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思涵

摘要:高中生考前心理問題日漸突出,作者通過對高中生考前心理問題的歸納與原因剖析,提出了如何應對的具體措施與建議。
關鍵詞:高中生;考前;心理問題
步入高中,學生們開始進入考試常態化狀態,許多學生往往只注重考前知識的學習與鞏固,而忽略了對考前心理的準備。其實,知識的學習積累固然重要,但考前做好正確的心理調試,保持自信健康的好心態,對取得理想成績也是至關重要的。
一、高中生考前常見的心理問題
高中生考前呈現的心理問題可歸納為:①焦慮緊張型,表現為壓力過大,精神緊張;②煩燥不安型,表現為心情煩燥,易發脾氣;③信心不足型,表現為情緒低落,缺乏信心;④失眠健忘型,表現為難以入睡,記憶力差;⑤癥狀異常型,表現為身體不適,行為異常。以上心理問題直接影響了考生情緒與成績的發揮。
為研究高中生考前心理狀況,我以《焦慮自評量表》(SAS)為調查問卷,通過問卷調查與訪談相結合的方式,對本校高中男、女各100名學生考前一周的心理狀況進行調查,數據統計如表1:
從調查結果顯示,在抽樣的200名高中生中,考前處于情緒穩定的學生為42名,占21%。而79%的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中度以上焦慮學生占抽樣學生人數的34%,而其中女生占比明顯高于男生。
二、出現心理問題的原因分析
1、學生自身的內在因素。
高中生進校的最直接感受就是知識量增大、學科內容加深、學業負擔驟增。面對緊張的學習氣氛、頻繁的大小考試,尚處在青春期的學生們極易產生緊張、焦慮的情緒。特別是學習基礎不扎實、自學能力差的學生,會明顯感覺到學習疲憊不堪、心情沉悶壓抑,目標與現實的落差更會使學生情緒波動較大、挫敗感增加,心理問題隨之而來。
2、家庭、學校等外在因素。
在與抽樣調查的200名高中生交流過程中,有61%的學生認為考前的壓力主要來自于家庭,考前家長們的過度關注會使得學生背負沉重的心理壓力,尤其女生的個性比較敏感,更易造成考前緊張。而且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大多學校設立了重點班與平行班,對重點班級采取滾動制,激烈的競爭使學生自尊、自信極易受到打擊。
3、心理健康教育機制不健全。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多流于形式,未形成常規性工作機制,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在多數學校里并未單獨設立,而僅作為德育課的一部分內容加以開展。學校仍以基礎性學科為重,這種穿插性質的非系統性心理健康知識顯然無法滿足當前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
三、解決考前心理問題的對策建議
1、正確對待考試,增加自我認識能力。
首先,考生對待考試要有客觀的認識。每一次考試只是我們學習生涯中一個階段性的測試,是對過去學習的查漏補缺。考試要注重過程而淡化結果,要多思考通過每一次考試能收獲些什么。其次,要增強對自我能力的認知。考生要學會正確評估自己,設立學習目標時一定要適合自己水平,可以結合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即“倒U曲線”,制定自己的最佳學習目標,切忌目標過高會喪失信心,目標過低會缺乏動力。
2、加強溝通與理解,減少外來壓力干擾。
作為一名高中生,面對壓力我們要坦然接受,要能理解家長對自己從嚴要求的心情,理解來自學校、社會對自己的期待。但當這種關注與期望給自己帶來壓力時,要及時反饋自己真實的學習與心理狀態,爭取他們的理解。另一方面,家庭與學校作為高中生成長最重要的兩個環境,應給予學生更寬松的氛圍。家長要學會尊重與關懷孩子,學校要更深入地推進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通過家校配合為高中生們創造良好、輕松的學習環氛圍。
3、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機制,強化考前心理輔導。
首先,學校應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加強此方面的師資培訓,形成一線教師、專職心理教師等各層面共同參與的機制。其次,應設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要善于根據不同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癥狀,給予放松訓練、情緒調節等考前心理輔導;要開展多渠道、多樣化的文體活動,讓學生們展示自我,松弛身心。通過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統性開展,使高中生們始終保持自信、樂觀的態度,以最佳的心理狀態,從容應考,超常發揮!
參考文獻:
[1]李美華.分析中考前常見心理問題原因與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3 (30):249-249.
[2]魏英英.當前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職業教育,2016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