”的部位,如關節等,化療、搶救時使用靜脈留置針或深靜脈置管,防止藥物外滲;對輸注部位進行密切關注,認真聽取患者主訴,不能僅憑輸液管內有無回血來判斷;觀察腫脹,外滲的情況是否在注射部位出現,按壓可有凹陷或無彈性但有張力;詢問患者有無脹痛。
總之,聯合治療用于輸液外滲引起的張力性水泡,具有療效快、愈合率高等特點,值得推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