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德良
中醫藥科學化、標準化,是21世紀生命科學藝術。
中醫藥是自然與人文的文明標志,是時代進程實踐科學本原醫藥學哲學。格物致知,致廣大而盡精微。傳統中醫藥學理論,解析宏觀醫藥學、微觀醫藥學科學哲理。天人合一、陰陽五行平衡觀,藏象醫學盈虧診斷學病證指標,四氣五味、性味歸經、六經辨證施治中醫藥學理論,皆歸納科學標準。中醫藥學理論科學與標準系統,是各個時期不斷進步的科學發展成就。《神農本草經》《唐新修本草》《本草綱目》等中醫藥學圣典代表各個時代中醫藥科學發展歷程。
漢典制藥遵循傳承與創新,以“科學化、標準化”規劃產業發展和建立科學管理方法,科學體系建設綱要,實施中醫藥產業“科學化、標準化”發展戰略,為健康事業做出貢獻。
一、科學化、標準化
標準,乃治國之重器,技術之準繩也。1934年,美國約翰·蓋拉德在工業標準化《原理與應用》一書中對標準作了如下定義:“標準是以口頭或書面形式,或用任何圖解方法,或用模型、樣品或其他物理方法確定下來的一種規范,用以在一段時間內限定、規定或詳細說明一種計量單位或準則、一個物體、一種動作、一個過程、一種方法、一項實際工作、一種能力、一種職能、一項義務、一項權利、一種責任、一項行為、一種態度、一個概念或觀念的某些特點。”這說明,標準化其實是制度的一種表現形式。
標準是由市場化競爭形成,社會形成標準化共識,標準制造者和標準使用者自愿守則。供應者標志、需求者標識,社會優質生態共享各得其所。國家標準的基本原則和具體標準規范通過社會中運行機制、標準評價、標識及社會辨識而不斷健全完善,以促進社會標準升級。
美國、日本以及歐盟各國都將標準化作為重要的國家戰略。德國國家標準在1999年已達25000項;日本制定國家標準,2010年各種商品JIS標志認證數量達到8694件;美國頒布《美國國家標準戰略(2000~2005年)》《美國國家標準戰略(2005~2010年)》,實現全球美國質量標準的戰略意義。
二、中醫藥發展面臨時代契機
中醫藥在吸取各個時期優秀科技成果的過程中不斷發展,與時俱進,傳承創新,弘揚中醫藥文化,發揮中醫藥學優勢與現代生命科學技術應用,實現中醫藥現代化。
中醫藥學在未來生命科學發展中舉足輕重:中醫藥學創立的整體觀和辨證論治體系蘊涵著對人體生命活動復雜內容和客觀規律的深刻認識;中醫藥學的健康觀和臨床醫療模式體現了現代醫學發展趨勢;WHO眾多生物醫學權威專家曾指出, 中醫藥學“辨證論治”的個體化具體治療是臨床實踐的最高層次;中醫藥的哲理醫學、平衡醫學對生命規律的認識體現了現代科學新趨勢;中醫藥研究與產業化是21世紀生命科學與技術領域的科技前沿。
同時,現代生命科學技術為傳統中醫藥現代化發展提供強大動力:深入研究中醫藥學哲理醫學,科學量化中醫診斷學(四診合參、六經辨證)、中醫生理學、病理學、藏象醫學標準,闡釋中醫藥的科學內涵,促進中醫理論現代化;嚴格貫徹執行GAP (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引進先進管理方法如六西格瑪管理的DMAIC、DMADV改善質量流程管理、實施零缺陷管理,提高中醫藥產品和服務的質量,促進可持續發展;利用現代生物技術加快中藥現代化和產業化,增強國際競爭力。
三、中醫藥科學化、標準化為必然趨勢
中醫藥科學化、標準化是中醫藥發展的必然趨勢。
例如,《神農本草經》等中藥學理論,配伍規則、性味歸經的哲理科學是指導中醫藥實踐本原醫學,是中醫藥科學化、標準化的重要成就。《神農本草經》等很早就注重中醫藥科學化、標準化,指出藥有酸、咸、甘、苦、辛五味,有寒、熱、溫、涼四氣,及有毒、無毒,陰干、曝干,釆治時月生熟,土地所出,真偽陳新,并各有法。藥材道地性概念是傳統中藥學的精華之一,是歷史上中藥標準化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歷史悠久。
《雷公炮炙論》三卷是古代中醫學經典,為我國最早的中藥炮制學專著,原載藥物300種,每藥先述藥材性狀及與易混品種區別要點,別其真偽優劣,是中藥鑒定學之重要文獻。《雷公炮炙論》也是中國最早的制藥專著。書中稱制藥為修事、修治、修合等,記述凈選、粉碎、切制、干燥、水制、火制、加輔料制等法,對凈選藥材的特殊要求亦有詳細論述,如當歸分頭、身、尾;遠志、麥冬去心等,其中有些方法至今仍被制藥業所采用。此書對后世影響極大,歷代制劑學專著常以“雷公”二字冠于書名之首,反映出人們對雷氏制藥法的尊奉。《雷公炮炙論》是古代中國中藥炮制科學和標準的體現,至今仍受重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中醫藥科學化、標準化也取得重要成就。例如,50年代各省、區、市根據藥典炮制通則編寫了炮制規范或省級標準,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進一步提出中藥炮制規范化和標準化。中藥材GAP從保證藥材質量出發,控制影響藥材質量的各種因素,規范中藥材各生產環節乃至全過程,使中藥材達到“真實、優質、穩定、可控”,是中藥標準化、現代化的基礎工程。
四、中醫藥科學化、標準化促進中醫藥現代化
《說文》曰:“醫,治病工也。”《靈樞》曰:“上工十全九。”“工匠精神”歷來對中醫藥有特殊意義。“工匠精神”的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其本質在于對標準的恪守和對科學的探索、遵循。中醫藥科學化、標準化,正是中醫藥工匠精神的重要體現。
標準決定質量,只有高標準才有高質量。中醫藥標準化將科技成果和先進經驗加以總結提煉,是中醫藥科技成果的最高表現形式。而中醫藥科學化則采用現代科學的實驗實證,歸納演繹的方法,使中醫藥成為一門物質結構明確、數據精確、標準具體的現代醫藥學科學。中醫藥科學化、標準化,將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與發展,實現中醫藥現代化。
五、中醫藥科學化、標準化傳承創新意義
21世紀是自然與人文的智慧時代,是現代科技文明的一次新歷程,中醫藥學科技與現代信息技術等先進技術的交叉融合正在改變疾病診治模式,標準化精準診療等醫學新理念正催生生命科學嶄新治療手段。21世紀中醫藥充分結合先進科學技術科學化、標準化提高,更好服務于健康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