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蔣滸
(江蘇旅游職業學院,江蘇 揚州 225127)
說課是指在規定的時間內,針對某一課題,采用講述為主的方式,系統分析教學設計,充分說明設計依據,由同行或專家進行評議,以達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種教學研究活動。說課分為課前說課和課后說課兩類。本文主要探討課后說課。下面對德育課說課比賽策略作初步探討。
不同類型的比賽會對說課提出不同的要求,但綜合來看,在說課的設計中應包括目標確立、學情分析、教材處理、教學設計、教學實施、資源整合、教學反思等要素。
1.1.1 目標確立
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系列活動的航標,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是從認清課程性質,確立教學目標開始。德育課教學目標應能符合課程標準所規定的目標,著眼于學生職業生涯的發展,著力于學生生活能力的提高與職業素養的形成,著重于價值觀的形成。
目標確立要做到兩點:一是目標的完整性。從教學目標設立的維度來看,現行職業學校德育課課程教學大綱將教學目標設定為“認知目標、情感態度觀念目標、運用目標”三個維度。尤其要注意“情感態度觀念”不能縮寫為“情感”或“情感態度”。在三維目標中,認知目標是基礎,情感態度觀念目標是途徑,運用目標是目的,三維目標層層遞進,體現知、情、意、行的統一。在確立教學目標時,要做到知識、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運用三個維度層次分明、整體協調。二是目標的可行性。教學目標符合教學大綱的要求,科學合理、簡明具體,與學生的認知能力相適應,體現“三貼近”原則。
1.1.2 學情分析
當前,新的教學理念已經由重視“教”變為重視“學”,講求以學定教、以學評教、順學而教、教為學服務,“有的”才好“放矢”,所以,研究“學情”就成了說課的頭等大事。“學情”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已有的生活經驗、已有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
職業學校學生的文化知識基礎相對薄弱,能力特點有差異,學習習慣不一樣,有部分學生對文化知識的學習動力不足、興趣不高,但他們可能是不愛讀書,并不是不愛學習。分析學情要結合學生專業特點,考慮學生實際,緊扣教學內容,從年級、男女生比例、專業發展、知識基礎、起點能力、生活經驗、學習習慣等方面進行全面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學法指導。
1.1.3 教材處理
教材是教學的藍本,但不一定是教學的操作方案,要樹立用教材的思想。教材處理是指分析本課教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與相關知識的聯系,確定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和關鍵點;教學過程中如何更好地詮釋教材的理念,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教材處理要把握三點:一是把握教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首先要了解教材的編寫思路、結構特點、顯著特色等,其次要清楚教學大綱對教學內容的基本要求,再次要找到本次課教學內容與前后教學內容的聯系及其在本章節、教材中的地位。二是確定教學重、難點知識。教學重、難點定位準確,依據充分,并要具體分析教學難點和教學重點之間的關系。三是確定教學基本內容。教學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學基本內容的確定要考慮教學實際,內容的增刪要合理,理由要充分。
1.1.4 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說課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理念、教學組織、教學流程、教法設計、學法設計等。教學理念是教師對教學活動的基本看法、基本態度和基本觀念,是教學設計的原則依據。教學組織一般分課前、課中、課后三部分。教學流程一般包括新課導入、探究新知、課堂小結等要素。教法設計是綜合考慮學生所學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教學目標、學生特性、教師特點、教材特色等要素,闡述本課教學過程中所采用的主要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學法設計是根據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材特點及學生特性,闡述學生的學習方法,以及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等。
教學設計的總體要求為:一是所有設計都要有充分的確立依據,二是符合教學大綱要求,三是切合教學內容安排,四是合理安排教學環節,五是有效破解教學重難點知識。
1.1.5 教學實施
教學實施是實現教學目標的中心階段。教學實施是教學過程的全景展示,重在體現教學目標、知識脈絡、流程安排、預設問題、雙邊活動、教學手段、課堂場景等要素。教學實施不僅僅是對教學過程的感性呈現,還常常伴有適當的理性分析。
教學實施環節要注意展示教學程序及時間安排,體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能選用切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的教學策略,且選用依據充分;教學步驟的說明清晰、連貫、流暢,基本的教學環節齊全,教學評價合理、有效;板書設計合理、恰當、精確。
1.1.6 資源整合
教學活動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事實上,每節課都可能涉及教學資源的開發。德育課教學資源包括教學參考書、教學掛圖(投影片)、音像資料、多媒體教學資料、案例選編等文本教學資源,道德楷模、法律專家和德育基地等社會德育資源。德育課教師要本著“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圍繞教學內容要求,根據地域文化、學校校情、專業特點及學生實際,有效整合教學資源。
教學資源的整合要能促進課程內容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展開與動態生成,激活課堂教學,提升學生運用知識的實踐能力;教學資源呈現的方法要多樣化;資源整合的依據說明要充分。
1.1.7 教學反思
如果是課前說課,得失就無從說起,而“課后說”就應當涉及得失。上完一節課后,教師要反思教學得失,即本節課成功之處是什么,不足之處是什么,今后如何改進不足。教學反思能客觀分析本人該節課課堂教學的成敗之處及其原因,能根據教學效果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進措施。
教學反思要針對課堂發生的真實事件與情節,反思教學設計的落實情況,尋找教學與設計的差異,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提出解決的方法。教學反思要做到:教學反饋及時,教學效果突出。
課程標準是教學的依據,具有法定的指導作用。課程標準確定了教材的編排指導思想、編排體系、編排原則。教師要能正確處理教材,必須從掌握課程標準開始。說課之前,德育課教師要認真研讀課程標準,了解課程教學總體目標、課程性質與任務、教學內容及具體教學目標和要求,重點關注課程標準中關于“教學原則和方式方法”、“評價與考核”等方面的內容。
熟讀教材是理清教學重難點、確定教學目標、設計教案與學案的基礎,也是高質量教學設計、高水平課堂教學的前提。在熟悉教學內容時,可以先通讀教材,整體把握教材,領會教材編寫意圖,吃透教材特點,理清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基本要點。
在教學之余,德育課教師要經常瀏覽“職業技術教育網”“中國職業技術教育網”“中國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網”等網站,經常閱讀《思想理論教育》、《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中國職業技術教育》、《職業技術教育》、《教育與職業》、《職教論壇》、《中國德育》、《職業教育研究》、《職教通訊》、《中國教育報》、《德育報》等期刊和報紙,掌握中職德育課教學改革的最新動態。
教法、學法選擇適當,切合教學目標要求和教學內容特點,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支持學生的自主學習、協作學習或探究式學習,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教法有講授法、問答法、討論法、項目教學法、情境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角色扮演法、活動探究法等。學法有任務驅動法、情境活動法、小組合作法等。
一是教學程序盡量突破傳統模式(復習舊知→導入新課→新知傳授→課堂測驗→新課小結→作業布置),淡化知識灌輸,強調“學中做,做中學”。二是教學內容組織有序,呈現方式符合教學目標的需要以及學生的認知特點。三是教學環節完整,結構合理,層次清楚,過渡銜接自然流暢,各環節的教學時間分配合理。四是板書設計適當、巧妙,可分成主板書和副板書。
德育課新教材進一步體現了“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新教材無論是體系還是內容都很適當。但教材畢竟是靜態的、相對穩定的,而社會生活則是動態的、不斷變化的,這就要求德育課教師在進行教學內容設計時,必須根據實際需要,靈活地、有創造性地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有效整合多方資源,遵循職校生思想發展的規律,遵循邏輯思維規律,及時傳遞最新理論成果,做到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德育課教師要依據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科學處理,選材精當,內容適量。
課外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促進學生認知、能力、情感、行動全面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有些德育課教師對課外作業不太重視,作業的布置僅僅停留在“認知—再現”層面,問題設計簡單,有唯一的、確定的標準答案,缺乏一定的探究性和實踐性,學生只要將書本的知識要點抄到作業本上就可以了。這樣的作業從根本上忽視了社會現實、學生的實際生活和思想水平。德育課作業設計要注重過程性和開放性,并在優化和提升學生的情感、態度與觀念,行為與習慣,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下工夫,可嘗試實踐型作業、研究型作業、分層型作業、合作型作業等。
說課比賽中,德育課教師要在一定程度上體現運用多媒體技術的水平。一是從課件界面設計看,要做到布局合理,色彩協調,美觀大方。二是從圖片動畫選取看,要做到圖片動畫選取切合教學內容,圖片清晰,視頻清晰且播放流暢。三是從展示技巧看,要盡量采用常用版本軟件,以保證課件在其他機器上能正常播放,同時做到時機恰當,教學效果良好。
教學理念總體要符合德育課課程教學大綱的要求,體現職業教育德育課教學改革精神,突出德育課教學方式和方法的創新,注重學生體驗和實踐。具體來說教學理念之“新”至少包括以下幾點:
一是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堅持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牢牢把握社會主義教育方向,確保思想理論觀點和價值取向的正確性,將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貫穿始終。
二是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中職德育課教學要遵循學生身心成長規律,緊密聯系學生成長的實際和社會生活實際,服務于學生的終身發展,注重針對性、實效性和時代感,切忌空洞說教。
三是注重實踐教學,突出能力培養。通過多種形式的實踐教學活動,注重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在實踐中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著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
參加說課比賽時的著裝要典雅莊重。根據自己的體型,膚色,挑選適合自己的服裝。最好著正裝,男教師一般為襯衣、(可根據季節不同,配上領帶、西裝)、深色或淺灰色西褲;女教師一般為職業裙裝,要大方得體。
說課比賽重在一個“說”字,語言要規范、精練、清晰,語速要適當,語調的輕重緩急要恰如其分,讓聽者從說者的抑揚頓挫,高低升降中體會出說課內容的變化。說課關鍵是要說出自己的理解和思想,說清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即使說錯了也不要從頭說,要做到環環相扣、層層推進、一氣呵成。注意使用書面語言,切忌重復和口頭禪。
參加說課比賽,往往高手如林,如果還未上場就心生膽怯,自然無法做到正常發揮。要想做到“穩”如泰山,就必須在賽前加強訓練,將說課內容熟練于心,做到胸有成竹。同時,還要不斷對自己進行正面的心理暗示。
說課比賽是一種展示性的比賽,不僅要展示教學設計的內容,更要展示參賽教師的風采。德育課教師要善于抓住時機,適當運用眼神、表情、動作等體態語言。當然,如果肢體語言過多,則會適得其反。
說課比賽都有時間限制,所以一定要自己掌控好時間。在時間把控上要精準,避免均勻分配、前松后緊、前緊后松、過早結束、時間拖延等現象。為了把控好時間,在賽前一定要反復演練、不斷調試,合理分配好各環節的用時。
德育課說課比賽是同行交流、促進教學的重要形式,是展示德育課教師教學素養的重要舞臺。無論是課前說課,還是課后說課,要想在比賽中取得好成績,夯實知識儲備是前提,創新教學設計是關鍵,掌握說課技巧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