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軼,顧志祥,姜 敏,陶燕輝,徐呈藝
(1.南通職業大學 機械工程學院,江蘇 南通 226007;2.南通職業大學 教師發展中心,江蘇 南通 226007)
人的生命的寶貴性不言而喻,每個人都應該珍惜生命。大學生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責任及社會和家庭的多重期待,更應該珍惜自己的生命。高職學生是高考招生分層機制下形成的一個特殊群體,隨著現代社會就業壓力、競爭壓力的不斷加大,近年來,高職院校學生傷害他人、被他人傷害等事件屢屢出現,對高職學生進行生命意識教育與研究已刻不容緩。本文通過對某高職院校的學生進行隨機抽樣問卷調查,分析了高職學生生命觀及生命意識教育的現狀,對高職生生命意識教育的方法和經驗進行了探討。
本次調查選取某高職院校大一和大二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采取紙質問卷和課堂隨機抽樣的方式,當堂收取。問卷總計發放300份,收回290份,其中有效問卷290分,有效回收率96.7%,在被調查對象中,男生208人,約占72%;女生82人,約占28%。設計的“高職院校學生生命價值觀及生命意識教育調查問卷”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了解樣本的個人基本信息,包括受調查者的性別、年級、專業等情況;第二部分是問卷的主要內容,包括高職學生的生命觀和高職院校生命意識教育的開展情況。問卷共設計了24個題目,類型均為選擇題,其中單選20題,多選4題。
人的生命是物質生命和精神生命的統一,生命觀則是人對生命及其價值、意義以及人生理想等問題的看法和立場。無疑,個體的生命觀對人的生命質量具有重大的影響。那么,高職學生對生命和生命觀這些生命意識教育的基本問題有著怎樣的認知呢?
在被問及“你認為生命是什么?”時,85%的學生知道生命是由精神生命和肉體生命結合而成,10%的學生認為生命完全是精神的,2%的學生認為生命完全是物質的,3%的學生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生命。而在問到“你認為人的生命觀是否重要?”時,90%的學生認為“很重要”,8%的學生認為“無所謂”,只有2%的學生認為“不重要”。這說明部分學生對生命的認識存在誤區,對生命觀的理解和認識還不完善,對生命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了解。
調查發現,大多數高職學生能對生命和生命價值進行一定程度的思考,72%的學生“經常思考”,15%的學生表示“偶爾思考”,只有3%的學生“從沒思考過”。高職院校可以因勢利導,積極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生命及生命價值。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代社會,人們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逆境和挫折。大學生往往需要面對學業、情感、人際交往、就業等造成的挫折和逆境。高職學生又是如何看待逆境和挫折的呢?
關于“當遇到大的挫折,比如失去親人,殘疾,重病等等,你會做出怎樣的選擇”?有90.22%的學生選擇“勇敢面對,客服困難”,只有9.78%的學生選擇“逃避現實,可能自殺”或“對生活失去信心,得過且過”。而當問及“你認為人生中遇到的逆境應怎么對待?”,有90.38%的學生選擇“是人生的組成部分”,4.22%選擇“難以跨越就放棄”,5.4%選擇“還沒遇到過逆境不知道”。這說明,多數高職學生能夠正確對待挫折和逆境,但仍有相當一部分高職學生缺少應對挫折的能力,不具備戰勝挫折的信心和勇氣。因此,高職院校應適時開展挫折教育,以提高學生應對挫折的勇氣和能力。
近年來,大學生的自殺案例顯著增多,而這些行為是對生命及其價值的粗暴否定。那么,高職院校的學生對自殺持什么態度呢?他們又是如何看待死亡的呢?
調查發現,64.2%的高職學生表示“不理解自殺行為”或認為“這是愚蠢且不負責任的行為”,但有35.6%的學生卻表示“理解自殺行為”,甚至有1.2%的學生表示“自己也會自殺”。應高度注意,有相當比重的學生表示“理解”自殺行為,無視自殺給家庭、社會所造成的傷害,高職院校應積極開展生命意識教育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和疏通。
在調查“引發高職學生放棄生命的主要原因”時,有75.2%的學生認為是“父母期望過高,難以承受”,41.2%的學生認為是“社會競爭過于激烈,無以應對”,34.7%的學生認為是“對人的生命本身及生命價值的漠視”,27.1%的學生認為“心理承受力較弱,無法處理生活沖突”,12.8%的學生認為是“為了維護自己做人的尊嚴”,5.6%的學生認為是“為了減輕社會和他人的負擔”,也有13.9%的學生認為“學校心理輔導部門工作不到位”。由此可見,學校、家庭、社會需要聯合行動,共同打造一個“守護生命”的生命意識教育網絡。
死亡與生命是對立統一的,對死亡的態度直接影響到高職學生生命觀的健康與否。當被問到“你想過你的生命會消逝嗎?”,有80.29%學生“想過”,19.71%的學生“沒有想過”。而問及“你認為死亡意味著什么?”時,有66.6%的學生認為“死亡是一種正常的自然規律”,17.8%的學生“忌諱死亡,但并不害怕死亡”,但也有15.6%的學生選擇“害怕死亡”。數據表明,大部分高職學生能正確地看待死亡,但是還有少部分忌諱死亡,恐懼死亡。不可否認,這部分高職學生對死亡的認識的受社會、文化各方面因素的影響,高職院校應在生命意識教育中增加認識死亡的內容,讓學生樹立積極面對死亡的人生態度。
高職學生如果具有一定的生存技能,在危急關頭可以實施自我保護,也可以幫助他人脫離危險。在調查“5.12汶川大地震,傷亡人數達8萬多人,你怎么看待?”時,有88.42%學生贊同“生存技能,避險知識主要應該在學校里得到學習”,75.32%學生認為“掌握一定的生存技能,避險知識可以減少傷亡數量”,也有13.26%的學生認為“純屬靠運氣,無所謂生存技能”。只有15.12%的學生掌握“一些生存技能”,多達84.88%的學生“略懂一點”或“沒有”。并且,48.68%的學生獲得的生存技能是“通過電視”或“通過培訓機構”,33.32%的學生“通過家庭生活”,只有18%的學生“主要通過學校或專業課老師”。調查表明,大部分高職學生能夠認識到生存技能的重要性,獲得生存技能主要途徑是通過電視或媒體。但多數學生掌握的生存技能很少,并且主要是一些從生活中領悟到的自我保護方法,而學校并非是獲得生存技能的主要渠道。針對這一情況,高職院校有必要開設專門的生存技能通識課程,以促進學生的危機反應并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具有清晰的人生規劃和明確的生活目的是實現人生自覺、提高生命質量的基本要求。高職院校的學習和生活是人生的重要樞紐,關于“你的人生規劃如何?”,62%的學生表示“有清晰明確的人生目標”,16.42%的學生是“得過且過沒有規劃”,更有21.58%的學生表示“沒有明確的目標”。而關于“你有沒有考慮過‘為什么活著和應該怎樣活’”,65.3%的學生表示“考慮過”,只有21.5%的學生“認真且深刻考慮過”,多達13.2%的學生“沒考慮過”。可以看出,有相當比重的高職學生對自己的人生追求沒有明確的目標,得過且過,過著“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消極生活。高職院校需要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開展人生生涯規劃教育,以提高學生規劃人生的能力。
人對生命價值的認識決定著人的精神生命的情況。關于高職院校學生的生命價值觀,本次調查設計了兩個問題。關于“你認為自己與社會、與別人的關系如何?”,有73.2%學生認為“社會、他人和自我都是平等的”,9.6%的學生認為“他人和社會都高于自我”,但有多達17.2%的學生認為 “自我與社會、他人是對立的”。關于“你認為人生最大幸福是什么?(多選)”,78.52%的學生表示“建立美滿和諧家庭”,88.92%的學生“有知心朋友”,89.68%的學生選擇“事業成功”,58.96%的學生認為“受人尊敬”,68.6%的學生認為“為社會做貢獻”,但有42.44%的學生認為“有錢”,78.42%的選擇“有寬敞的住房”。可見,圍繞個人主義為中心的價值觀已經對高職學生產生了很大的沖擊,結果可能是高職學生很難樹立為社會做貢獻的遠大理想。高職院校應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個人追求與社會貢獻之間的關系,切實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和建設者,建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
生命意識教育目的在于“引導人們認識生命、尊重生命、珍愛生命、欣賞生命,樹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而高職院校應是學生接受生命意識教育的主要渠道。調查發現,82%的學生“關于生命方面的知識和看法主要來自學校”,18%的學生從“家庭、社會或其他渠道獲得”。同時,有85%的高職學生認為“生命教育中最重要的層面是學校教育”、“學校非常有必要開展生命意識教育”,但也有11.3%的高職學生認為“無所謂或沒有必要在學校開展生命意識教育”。由此可見,高職學生對生命意識教育的需求非常迫切,而學校應是開展生命意識教育的最理想場所。并且,52.9%的學生認為 “可以穿插于思想政治理論課中開展生命意識教育”,令人振奮的是,更有13.9%的學生認為“可以開設專門的生命意識教育課程”。但在問及“你認為目前學校開展生命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是什么”時,75.6%的學生認為“缺少教材”,23.3%的學生認為“學校不重視”,只有1.1%的“學生不愿意參加”,這說明,高職學生在校期間很少接受完整的生命意識教育,這種狀況非常不利于高職學生建立正確的生命觀和身心健康發展。因此,高職院校的當務之急是積極推動生命意識教育的科學有序實施。
高職院校學生的生命觀在整體上是積極向上的,但部分學生對生命本質、生命價值、死亡的認識,以及對生存技能的掌握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應引起高職院校的高度重視,積極推動學校生命意識教育靈活有效開展。
第一,對生命觀的認識。高職學生基本上能認識到生命觀的重要性,部分學生能較好掌握生命及生命觀的基本知識;多數高職學生能夠樂觀面對人生中的各種逆境和挫折,積極向上,坦然面對死亡;有較強的保護生命、珍愛生命的意識。大部分高職學生的人生目標是積極進步的,能夠積極追求有價值有意義的生命;能夠認識到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但高職學生對生命及生命觀知識的了解不夠深入,有相當比重的學生缺乏生存技能。少數學生不能正確看待死亡,甚至生命意識淡薄,且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生命價值觀出現偏差,崇尚“個人主義”、“拜金主義”,抱著“人生在世得過且過”的人生態度。
第二,關于高職院校生命意識教育的開展情況及學生的認知。高職院校作為高等教育的主陣地,很少對學生進行科學有效的生命教育,多數學生希望高職院校盡早開設系統的生命意識教育相關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