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麗艷
摘 要:素質是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和世界觀的一個重要方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如何結合高中學生年齡、性格等特點,通過讓其學習歷史,使他們能夠通過學習歷史來樹立正確的社會判斷力,是當前高中歷史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本文就如何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開展好高中歷史課堂教學進行了探討,以為實際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素質教育;高中歷史;課堂教學
素質教育是通過提高學生的國民素質和勞動素質,促進學生身心發展,培養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開發潛能的國民教育。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廣大高中歷史課教師要轉變教育思想,不僅注重學生文化科學素質的提高,還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只有運用現代教育思想指導工作,才能將素質教育落到歷史教學的實處。
一、提高高中歷史教學對學生素質教育重要性的認識
要徹底解決好高中歷史教學對學生素質教育這一問題,首先就要從學校領導和教師入手,端正素質教育是終身教育,是培養高中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歷史觀和世界觀的重要手段,高中歷史教育教學是通過歷史知識使學生了解社會發展,能夠正確的認識歷史、辯證的分析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而不是簡單的歷史知識的死記硬背;教師要改變應試教育思想的不利影響,把運用歷史教學培養學生素質教育放在歷史教學的首位,把分數放在第二位,從思想認識上始終把握住用歷史教育人,用歷史警示人,用歷史鼓舞人的正確教育方向,從而運用好歷史教學這一重要的素質教育手段。
二、要調動和發揮學生、教師兩個積極性,實現教與學有機統一
這是課堂教學改革和素質教育必須遵循的原則。首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其次,充分發揮教師的能動性,最大限度地、科學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打破“滿堂灌”傳統教學方式之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應體現于:宏觀駕馭教材,準確把握教學重點、難點,精心設計問題,創設情境,適度啟發學生思維,適時引導學生討論,善于釋疑解難,相機點撥學習方法,有效調控課堂教學進程。否定了“滿堂灌”,不是一概否定教師的“講”。該教師講的內容,教師必須講,而且要講準、講透、講好。講什么?講重點,講難點,講結構,講學生自己理不清、弄不懂、連不上的內容,講歷史理論分析,講思想認識問題等。這樣,師生兩個積極性都能得到發揮,教與學做到有機統一,教學效果自當“水到渠成”。
三、教師要自主進行歷史素養的提升以引導學生能力的提升
當前,我國高中歷史教學師資隊伍質量有待提高,教師的能力參差不齊,在素質教育改革的前提下,就要充分發揮教師的知識覆蓋能力,提高教師自身的素養。在應試教育下,教師對課程內容不需要有拓展的了解也可以完成教學內容,但是在素質教育下就需要教師可以對歷史旁征博引,并且有傳授知識的能力,而不是枯燥的講述,這種能力的培養首先就是歷史知識的積淀。由此教師就要善于活躍課堂氣氛,把歷史知識以更為活潑的方式傳達出來,為了防止課堂的枯燥,教師對歷史知識的講解可以穿插人物故事或者歷史事件的發生背景,從而加深學生的印象。因此,教師要切實進行自我能力的提升,有條件的話可以選擇去進修,除此之外可以多多翻看歷史材料,要多多學習和學生溝通的心得,提升講課質量,把講課提升到藝術的層次,使學生能夠認識到歷史的美感,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
四、創新教學方法,促成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歷史教師可以隨時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進行適當變通,但是要記住總的宗旨是要通過學科解讀讓學生遵循歷史學科教學的特點和規律,使得歷史課堂教學由淺入深,并且淺入深出地進行,這樣能有效地扭轉傳統的課堂教學以灌輸為主的方式,使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都要切實地落到實處,這樣才能使得歷史教學的整堂課渾然一體,自然高效。歷史教學的藝術性表現在諸多方面、而巧妙地質疑設問,能打開學生心靈之窗,引發學生積極思維,主動學習并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同時,在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的能力。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例如筆者在講解《亞洲經濟的發展》一課時,要求學生比較且分析“為什么亞洲各大區域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會出現不平衡,具體的情況是怎樣的?”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在新時期下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必須具備哪些條件?將如何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如何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由此學生饒有興致地開始了對相關內容的學習。然后師生在進行討論,最終得到一些比較有效的答案。
五、積極組織重實踐和觀查
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用于感化我們的同學構建今天的和諧社會,需要我們以博大的胸懷、寬容的心去融化別人的錯誤,那不是放縱而是原諒,在潛移默化中改正別人的錯誤。林則徐的“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譚嗣同那“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吉鴻昌的“恨不抗日死,留做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周恩來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都是最好的三觀教育的材料。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從而揚起三觀教育的激情。學習歷史要與現實相結合,做到社會化實用化。經世致用為現實服務學習歷史關注社會,既關注社會實際問題,又關注高考熱點、難點問題。從古代的毀林開荒到今天的退耕還林,從大躍進到今天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從清朝前期的閉關鎖國到今天的改革開放,從鄭和下西洋新航路的開辟到今天的全球一體化和地球村。都要以史為鑒不要重蹈覆轍,從歷史的悲劇中去領會和總結今天的我們該做什么怎么做,以加快社會發展。讓學生學以致用,從成就感和責任感中去增加興趣。
參考文獻:
[1]何九江.試談素質教育背景下的高中歷史教學[J].學苑教育.2013(12).
[2]盧娟娟.新課改下高中歷史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嘗試[J].新課程研究,2011(7).
[3]趙恒烈,馮習澤.歷史學科的創造教育.山東教育出版社,2008.
[4]楊啟亮.規約與釋放:教學實踐智慧的選擇.教育理論與實踐[J].2009,22(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