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楠
管理會計產生于成本會計,是以強化企業內部經營管理,實現最佳經濟效益為最終目的,以企業經濟活動及其價值表現為對象,通過對財務等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從而實現對經濟過程的預測、對策、控制、責任考核評價等功能。應該說,管理會計是對企業內部經營的管理,其目的、職能和手段對企業而言都是必須的,但是由于我國企業的實際情況,管理會計未系統地開展,其眾多工作都為財務管理所執行。管理會計又稱微觀管理會計,是指在當前的市場經濟環境下,為了強化企業內部的經營管理,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通過對企業經濟活動的研究,對財務信息等進行更深層次的加工和利用,實現對經濟過程預測、規劃、控制、責任考核評價等職能的一個會計分支。
財務管理是組織企業資金運作、投資和收益、籌資通過這些以價值的形式對與此有關系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統籌規劃,是一項比較復雜而又系統地工作。就是因為這樣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作為調研方向,調研所取得的成果也是為了使企業利益最大化,也就是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的最終目的。
企業從貨幣資金的籌備,投資方式產生所需要的商品,其中有流動也有固定資產,當然還有無形資產。其實企業經營運作生產本身就是一種資金流動的過程;籌資、投資活動是企業再利用過程中的資金運作,每日資金及利潤分配情況而財務管理所調研的對象正是企業這方面的問題。也就是說資金鏈是體現價值的最根本方式或表達形式,所以財務管理就是調研價值的存在形式。而管理會計也是以價值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價值的信息處理加工,從而實現企業內部經營管理。從財務管理和價值運作的角度分析來看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是密不可分的,而且兩者是可以結合在一起的,是管理會計屬于財務管理的一部分,因為管理會計更注重的是對方法的研究,而財務管理注重的是對實體的管理,而且兩者有共同的研究方向,將二者結合起來不僅僅是利于一方的發展,更可以達到雙贏的目的。
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在表面看來似乎差異很大,但從本質上來講,二者都源于最基礎的會計系統,二者發展到現在,仍然有許多關聯。在認識這兩者關系的問題上,要站在一個全面的角度,即既可以辨析二者的不同,又可以透過現象了解二者互相的聯系。對于管理會計而言,一般情況下以財務為依靠進行現金供應,并在經濟活動的實行與審核中,以管理會計的制度與管理會計的預算為依據。而財務管理的資金預算工作,則必須依靠管理會計所提供的資料或者信息進行,同時管理會計還要對財務管理進行核算與評價,財務管理通過會計的核算資料才能進行財務分析。不僅如此,在企業的經營過程中,管理會計在提供信息時要對財務管理要求進行充分考慮。因此,管理會計在信息收集和使用時,要嚴格按照財務管理制度進行。
就目前國內管理會計的發展成果上來講,多為直接引用國外成果,自主研究方面投入較少。管理會計在國內的應用不是突然間形成的,這其中的發展相關到一定的經濟社會環境,社會環境的發展影響企業組織環境的變化,企業組織環境的變化又會帶動管理會計實務的變化。對于管理會計在西方發達國家的研究愛建立在經濟增長快速和長久穩定的社會環境背景之下。相反,我國對于管理會計的研究與應用受制于經濟條件等因素,在研究成果以及案例方面顯得有些匱乏,一些引進的研究成果也不能很好地與我國的實際情況相適應,導致在一些教科書中的附表中只存在復利情況而沒有單利情況的現象出現。教科書的內容上來講,也很難抓住主線,結構不是很嚴謹,給人以拼湊之感。
在我國會計的發展過程中,多為沿襲套用西方的會計形式與標準,但由于市場環境,經濟狀況,國情等因素,導致了西方的理論標準在我國很難完全適用。適當的管理會計方式,是通過一些實踐中探索而來,需要大量的經驗總結,在這個過程中,會涉及到經濟學和統計學方面的內容,如回歸分析、保本分析、邊際成本、經濟批量、機會成本等。這些經驗與方法促進了管理會計的發展,但扔要與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互相交融貫通。因為這些方面研究是在一個以“一切不變”的假定大環境下進行的,其視角是固定而且靜止的。例如用簡單回歸分析法分離間接費用中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其對企業產品的要求是相當長的時間內企業產品內容不變,只有這種情況下,才可以用這種方法分離成本。甚至這種不變要長達十幾年或者幾十年。因為統計學中,這種數據要達到幾十個才可以有回歸分析的價值性。而這種苛刻的要求在企業發展中幾乎不可能;從另外一方面來講,這些模式的前提條件與實際情況基本都是不相符的。如保本分析,整個模式的前提要求在于企業產品為單一產品,在經濟學中,這種方法是可靠可行的,但是管理會計畢竟要應用到實際,實際中的企業幾乎很少只有單一的企業產品,線性規劃方法可以解決兩種產品的問題,但是在經濟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企業的產品形式往往是多變的,快速更新的。從我國的現狀來看,管理會計在我國社會經濟中的應用中受到了很大的制約,并沒有完全發揮自身作用。據調查顯示,當前我國企業中運用管理會計進行短期生產經營決策的只占20%,組織產品定價分析的只占17%,采用存貨控制模型的只占14%,運用責任成本、全面預算和價值工程的分別只占8%、7%和4%.從具體的數據上看,管理會計在我國的地位還是很尷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