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鍇+劉大川+田占國+張爽



[摘要] 目的 分析右美托咪定在2 型糖尿病患者的全身麻醉中應用價值 , 并詳細分析其臨床效果。方法 資料選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前來該院治療的8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調查對象,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3例。給予對照組單純注射生理鹽水,而觀察組患者在生理鹽水基礎上稀釋右美托咪定藥物,分別觀察兩組患者在實施不同麻醉方式后注射不同藥物時、氣管插管時、切皮時、手術開始5、10、15、30 min以及拔管前、時、后5、10 min患者生命體征各參數,以及各時間點血糖變化幅度。結果 通過SPSS 19.0統計學軟件計算處理后發現,觀察組患者用藥后各項調查參數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以及觀察組患者血糖波動性較小,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右美托咪定對于2型糖尿病患者在全麻手術中效果顯著,各生命體征均未出現大幅度波動,減少由于血糖變化帶來的手術不便。
[關鍵詞] 2 型糖尿病;右美托咪啶;全身麻醉;生命體征;血糖控制;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 R61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9(b)-0111-02
隨著我國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不斷提高,使得患有2型糖尿病患者數量逐漸增多。糖尿病為胰島分泌異常或缺陷,臨床研究發現2型糖尿病患者在進行手術治療期間實施全面麻醉師可出現血糖應激性升高,但在術中實施全面麻醉的目的為控制患者生命體征平穩,而傳統全身麻醉效果對于單獨手術指征效果明顯,但對于2種或3種聯合疾病效果較差。右美托咪定可通過控制中樞神經和外周降低α-腎上腺受體激動劑的分泌,可有效控制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實施全身麻醉對血流動力學的影響選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該院收治的86例患者為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資料選取前來該院治療的8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調查對象,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3例,其中觀察組中有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0例,年齡范圍為46~67歲,平均年齡為(61.8±4.9)歲,體重范圍為48~63 kg,平均體重為(57.3±3.9)kg,糖尿病病程范圍為2~6年,平均病程為(4.1±0.9)年。而對照組中有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9例,年齡范圍為47~69歲,平均年齡為(62.1±5.1)歲,體重范圍為49~64 kg,平均體重為(58.1±4.1)歲,糖尿病病程范圍為2~7年,平均病程為(4.2±1.1)年。對比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發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標準
①患者無先天性肝腎衰竭、心腦血管疾病以及精神障礙等重大疾病;②患者對該次調查的知情同意書詳細了解,同意并簽署;③患者經全面檢查符合實施手術治療條件;④患者在進一個內未實施類似調查。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給予對照組患者實施生理鹽水泵入。
1.3.2 觀察組 給予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實施右美托咪定藥物治療,護理人員根據醫囑給予患者右美托咪定0.5 μg/(kg·h)藥物靜泵入,隨后麻醉誘導采用丙泊酚1.5 mg/kg,阿曲庫銨0.2 mg/kg,芬太尼2 μg/kg連續使用,在氣管插管后控制SP(O2)吸入,保持壓力在35~45 mmHg。并采用七氟醚0.7~1.2 MAC持續吸入,并采用芬太尼0.05~0.1 μg(kg·min)靜脈泵持續泵入,并阿曲庫胺0.05~0.1 mg/kg間斷推注,手術結束前30 min停止右美托咪定和生理鹽水泵入,手術結束前10 min停芬太尼泵入,手術結束前5 min停止七氟醚吸入,同時將面罩氧氣吸入量提升至6~8 L/min快速清除肺部七氟醚藥物在肺部的殘留藥物。待麻醉藥效消失后觀察喉返神經是否恢復正常,應立即拔出器官插管[1]。
1.4 觀察指標
分別觀察兩組患者實施不同麻醉方式后注射不同藥物時、氣管插管時、切皮時、手術開始5、10、15、30 min以及拔管前、時、后5、10 min患者生命體征各參數,并且流動檢查患者泵入10 min、手術開始后10 min、手術開始后30 min、拔管后 10 min血糖變化值。
1.5 統計方法
該次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計算處理,以(x±s)表示計量資料,并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兩組患者在不同時間各方面數據的比較
其中觀察組和對照組MAP基礎值分別為(113.7±12.9)mmHg和(114.1±11.4)mmHg,觀察組和對照組HR基礎值為(81.4±10.4)次/min和(80.9±11.1)次/min,以及觀察組和對照組SP(O2)基礎值分別為(99.2±1.2)%和(98.7±0.9)%。詳見表1、表2、表3。
2.2 對比兩組患者手術平均時間
通過統計發現對照組患者手術時間范圍為83~135 min,平均時間為(98.3±12.1)min,而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范圍為79~125 min,平均時間為(96.4±13.2)min,相比兩組患者平均手術時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696,P=0.489)。
2.3 對比兩組患者在不同時間點的血糖變化
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4。
3 討論
右美托咪定為近年來α-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選擇性較高的藥物,與常規的安定藥物相比,α-受體的親和力明顯高8~10倍,且在人體內活性較高,可在泵入的6 min后出現半衰期,以及約2 h后半衰竭清除[2]。右美托咪定藥物在泵入后可快速起到催眠、鎮靜、抗焦慮的效果,其抗傷害性在脊髓后角感受效應較高,其主要作用原理為通過藥物作用在中樞神經系統,減少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輸出,進而減少釋放去甲腎上腺素,對脊髓血管內的運動神經進行激活,快速降低心律和血壓。而2型糖尿病患者在采用手術治療期間可出現應激反應,對于患者脊髓的刺激越大,使得患者血糖升高越快且越高。但給予患者器官氣管插管、拔管、術中各項操作時,均可出現相應的應激反應,如血糖、血壓、心律升高等。而通過該次調查發現在應用右美托咪定后患者血糖升高情況得到有效控制,抑制可患者應激反應[3]。
通過該次調查發現觀察組患者在泵入10 min、切皮時、手術開始5、10 min、拔管前、拔管即刻以及拔管5、10 min MAP和HR檢查值均明顯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以及觀察組患者在手術開始后10、30 min、拔管10 min血糖生活檢查值波動較小,平穩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2 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進行全身麻醉手術效果顯著,各方面檢查數值得到有效控制,波動明顯較對照組穩定。
[參考文獻]
[1] 謝淑芬, 謝海輝, 張曙,等. 右美托咪定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全麻氣管插管期心血管反應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 2017, 12(8):117-119.
[2] 黃巍峰. 丙泊酚和右美托咪定對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胃旁路術后麻醉復蘇質量的影響[D].江蘇:蘇州大學, 2016.
[3] 徐偉民, 劉國慶.鹽酸右美托咪定超前鎮靜對2型糖尿病患者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應激反應的影響[J].飲食保健, 2017, 4(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