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穎靈
摘 要:隨著微信、微博等自媒體的發展,普通公眾的意見可以隨時隨地發表,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以往的輿論格局,使得社會輿論監督成為政府預算監督體系中不可小覷的一股力量。民眾通過自媒體發表自己的所見所聞和建議,這固然對政府預算活動有很好的監督作用,但同時由于自媒體中摻雜著許多片面夸大的信息,這些信息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控制的話將會影響到預算活動的進行。想用好自媒體這把雙刃劍,就需要政府、網絡平臺和民眾三方的共同努力。
關鍵詞:政府預算;自媒體;政府預算監督
隨著通訊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人人都可以通過視頻、文字或圖片等方式成為信息的發布者,也通過復制或轉發等方式成為信息的傳遞者,這對人們獲取信息、傳遞和反饋信息有很大的影響,與此同時也產生了社會環境的變化。而社會環境的變化又反過來影響了自媒體的發展和社會輿論的格局的變化。自媒體時代的到來,將不可避免地打破以往的舊的輿論監格局,形成新的社會輿論監督方式。
在政府預算監督體系里面,社會輿論監督由于其貫穿了預算監督的各個環節,影響范圍廣,時效最快等特點,在政府預算監督體系中占有十分特殊的地位,可以發揮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但是普通公眾在面對政府公開預算等財務信息時,由于一些專有名詞晦澀難懂,再加上分析和證實的成本過高且幾乎無法得到個人收益,導致人民群眾無法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愿和看法,單獨依靠普通群眾難以形成有效的社會監督,而自媒體時代的到來很好地彌補了這些不足。自媒體利用一個個社交網絡平臺將普通群眾的看法和意見緊密聯系起來,形成了力量龐大的社會輿論,借此改善以往在監督方面的不足,成為有效的監督方法。
在自媒體時代,普通公眾可以通過自媒體平臺,充分發表意見、建議和呼聲,通過社會輿論對公共預算的實施情況進行監督。一方面,由于自媒體自身的傳播特點,人們可以在發現預算活動中的問題后,通過自媒體及時將信息發布到網上,信息通過社交網絡平臺迅速傳播,引起人們廣泛的討論,在開放的互動討論空間中,民眾各抒己見,形成有效的輿論氛圍,從而引起傳統媒體和監督機構的關注,提高政府預算公開與政府回應的可能性。普通公眾可以利用其人員分布范圍廣,自媒體平臺信
息傳遞迅速等特點,在公共領域對政府機構和官員的不當行為進行監督和制約。“表哥”楊達財便是這樣被普通群眾“抓”出來的。楊達才事件從網友發出事故現場官員滿臉笑容、情緒穩定的微博,到渤海論壇發布楊達才的四塊名牌手表照片不過七個小時,一時成為民眾熱議的對象。隨后在民眾的積極討論和參與中,楊達才的資產被人肉出來,貪官立馬現行。
在自媒體時代,雖然自媒體擁有信息傳遞快捷,受眾廣泛,自主性強等優點,能夠發揮出其它監督方式無法代替的作用,但同時由于網絡具有高度的互動性和主體匿名性等特點,輿論信息過于自由,從而導致不實、虛假、夸張的信息太多,使它對一些預算活動加油添醋、推波助瀾;由于網絡信息同步交流,密集互動,會迅速產生“規模效應”,從而使事件出現過度熱炒的現象,甚至成為有心人利用的工具,以致影響到預算活動的正常運行,給社會和國家造成巨大的損失。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政府、網絡平臺和社會大眾應該通過什么樣的方式,正確引導輿論的方向,使輿論成為監督的有效手段和為人民發聲的工具呢?
首先,政府方面應當樹立起正確的理念,應當信任群眾而不是把群眾當成敵人一樣對待,同時重視輿論的重要性,了解輿論的表達規律、形成規律、發酵規律和消長規律,在及時掌握輿情全面真實信息的情況下,對輿論進行正確的引導,在今年4月發生的瀘縣太伏中學男孩跳樓自殺的事件中,官方不但沒有對案件的調查情況及時地公布出來,反而在面對大眾的質疑時在官微發布了一張“驢頂車”的圖片來諷刺群眾,導致之后謠言四起,對政府的聲譽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而另一方面,政府應當提前公開重要政務信息和公共信息,建構在社會公眾前良好的現實形象,掌握輿論引導主動權,對政府而言,只有有效的政務信息公開、發布,并利用好傳統媒體的平臺和自身的網絡平臺,才能收獲公信力,增強對網絡輿論引導的實效。
其次,網絡平臺方面應當做好“把關人”的角色,網絡的虛擬性容易造成人的不理智和言論不負責,經常形成虛假夸張的信息來誤導民眾,容易造成一個地方發生案件,多個地方聲援和聯動的情況,甚至會影響到司法公正和社會穩定。因此,網絡平臺應當對信息對準確性進行證實,并及時反饋給大眾,同時做好實名制的工作,對發布虛假信息的人進行一系列禁言處理,必要時可移交給公安機關進行處理;另一方面,網絡平臺也需要發揮其功能,將政府公開的一些數據和專有名詞進行分析和解讀,形成通俗易懂的文字或圖片傳播給大眾,將群眾的力量集結起來,對政府的預算活動進行有效合理的監督。
最后,在社會大眾方面,普通公眾也應該有辨別信息真偽的一些基本常識,做到不信謠,不傳謠,在消息沒有被證實的情況下不要在網絡上發布一些煽動性的言論,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輕易被網絡上一些片面夸大的語言所煽動,在這個前提下關注政府預算活動的動態,發現問題時及時通過官方渠道進行求證,在得不到有效回應的情況下可在網絡上客觀地陳述問題,吸引其他人和組織的注意力,借用輿論的力量使政府進行有效的回應。
自媒體的盛行,雖然打破了以往只有少數人才能支配和利用媒體資源的格局,使每個人的意見都有渠道可以表達,人們可以借此對政府的預算及預算活動進行很好的監督,但社會輿論也因此變得越來越不容易控制,用得不好的話甚至會妨礙預算活動的正常運行,影響到社會的穩定。而利用好自媒體這把“雙刃劍”,需要政府、網絡媒體和個人三方共同努力,讓自媒體成為一個為人民發聲的工具,而不是少數人為自己牟取利益的手段。
參考文獻:
[1]郭曉聰,程鵬.政府預算的民主性:歷史與現實[J].東南學術,2005(1):56-62.
[2]王淑杰.政府預算的立法監督模式研究[D]:終于財經大學,2008.
[3]孫揚飛.強化政府預算執行審計為人大監督提供依據[J].中國人大,200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