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明文第一”之爭與清代散文的發展方向

2018-02-11 08:42:07陳昌云
江西社會科學 2018年7期

■陳昌云

中國散文歷經秦漢史傳文、唐宋古文雙峰并峙之后,明代散文對前代散文有所繼承與發展,但總體成就不高。明末清初,錢謙益、黃宗羲、艾南英、汪琬等文人對明代散文展開反思,圍繞歸有光與宋濂散文成就高低之爭,他們不斷論說“明文第一”話題,認真梳理“古文正宗”和“明文正宗”體系,為清代散文發展方向尋找理論支撐。深入考察“明文第一”論爭,有利于把握明清散文嬗變軌跡,了解清代散文發展的歷史動因。

一、“明文第一”之爭的主要觀點

“明文第一”爭論的人選主要集中于歸有光與宋濂二人。明清易代文人多推崇歸有光之文。黃宗羲云:“議者以震川為明文第一?!保?](第十冊,P18)推尊歸有光為“明文第一”的代表人物是當時的文壇盟主錢謙益及其追隨者艾南英。錢氏曾自認于此有肇始之功:“啟、禎之交,海內望祀先生(歸有光),如五緯在天,芒寒色正,其端亦自余發之?!保?](P11)他盛贊歸有光之文,認為:“以熙甫(歸有光)追配唐宋八大家,其于介甫、子由,殆有過之不及也。”[3](P1760)艾南英則稱:“而此老(歸有光)則歐(陽修)之高足?!保?](P1587)對二人的竭力推揚,歸有光之孫歸莊十分感激:“太仆府君之文章,久為世所宗師,制舉業則艾千子先生推為三百年來第一,古文則錢牧齋先生推為三百年來第一,后人更無容贊一辭矣。”[5](P289-290)在他們的竭力宣揚下,生前沉寂的歸有光文名大振,清初古文大家汪婉稱贊說:“太仆之文,天下后世之文,非一人一家所得私而有也?!保?](P11)清中葉的劉大櫆也感慨:“歐、蘇既沒,其在明代,惟歸氏熙甫一人?!保?](卷四,P59)可見明清文人推舉歸有光“明文第一”現象突出,“震川文法”廣受歡迎。

但同時期也有人質疑歸有光“明文第一”地位。黃宗羲就對文壇普遍推崇歸文提出異議:“近時文章家,共推歸震川為第一,已非定論?!保?](第十冊,P63)他認為歸有光散文敘事筆法高超,但有以時文寫古文之失,總體成就不及宋濂,不足以堪稱“明文第一”。黃宗羲匯編《明文海》選歸有光散文23篇,數量不及宋濂、方孝孺一半;再編《明文授讀》選歸文11篇,而宋文21篇,可見其偏好宋濂散文的真實態度。難怪道光間的李祖陶認為“蓋其(黃宗羲)文薄震川而宗景濂”[8]。

黃宗羲也曾明確指出宋濂創作素養超過歸有光,批評時人一味高抬歸有光,不知宋文高妙:“歐蘇之后,非無文章,然得其正統者虞伯生、宋景濂而已。其一時之師友,生平之學力,皆非他人之所能及也。今欲舍景濂而以震川為嫡子,震川之學,畢竟挹之易盡。景濂無意為文,隨地涌出波瀾,自然浩渺?!保?](第十一冊,P161)他將宋濂的“無意為文”而文風“自然浩渺”之高超水平歸因于深厚理學修養的浸潤,認為歸有光在學力上有欠缺,所以“挹之易盡”,“較之宋濂尚不能及”,不能形成博大自然文風??梢婞S宗羲衡量“明文第一”的內在尺度主要依據“學統”“學力”等因素[9],這也是他認為宋濂散文高出歸有光散文的原因所在。

艾南英、婁堅等人在贊賞、師法歸有光散文的同時,也稱贊宋濂文章。艾南英云:“景濂雖未足盡我明之長,然自今而論之,未見有勝景濂者?!保?](P1596)婁堅是震川后學干將,卻對宋濂散文興趣濃厚:“竊論宋文憲賅博詳贍,自南宋至今,實無其儷。顧追尋淵源所自,似猶為正叔、元晦所縛。”[10](第1295冊,P213)他一方面稱贊宋濂文風博大宏肆,是南宋以來第一家,無人可及,但又不滿于宋濂散文的理學氣,“惜理學礙之,于超乘未能也”[10](P191)。認為宋濂文章滯于理學,靈動灑脫不夠,其觀點在當時頗具代表性。在人文思潮激蕩的明末清初,宣揚人性真情的歸有光散文自然更受時人歡迎。至“康乾盛世”,理學思想加強,宋濂文章再受歡迎,康熙朝的薛熙將宋濂作為一代文統之宗:“明初之文之盛,濳溪開其始,明季之文之亂,亦潛溪成其終?!保?1](P3)其編選《明文在》就以宋濂的“俊永、平淡、涂澤”三種文風作為選文標準,視之為明文典范。同治年間的胡鳳丹更是明確提出“嘗論有明一代文章,當以宋學士為冠冕”[12](P2716)。如此看來,認為宋濂為“明文第一”的文人也有不少。

黃宗羲對歸有光散文的批評也提醒后人關注歸文的不足。方苞批評“震川之文,鄉曲應酬者十六七,而又循請者之意,襲常綴瑣,雖欲大遠于俗言,其道無由”[13](P117)。他認為歸有光散文章法結構雖好,但內容陳舊,題材平庸,多為應酬之文,不合古文“言志載道”傳統。有鑒于歸有光散文內容單薄,方苞后來提出“義理”說,與宋濂散文重視言理載道的主張不謀而合,實是批判地繼承震川文法。明清文壇上的“明文第一”之爭持續時間較長,不同時期的人們觀點不一,歸、宋二人散文究竟孰高孰低,誰更配“明文第一”,始終沒有明確定論。

二、宋濂、歸有光散文的對比

明清文人難分歸、宋散文高下,但二人文法上前后繼承與發展關系明顯,內容和風格上又有所不同,不能提出統一評價標準。從明代散文發展歷程來看,宋、歸皆為明代古文大家,明清之際的文人都視之為“明文正宗”體系里的關鍵人物,二人具有文學傳承關系。李圣華總結數百年的“明文正宗”主要有三大流派:一是錢謙益、歸莊等人代表的震川后派,以宋濂、方孝孺、歸有光、唐順之、婁堅、唐時升為正宗;二是黃宗羲、萬期同等人代表的浙東文派,推許宋、方、歸、唐,又提倡王陽明之文;三是汪琬、劉體仁、王士禛等人代表的新朝士大夫,肯定宋、方、歸、唐,力排七子、公安、竟陵。[14]不管三派意圖何在,宋濂與歸有光都位列三大統緒之中,在明代延續了“古文一脈”,被列為“明文正宗”。二人的散文觀念和創作方法明顯有著繼承與發展關系,分別在明代散文發展的不同時期起過引領作用。

首先,二人的散文觀念基本相同。宋濂主張“文道合一”,認為“文者,道之所寓也……文之至者,文外無道,道外無文”[12](P634)。歸有光也云:“以為文者,道之所形也。道形而文,其言適與道稱……夫道勝,則文不期少而自少;道不勝,則文不期多而自多,溢于文,非道之贅哉?”[15](P26)宋濂主張文貴變化:“蓋文至于變,變而無跡之可尋則神矣?!保?2](P1942)歸有光也認為古文“變亦多,正亦遠,工亦益甚”[15](P426)。宋濂主張多元化取法諸家散文:“紀事之文當本之司馬遷、班固”,“六籍之外,當以孟子為宗,韓子次之,歐陽子又次之”。[12](P2004)歸有光也主張兼采百家之長,他于六經、史記、唐宋元文章皆有喜好。宋濂重視敘事散文,歸有光則以敘事散文成就最高。

其次,二人散文的創作實踐也存在繼承與發展關系。宋濂散文創作實踐深得《史記》和唐宋文精髓。劉茝云:“濂之文章,實為本朝歐蘇。”[12](P2603)歸有光與宋濂的散文創作取向一脈相承,錢謙益稱宋濂“家龍門而戶昌黎”[2](P730),艾南英云歸有光“則歐(陽修)之高足”[4](P1587)。二人散文創作都主要取法《史記》、韓愈和歐陽修。歸有光對宋濂非常敬重,贊云:“宋景濂一代文章之宗”[15](P67),“宋景濂實出文獻公之門,遂為本朝文字之宗”[15](P766)。歸有光視宋濂為明文宗師,對他仰慕不已,其敘事散文的平民化視野和場景細節描寫更得益于宋濂傳記的文筆法啟發。歸莊云:“吾朝文章,自金華兩公開一代風氣,上與唐宋諸大家匹。讀兩公《文原》《文訓》,知文之不可茍為也。而后之學者,趨向不同,顧以盛名奔走天下。至嘉靖中世,幾復知有兩公者矣。府君獨起而振之?!保?](P217-218)他稱贊歸有光接續宋濂、王祎正傳,有重振明代“古文正宗”之功。

最后,二人在不同歷史時期延續“古文之脈”,推動明代散文發展。宋濂的文學功勞在于開國伊始就確立明代“古文正宗”典范。黃宗羲弟子全祖望稱贊宋濂:“公以開國巨公,首倡有明三百年鐘呂之音,故尤有蒼渾肅穆之神,旁魄于行墨之間,其一代之元化,所以鼓吹休明者與?!保?6](P1099)可惜后來受百年臺閣體和前后七子派復古風尚影響,后人對其散文很少繼承與發展。[17]而歸有光的貢獻就在于百年沉寂后重接宋濂“古文正宗”統緒,使明文發展重歸正途,并為清初散文發展指明方向。清代史學家王鳴盛云:“明自永、宣以下,尚臺閣體;化、治以下,尚偽秦、漢;天下無真文章者百數十年。震川歸氏起于吾郡,以妙遠不測之旨,發其淡宕不收之音,掃臺閣之膚庸,斥偽體之惡濁,而于唐宋七大家及浙東道學體,又不相沿襲,蓋文之超絕者也?!保?5](P4)他從散文發展史的角度高度評價歸有光的貢獻,稱贊其創作實踐掃除宋濂身后的臺閣體和七子派之流弊,有振聾發聵之功。在其影響下,明清易代文人始走出七子派倡導的秦漢文迷霧,重新認識唐宋文風采。正如四庫館臣所云:“自明季以來,學者知有韓柳歐蘇,沿洄以溯秦漢者,有光實有力焉?!保?8](P2329)

但是,二人人生經歷不同,兩者散文題材與內容差異明顯。宋濂五十歲以前身處易代之際的社會底層,入明后位居館閣重臣,一生經歷坎坷,閱歷豐富。其元末作品多體現亂世儒生的傷時憂民情懷,后期則反映開國文臣的治國理政之心,題材多樣,內容豐富,并形成不同的散文風格,其傳記文雄奇奔放,館閣文雍容平易,山林文雅麗清平。歸有光因久困場屋和長年讀書授徒鄉里,受生活閱歷所限,散文多寫身邊瑣事,題材狹窄,內容單調,總體上歷史價值不高。后世推崇歸有光敘述家庭生活、表達思親懷友之情的散文,數量也僅50多篇。由于題材有限,歸有光散文風格以質樸自然、抒情真摯為主,相對單一,與宋濂散文差異較大。

又因學識學養的差異,二人散文風格上存在主情偏理的異趣。唐時升稱贊歸有光:“弱冠盡通《六經》《三史》、七大家之文,及濂、洛、關、閩之說……先生于書無所不通,然其大指,必取衷《六經》,而好太史公書?!保?9](第178冊,P213-216)他認為歸有光雖也研習宋代理學,但入道不深,文學觀念仍以《六經》和《史記》為宗,此論符合實情。歸有光早年深受儒家思想熏陶,一生隱居鄉間,卻飽含儒家濟世憂民情懷,關注親朋離散和鄉民困苦,又受到晚明人文復興思潮影響,故其散文多書寫人間真情,以情取勝,突破古文“言志”傳統,是接近代散文的“性靈之文”。宋濂不僅受儒家思想影響,還出生在理學之鄉,雖然“金華之學,自白云一輩而下,多流為文人”[20](P2801),但作為金華理學傳人,其理學涵養要比歸有光深厚。元末的宋濂文人習氣較重,為文多揮灑性情,卻不失儒家敦厚之旨;入明后他又兼理學大師和館閣重臣雙重身份,文章的道學氣和臺閣味愈發濃烈??傮w上看,“濂文雍容渾穆”[18](P2262),屬于傳統意義的“言志載道”古文,與歸有光主情之文明顯不同。

三、“明文第一”之爭的歷史語境與真實用意

既然難有統一標準評判歸、宋二人散文高低,那么明末清初文人如此長期熱衷“明文第一”話題,可見當有別意。這與當時流行的反思明代文化思潮密切相關。以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為代表的遺民文人和以錢謙益、朱彝尊等代表的仕清文人刮起猛烈批判明文狂潮,他們反對明代文學的派別林立和門戶之爭,對明末盛行的空談性理和復古模擬之風深惡痛絕,又發現歸有光早在晚明就開始反對程朱理學和七子派模擬剽竊之風,其散文重續《史記》、唐宋古文傳統,“扶斯文于墜地”[2](P730),與他們的文學主張不謀而合。于是大壇大家紛紛注目歸有光,視之為明代文學向清初文學過渡的關鍵人物,提出“明文第一”話題。

錢謙益反思明代文學較早,批評也最為激烈。他首推歸有光可謂用心良苦:一是出于高揚嘉定學派的需要。錢謙益云:“余少壯汩沒俗學,中年從嘉定二三宿儒游,郵傳先生之講論,幡然易轍,稍知向方,先生實導其前路?!保?](P730)他中年學習歸文后始知七子派之誤,有視歸有光為文學導師之意,又與歸文休、歸莊等人交往較多,對嘉定學派心存感激。二是出于抬高自身文壇地位的用意。在歸有光之外,錢謙益還推舉李東陽和程嘉燧,但兩人詩歌水平有目共睹,顯然不在一流大家行列,錢謙益推舉李東陽有效仿圖謀文壇盟主之心,抬高程嘉燧則贊揚本門詩風,而標舉歸有光則為自己的多元化散文復古主張張本:“以熙甫追配唐宋八大家……尚能知宋元大家之文,可以與兩漢同流,不為俗學所澌滅?!保?](P1760)其多元化復古傾向和經史合一的評價標準正是清初散文發展的起點。他以“震川文法”傳人自居,意欲引領、主盟清初文壇。三是出于排斥七子派流弊和公安派俚俗的需要。錢謙益喜愛唐宋文,反對七子派之文,歸有光之文正好不同于七子派流俗:“當是時,王弇州踵二李之后,主盟文壇,聲華烜赫,奔走四海。熙甫一老舉子,獨抱遺經于荒江虛市之間,樹牙頰相搘拄不少下。嘗為人序,詆排俗學,以為茍得一二妄庸人為之巨子?!保?1](P559)他夸贊歸有光敢于抨擊王世貞,肯定其“自開戶牖”勇氣,實則彰顯出反對七子派文風的態度。錢謙益高抬歸有光影響,艾南英、黃宗羲、汪婉等人也紛紛響應,清初散文宗向為之一轉。四庫館臣云:“國初風氣還淳,一時學者始復講唐宋以來之矩榘?!保?8](P2343)可見歸有光對清初文人回歸唐宋文的影響之大。

黃宗羲則不滿于錢謙益等人對歸文的一味高贊,多次質疑歸有光為“明文第一”論調。他主張理性評價歸有光散文成就:“近時文章家,共推歸震川為第一,已非定論,不過以其當王、李之波決瀾倒,為中流之一壺耳。然震川之所以見重于世者,以其得史遷之神也,其神之所藏,一往情深,而紆曲折次之?!保?](第十冊,P63)他認為歸有光于七子復古模擬之風盛行時一改流俗,所作得《史記》神韻,行文平淡自然,“一往情深”,不愧明文大家,但總體散文成就不及宋濂。作為金華學派的傳人和清代浙東學派的創立者,黃宗羲集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于一身,門戶意識強烈。他與宋濂同為浙東大儒,以振興婺學自任,文學觀念與宋濂相似,為學重經史之功,他批判“末世經學不明,以致人心日晦,從此文章事業俱不能一歸于正”[22](卷三),強調作家的理學素養和唐宋古文功底,“要以學力為淺深”[1](第十冊,P19),其推舉宋濂實有弘揚本門金華學術之心。黃宗羲自視甚高,認為自己理學成就高出宋濂、王祎等人,在婺學傳承中有上接黃百發、重振婺學之責,所以格外強調散文家的理學功底,其用意在于抬高自己浙東理學大儒的身份與地位。由于浙東學人多從事反清復明活動,入清后一直受到朝廷壓制排擠,文壇地位不高,黃宗羲對宋濂文章的高揚并未產生多大影響,人們多跟從文壇盟主錢謙益學習歸有光散文。

黃宗羲對“震川后學”學習歸有光出現的膚淺模擬之風則更為不滿。他批評婁堅、唐時升、錢謙益、艾南英、歸莊等人以文名家,卻疏于經史研習,認為婁、唐才情不至,錢氏學問不醇,艾南英“于經術甚疏”[1](第十冊,P63)。更認為“震川后學”多專注于歸有光散文之“平淡”和“一往情深”,而忽視其理學底蘊,是誤入歧途,提醒他們要加強理學涵養。他批評當時文壇流弊:“今之耳食者,便欲以震川為根本,愈求愈不似矣。”[23](P499-500)“顧今之學震川者,不得其神,而求之枯淡……而震川一派遂為黃葦白茅矣。古文之道,不又絕哉。”[1](第十冊,P63)針對“震川后學”的學歸之失,黃宗羲也提出療治之方,主張學習歸有光的博采眾家而自出機杼之長:“震川之文一往情深,故于冷淡之中,自然轉折無窮,一味奡兀雄健之氣,都無所用也。”[23](P499-500)他還以友人的親身經驗介紹正確的學歸方式:“吾友鄭禹梅,深于經術,而取材于諸子百家,仁義之言,質而不枯,博而不雜,如水之輸為淪漣,折為波濤,皆有自然之妙。其于震川,有不期合而合者矣?!保?](第十冊,P63)贊揚友人“深于經術”,“取材諸子”,踐行“文道合一”,終與歸文的為學作文之道“不期而合”。其論于當時文壇的學歸不力實有撥云見日之效。四庫館臣指出“宗羲之意,在于掃除摹擬,空所倚傍,以情至為宗”[18](P2661),為清人正確學習歸有光指明路徑。

四、“明文第一”之爭對清代散文發展的影響

圍繞“明文第一”論題,錢謙益、黃宗羲等人確立宋濂、歸有光“明文正宗”地位,認為他們于不同歷史階段延續“古文一脈”,二人都取法《六經》《史記》和唐宋文,前后有著繼承與發展關系。進而批判七子派的獨尊秦漢和公安派的不拘格套,指責其將明文引入邪路,為清代散文確立由唐宋文上溯秦漢文、《六經》的多元化復古路徑提供理論方向。通過“明文第一”論題,他們厘清宋濂、歸有光散文的各自特色和不足,既肯定歸文的“主情”與“平淡”,又贊揚宋文的“思理高妙”;同時批判“震川后學”的機械模擬之失,提醒后世學歸者不能專注“一往情深”“過于平淡”,更要加強理學修養,重經史之功,真正做到“文道合一”,為清代歸文流行和正確學習歸文指明方向。

經過明末的大討論,清初文壇盛行學習歸有光之風?!肮盼娜蠹摇敝晃红麑w有光散文評價甚高,他曾受邀作《跋歸震川先生全集》,文中借友人之口言說震川文法的廣泛影響。另一大家汪婉也稱:“太仆之文,天下后世之文,非一人一家所得私而有也,仆私淑太仆有年。”[6](P11)他還校勘《震川集》,編寫《歸有光年譜》,著《歸文辨誣錄》,對歸有光推崇備至,汪婉的文論和創作都深深打上歸有光的烙印。侯方域也積極效仿“震川文法”,“朝宗文……其佳處往往直到龍門,離合變化,俱有神會”[24](P992),“朝宗始倡韓、歐之學于舉世不為日,遂以古文雄視一世”[25](卷六)。清初“古文三大家”多受歸有光影響,取法《史記》和唐宋文,對明末頹靡文風進行改造,并效仿“震川文法”,將市民小說的語言和手法運用于古文創作,行文清新活潑,清初散文煥發新機。

至清中葉,歸有光影響不減,桐城諸子紛紛贊揚歸有光,甚至視之為本門鼻祖。桐城派先祖戴名世云:“震川獨得其(《史記》)神于百世之下,以自奮勇于江海之濱?!保?6](P82)方苞評歸有光:“其發于親舊及人微而語無忌者,蓋多近古之文。至事關天屬其尤善者,不俟修飾,而情辭并得,使覽者惻然有隱?!保?3](P117)劉大櫆也云:“其在明代,惟歸氏熙甫一人?!保?](P59)姚鼐編《古文辭類纂》時,于元明兩代獨取歸有光一人作為上承唐宋、下啟清代的散文大家。桐城諸子認為,明代只有歸有光最得唐宋文精髓,要上溯唐宋古文傳統,必須以歸有光為津梁,才能不失“古文正宗”地位。為此他們在古文理論和創作實踐上紛紛取法歸有光。姚瑩稱:“自康熙朝,方望溪侍郎以文章稱海內,上接震川,為文章正軌,劉海峰繼之益振,天下無異詞矣?!保?7](P430)可見歸有光對桐城派的影響之深。

更難能可貴的是,桐城派在視歸有光為本門始祖、復古津梁的同時,有鑒于黃宗羲對歸文與“震川后學”的批判,能夠科學審視歸文不足,自覺完善本門古文理論。桐城派開創者方苞于歸有光散文鉆研甚深,評價也比較全面客觀。他贊揚歸有光:“其氣韻蓋得之子長,故能取法于為歐曾,而少更其形貌耳。”[13](P117)又指出:“震川之文于所謂有序者,蓋庶幾矣,而有物者則寡焉?!保?3](P117)批評歸有光散文多為鄉曲應酬之文,違背古文“言志載道”傳統。方苞還不滿意歸文的“仍有近俚而傷于繁者”[13](P118)之失,批評歸有光散文語言的俚俗和繁蕪。甚至認為:“自南宋以來,古文義法不解久矣。吳越間遺老尤放恣,無一雅潔者。”[28](P3884-3885)指責明清之際以歸有光、黃宗羲、錢謙益為代表的吳中文人和金華學人文中出現的“或雜小說……魏晉六朝藻麗俳語、漢賦中板重字法、詩歌中雋語、南北史佻巧語”[29](卷四十一)等種種不良之風,認為都有違程朱理學的醇厚正大之旨,非傳統古文家之語。

方苞還指出造成歸有光散文內容空洞和語言俚蕪的原因在于“抑所學專主于為文,故其文亦至是而止故”[13](P118),認為他專注于文辭,又功業未就,所以古文有失“載道”之旨,語言難免俚繁之失。像宋濂一樣,方苞以韓愈、歐陽修繼承者自任,自命有捍衛文統、匡正道統的重任,志在推行康熙朝文治事業,不愿意做一般辭章之士。他對歸有光散文的批判是基于道學家的散文批評范式,這種范式不同于歸有光的因情生文,而是強調因經明道,重視古文的“載道”傳統。他主張“學行繼程朱之后,文章介韓歐之間”[13](P906-907),要求文章要行宋明理學之“義理”,尊唐宋古文之“法則”,語言更要“清真古雅而言皆有物”[13](P581)。方苞提出的古文重“義理、辭章”主張,正是深刻總結明末以來“明文第一”之爭的優秀成果,兼顧宋濂與歸有光散文之長短,從而成功繼承發展唐宋以來的古文理論,理順明清散文之間的傳承借鑒關系,從而為桐城派理論奠定堅實基礎。

明清之際的“明文第一”之爭并非直接命題,錢謙益、黃宗羲等人無意直接對比宋濂與歸有光散文成就高低,他們只是在論述自己的學術立場和文學旨趣時,談及二人散文的優缺,背后存在著門派之見和自抬身價之用心。但此論題被后人不斷論說,成為樹立時代典范散文標準的中心話語,于清代散文的發展方向影響重大。借助于它,清人既確立歸有光散文的典范地位,又看到宋濂散文的優點,由此厘清“震川文派”出現的諸多不足,為正確學習歸文、完善古文理念提供理論基礎,最終使桐城諸子得以科學借鑒歸文,成就第一文派,為清代散文超越明文、集歷代之大成做出重要貢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桃花岛av在线| 午夜不卡福利| 午夜视频免费试看| 高清免费毛片| 久久永久视频| 欧美在线综合视频| h视频在线播放| 狼友视频国产精品首页| 久久毛片基地| 国产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麻豆精品在线|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首页系列人妻| 伊人久久大线影院首页| 日韩一二三区视频精品| 婷婷五月在线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日韩欧美gif| 国产成人麻豆精品| 嫩草国产在线| 91外围女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 九九热这里只有国产精品| jijzzizz老师出水喷水喷出| 亚洲一区黄色|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色九九视频| 国产美女主播一级成人毛片| 超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午夜福利亚洲第一|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va| 日韩在线2020专区| 中文字幕无码av专区久久| 一级香蕉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精品| 国产一级毛片高清完整视频版| 婷婷色婷婷| 曰韩免费无码AV一区二区| 国产清纯在线一区二区WWW| 一级香蕉人体视频| 麻豆国产原创视频在线播放| 婷婷色中文网| 国产久草视频| 在线视频97| 国产午夜福利片在线观看| 国产菊爆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视频'| 国产正在播放| 亚洲啪啪网| 制服丝袜亚洲| 无码在线激情片| 在线国产欧美| 免费看a级毛片| 国产主播在线一区| 国产好痛疼轻点好爽的视频| 无遮挡一级毛片呦女视频| 性欧美久久| 青青极品在线| 国产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西瓜tv| 白浆免费视频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主播福利在线观看| 26uuu国产精品视频| 99视频精品全国免费品| 国产欧美自拍视频| 九九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第二十一页|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 亚洲日韩第九十九页| 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日韩北条麻妃一区二区| 91视频首页| 无码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内精品自在自线官| 亚洲欧美人成人让影院| 99re热精品视频国产免费|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 久久影院一区二区h| 久久综合五月| 在线中文字幕网| 日日拍夜夜操| 久久久久久尹人网香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