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炯榮
摘要:基于提倡學生全面發展,以及課程改革、素質教育大背景下,現如今國內校園集體舞推廣比較慢,很多學校并沒有完全展開,因為教學場地、師資等問題。當前還沒有很完善的基礎理論研究體系,且有較少的真正校園集體舞進校園,基本上舞蹈創編處于空白。本文主要致力于探究結合龍舟文化創編校園集體舞的實踐評價分析。
關鍵詞:實踐評價;龍舟文化;校園集體舞
在 2007 年和 2014年,為促進青少年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教育部分別向全國中小學校推廣了組織編制的《第二套全國中小學校園集體舞》、《第一套全國中小學校園集體舞》。對于校園集體舞活動的開展,有助于培養合作意識和交際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文明素養,形成開朗、樂觀的健康個性;便于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健美的身體形態,同時營造出的校園文化,是“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按照“保證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要求,以及《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這一中共中央國務院的文件精神,甚至于“學校教育,健康第一”教學理念的全面落實,此題的提出,能夠創編出有龍舟舞蹈特色校園集體舞,并良好傳承水鄉特色文化,完美結合藝術與體育活動。
一、龍舟文化創編校園集體舞原則
(一)龍舟精神傳承
龍舟比賽能夠激發出人們內心的使命,同時是重要的民俗活動,形成力爭上游、精誠團結、你追我趕、永不服輸的龍舟精神。龍舟文化集體舞培養學生不斷進取、奮發向上的精神,是對“龍舟精神”的傳承。這一集體舞,是藝術加工劃龍舟動作,基于特定的龍舟音樂伴奏下,使之成為舞蹈動作元素,融合到校園集體舞當中,并以龍舟舞蹈為主要表現手段,具有濃郁地方水鄉特色。龍舟文化校園集體舞,能夠體現出學生集體和愛國主義精神[1]。
在創編好之后,選擇分班與班、級部比賽等,經團委、音樂備課組組織,為了保證校園集體舞更好地展示和完成,需通過評獎加分的方法,這也是“優秀班級體”的評比標準之一。鼓勵學生能與同伴合理分配角色,培養學生自尊自律、積極進取、主動配合的品德情操,正確處理與同伴之間的關系,優化學生個性品質,塑造集體榮譽感、提倡學生的團隊協作?!褒堉劬瘛蓖ㄟ^龍舟文化校園集體舞獲得廣泛流傳,促使“龍舟精神”與學習緊密結合,活在同學們心里,最終變為拼搏進取、挑戰自我、豪情干勁、敢為人先的精神。
(二)堅持美育性
校園集體舞是一種很好的美育形式,同時結合了傳統音樂和體育課內容,是通過隊形的變化、基本舞蹈動作、跑跳組合的變化,是面向全體學生的群體舞蹈,進行的韻律活動。龍舟文化校園舞蹈的創編思路是以集體形式展示,加上龍舟鑼鼓音樂,兩組學生站在規定隊形位置上,作為一隊,創編動作風格為力量性、節奏統一的龍舟舞蹈動作,動作簡單,表現形式豐富、多樣,呈龍舟隊形,舞動起來仿佛徜徉校園廣場。
(三)堅持本真,增強體質
舞蹈的本真因其來源于勞動,遠古的人們在原始社會無語言和文字前邊學會了舞蹈。生活是創作的源泉,舞蹈來源于生活。龍舟文化校園集體舞創編,需遵循舞蹈的本真原則,本著對水鄉生活的尊重,調查搜集水鄉生活素材,深入水鄉生活,感受龍舟運動并整理其文化,應用科學的方法和前人的經驗,整理龍舟資源、影響、文化、形式,創造鮮明校園龍舟舞蹈形象,并繼承優秀文化傳統。
對于龍舟文化校園集體舞的推行,能夠遏制學生體質下降的局面,同時可促進學生積極鍛煉身體。相較于當前已有的校園學生課間活動,龍舟校園集體舞和廣播操等,均有不可比擬的優點。龍舟文化校園集體舞,隊形不斷變化跑動,動作要求干練有力,節奏統一,是模仿劃龍舟等動作、運動的集體舞,有一定程度的運動量[2]。龍舟文化集體舞,整合了學科資源,鍛煉身體,寓跳于樂,形成體育特色和音樂的教學資源,達到體育和藝術活動的高度融合。除此之外,每天的課外集體體育鍛煉時安排校園集體舞,開展“三課,兩操,兩活動”,使學生在學習舞蹈,并固定排練時間,不取代課間操,進一步增強學生體質。
二、考核評價形式與方法創新
龍舟文化校園舞蹈的創編思路是以集體形式展示,加上龍舟鑼鼓音樂,兩組學生站在規定隊形位置上,作為一隊,創編動作風格為力量性、節奏統一的龍舟舞蹈動作。每天的課外集體體育鍛煉時安排校園集體舞,開展“三課,兩操,兩活動”,使學生在學習舞蹈,并固定排練時間,不取代課間操,進一步增強學生體質。
考核形式以龍舟文化團體編隊舞形式進行,在考核前一周抽簽決定出場比賽順序,選擇預賽、決賽決出比賽名次,增加考核評價形式的對抗性和精彩程度。裁判選擇優秀學生代表和教師,共同為同學進行打分評判。通過集體舞形式進行考核評價,促使考核評價具有競爭和欣賞性,以比賽名次決定比賽成績,對學生充滿了新奇與挑戰,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3]。學生參與裁判的評判中,鍛煉學生集體舞綜合能力,團結協作的精神,結合裁判學習、規則、實踐,轉變教師單一評定的評價方式,體現考核評價的全面、公正和公平性。
三、結論和建議
校園集體舞符合學校體育教學發展需要和特點,同時具舞蹈團體舞表現特征,將其引進課堂中,能夠拓展教學素材,并豐富課程內容,開闊學生視野,培養學生協作精神、創新能力,以及團隊意識。選擇的技術考核評價形式,是班級教學比賽,學生參與的評價形式,將考核評價的公正、公開、公平更可觀的體現出來,同時考核評價呈現多角度和層面,體現學生參與的主體性[4]。學生進一步了解了對龍舟文化、集體舞的競賽裁判知識,促使課程考核更具精彩、觀賞和競爭性。
要促使課程內容常上常新,教學中不斷探索,保證課程可持續性發展,充分挖掘教學素材。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時,選擇多形式的考核方法,做到不斷探索考核評價方式,通過評價促進教學,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根本,獲得學生身心健康得以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周榮.基于龍舟文化校園集體舞創編原則的思考[J].北方音樂,2017,37 (15):202.
[2]楊煥培.瑞金市市區小學校園集體舞開展現狀調查與研究[J].新課程·上旬,2015 (5):225.
[3]胡贛萍.對校園集體舞開展影響初中生身體自我概念的調查分析[J].收藏與投資,2017 (9):179.
[4]李文元.校園集體舞蹈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積極與消極影響研究[J].才智,2015 (18):116-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