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淑紅
摘 要:目前,農村初中生的課外閱讀量很少。閱讀是伴隨每一位讀書人一生的極其重要的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已成為擺在每一位語文教師面前的嚴峻問題。
關鍵詞:農村;初中學生課外閱讀能力;有效方法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梢婇喿x的重要性,可是現狀的農村中學為了學習而學習,為了分數而分數,把大量的閱讀時間都交給了各種補習班和現代網絡游戲了。從小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給學生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所以培養閱讀能力是極其重要的。如何有效的培養農村中學生的閱讀能力呢,以下就是我的幾點看法。
一、營造書香校園
為了讓學校充滿了書香氣息,為了激發學生的讀書欲望,創建書香校園文化。利用校園的長廊、過道、樓梯口展出名人名句、經典詩文以及最具特色的書法作品。讓每一面墻壁蘊含書香,每一處景點馥郁書香。在每一件教室創建圖書角,保證每個學生手頭有課外書籍,真正做到學生隨手拿到書,隨時有書讀。別具一格的書香校園文化為學校師生營造了濃厚的讀書氛圍,提升了校園文化品位。
二、創設課外閱讀的氛圍
讓學生讀書,是要有兩個前提條件:心靜和適宜的環境。要讓學生心靜就得營造閱讀氛圍,要想營造必要的課外閱讀氛圍,我們應積極為學生創造舒適幽雅的閱讀環境,如在學校建立讀書角、或是在學校圖書館建立閱覽室,閱覽室還是讀書角,都應做到環境安靜整潔、通風采光。同時,在室內外的墻壁四周可酌情懸掛一些關于讀書的名人名言,如此則能使學生從一進入室內開如就能感受一種濃郁的書香氣息,并且能讓學生的思想沉浸于音樂與知識的海洋之中,獲得審美情感熏陶。
三、在語文課堂上培養學生“課外閱讀”
語文課,以“讀”為主,也就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課堂上,以課堂多形式閱讀為主,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只有當學生有興趣時,才能集中注意力,積極思維,主動地參與學習。結合課堂教學,我針對教材實際,可以在每一節語文課前5-10分鐘進行拓展閱讀,每一周拿出一節課進行集中閱讀,讓學生談談自己感受或是選書中片段體會體會。學生讀中有感,感中有悟,我再向學生推薦中外古今名著,供學生自由選讀,從而激發了學生閱讀的興趣,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
四、推薦適合農村初中生課外閱讀的書籍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看書必須同蜜蜂采蜜一樣,采過許多花話,才能釀出蜜來。閱讀大量的書籍,讓學生受益匪淺,但是如果學生不會選有益的書讀,去讀負面的書籍,那會受到傷害。老師要引導學生讀好書,推薦適合農村初中生課外閱讀的書籍。別林斯基所說:“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比不讀還要壞。我們必須學會這樣一種本領,選擇最有價值,最適合自己所需要的讀物?!币虼?,在平時指導學生的課外閱讀中,我們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水平,以及文章的的篇幅長短、內容深淺等方面的情況,著力為其推薦一些正確合適的課外閱讀內容。
五、指導課外閱讀方法
(一)精讀法。對于那些情節生動的美文佳作、名篇名著和其它文質兼美的優秀作品,我們應著力指導學生集中精力,由表及里逐字逐句精思熟讀,如此,學生則能通過靜心細讀體會文章的立意構思,揣摩其布局謀篇,欣賞到其中的妙詞佳句,從而把書中的精華變為自己的知識營養。這種閱讀方法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
(二)略讀法。這種方法的運用一半是根據學生在課內學習或是習作上的某種需求,有選擇的閱讀有關書報,以便學以致用。還有對于那些淺顯易懂的書或閱讀價值不高的書籍報刊,我們只需通過看標題、目錄、內容提要、前言等大致了解其主要內容時,便可采此種方法。
(三)默讀法。要求不指讀,不出聲,用眼看,用心悟,這就要起學生在快速的瀏覽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處理和消化,培養學生默讀法,讓學生用最少的時間獲取盡量多的信息。對于這些學到的閱讀方法,老師應著力引導學生主動總結概括,通過同學間的相互交流,求得具體的實踐應用,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課外閱讀能力。(4)批注法。也就是指導學生收集好詞佳句,學會做讀書筆記。做讀書筆記是搜集和積累信息資料的最基本的方法。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將有關的字、詞、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來,或是對閱讀的重點、難點部分劃記號,作注釋,寫評語。文章中富有教育意義的警局格言、精彩生動的詞語、段落,可以摘抄下來,同時還可以對自己喜歡的好文章裁剪下來,粘貼到自己的讀書筆記中。
六、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活動
讓學生愛上閱讀,老師要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給學生去參與和體驗。學生在活動中會感受到課外閱讀的重要和樂趣,從而更能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在每一年的大小節日中,如雷鋒日、五四青年節、七一建黨節、國慶節、元旦節等節日進行知識性的征文比賽、編小報比賽、知識競賽等,技能性的書面閱讀比賽,運用性的讀后感比賽等活動。推行使用閱讀卡,利用小記者站、廣播站,宣傳閱讀先進分子,交流讀書體會。每一個學期都開展“共讀一本書”,家長、教師、學生同讀一本書、同寫一份讀后感、同講一個主題。建設班級圖書角,讓學生捐書,相互讀書,一起交流。還利用先進的網絡,培養學生有效的閱讀,提高閱讀水平。這些活動不僅能增進學生的閱讀量,還能增加了學校家庭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側面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七、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習慣是一種自覺的閱讀行為。良好的閱讀習慣能促使學生自覺、持久的進行閱讀實踐,并轉化為閱讀能力。農村初中生不懂得安排自己的課外時間,教師引導學生合理的利用和安排課外時間閱讀是很有必要的。讓學生制定出每一天的讀書時間,定好后,按時看書。周末回家也要抽出空閑時間看看書,暑假寒假、節假日,在合理安排好休息、學習的同時,可以有較多的時間閱讀整本書。學生養成隨時閱讀的好習慣,使人終生受益。
參考文獻:
[1]《新課程標準教師讀本》郭東岐主編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