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雨
摘要:高中物理是高中階段最難學的課程之一,而且它在高考分數中也占據著較高的比例,要想學好高中物理,不僅需要有良好的數學功底和抽象思維能力,還必須掌握一定的解題技巧。鑒于此,本文對高中物理解題技巧進行了分析,以期幫助同學們提高物理解題速度和效率,提高物理成績。
關鍵詞:高中物理;解題技巧;分析
掌握了高中物理的解題技巧之后,我們的物理成績能得到有效提升,故而我們在高中物理具體學習中,需要了解正確的學習方式,以便幫助我們掌握高中物理解題技巧。筆者結合自身經驗,從認真審題、解題方式、題后深化反思三個方面進行了細致的分析,探討了高中物理的解題技巧。
一、認真審題
在物理題目的解答過程中,依據以往的做題經驗不難發現,要想實現正確解答,就必須將題目內容讀懂,并將題目的具體考察點明確。而若是能在題目閱讀中將隱藏條件找出,便可將解題時間有效縮短[1]。因此,我們在解題時,首先需對題目進行認真審閱,靈活捕捉關鍵詞,為后續解答提供便利。
例:光滑水平面上有一滑塊a(質量為m)與另一塊初速度為v1的滑塊b(質量為M)相撞,兩滑塊碰撞后有位移運動一起產生,那么兩者碰撞后各自速度為多少?
我們在解答該題時,首先就要認真閱讀題目,在完成閱讀后便能得知該題屬于動量考察類,隨后便能在有關動量知識的運用下開始解答。隨后,捕捉題目中的關鍵詞,如該題中的“光滑”和“一起”,“光滑”表明了碰撞與運動過程中并未有摩擦力,即不會損失動量和動能,而“一起”則表示兩滑塊在經過碰撞后有著相同的運動速度,屬于隱藏條件。我們在完成題目分析之后便可列出等式:設兩滑塊一起運動的速度為v,那么m+M=Mv1,進而便可得到v=Mv1/(m+M)。我們在解題中,若是將“光滑”忽略,就會考慮摩擦阻力,進而導致題目無解。而若是將同時位移運動忽略,也是如此。而我們在這一過程中所發揮的時間就會很多,而高中理科綜合考試題目量很大,時間卻有限,不允許我們消耗過多時間,這也就進一步突出了認真審題的重要性。
二、解題方式
在完成審題后,答題者大腦中形成了基本的物理概念模型,隨后便需思考解題方式。以高中物理力學知識為例,我們需將力學、動量和能量等三個知識點掌握。具體而言,便是結合運動學和牛頓定律、動能定理和能量守恒定理、動量定理和動量守恒定理進行解答。力學觀念的解題運用通常為直線與曲線的勻變速運動等恒力作用下的物體運動,也包括變速運動中一個點的分析;物體系統的解決可借助能量守恒定理,也可結合兩種定理進行解題;能量觀點在于變速運動和對運動過程中物體的能量變化問題進行解決等。在經過圖表分析后,可將解題方式朝著圖表轉化,圖表分析主要是以原理分析圖、物理過程示意圖作為對象[2],如運動、受力分析和等效電路等示意圖,在完成圖表的繪制后,便可將解題思路了然于心,從而更好地分析題目,尋找解題方法。
在圖示分析中,受力分析是我們最為常用的,其次為重力、彈力和摩擦力。例如勻速運動的物體解題過程中,我們需要借助箭頭將加速度方向、相應狀態標示出來。如此一來便能明確運用平衡方程、牛頓第二定律方程。通過轉化運動示意圖,可幫助我們將流程圖或v-t圖像分段畫出。通過圖像便可求出物體的位移,而通過板塊模型也能求出平板車與小木塊的位移關系。針對電路圖轉化而言,電源位置上也需標注電源的E、r參數,如此一來便可準確計算電源的內阻數值。由此可見,正確的解題方式能使我們解題的速度和準確率同時得到提升。
三、題后深化與反思
高中階段,很多學科在學習時都需要做大量的習題練習,尤其是在物理的學習過程中,若是未能在題目解答中合理進行歸納和總結,那么即使有大量的習題練習,也難以發揮有效的作用。所以在學習物理時,需要重點關注解題經驗的累積,并且在完成解答之后,對相關知識點展開深化反思,歸納題型,總結解法,以便達成舉一反三的效果。高中物理解題中,通常包含推理、代換、逆向、隔離及轉化等解題思想,我們在習題練習過程中需要歸納并吸收這些解題方式,同時需將想象法、建模法的使用技巧掌握,以便提高自身解題速度和準確率,最終提高物理成績。
除此之外,在具體解題過程中也能以題目具體類型為依據,合理進行解題技巧的選擇。力學相關的問題可依據確定對象、繪制分析圖、列出方程的步驟完成解答;運動學相關的問題可在考慮動能、動量的基礎上完成解答;電學相關的問題可在與數學知識相結合的基礎上完成解答等。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學習高中物理的過程中,要想實現解題速度和準確率的提升,就必須將有效的解題技巧掌握。在解答物理題時,認真審閱題目、思考解題方式、題后深化反思是推動物理成績提升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王燊.高中物理解題的幾種常用技巧[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8 (10):56-57.
[2]蘇心頔.高中物理解題技巧分析[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8 (10):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