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桂芬+劉元
摘 要:隨著互聯網+餐飲的深入,團購和外賣等新興點餐方式也沖擊著高校食堂的市場。本文運用SWOT分析法深入闡述互聯網+時代高校食堂自身的優勢和劣勢,以及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關鍵詞:互聯網+;高校食堂
伴隨著互聯網+的深入,給傳統餐飲業帶來新的發展契機,也沖擊著傳統餐飲的原有市場,高校食堂也不例外。高校食堂主要指在高校統一管理范圍內,為在校學生、教職工提供餐飲服務的場所。高校食堂與一般的社會食堂之間存在本質上的區別。高校食堂主要是為在校師生提供日常的餐飲,當然,也會在一定的程度上對社會公眾開放,為社會人員在規定時間也可以在高校食堂用餐,但其主要的服務對象還是在校的師生。高校食堂餐飲服務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為日常教學、科研、教職工和學生的生活提供了重要保障。研究高校食堂在互聯網+時代的發展現狀,有利于指導高校食堂發揮自身優勢、抓住機遇,采取多項舉措減小劣勢和威脅對其消極影響,更好得服務高校師生。
一、互聯網+時代高校食堂的優勢分析
(一)距離消費群體近
高校一般有幾萬在校學生,居住密集度高。高校食堂一般都會聚集在靠近學生生活區的位置,距離消費群體近,學生就餐比較便捷,節約了用餐的時間成本。優越的地理位置使高校食堂占據了相對穩定的消費者市場。
(二)需求群體穩定,服務能力強,價格低廉
隨著高校擴招,高校師生規模不斷擴大,就餐群體相對固定,大學生有許多共同的興趣和消費傾向,消費商品較單一,形成了高校食堂穩定的餐飲需求市場。而且學校相關補貼政策多以餐券、餐卡的形式發放給師生,這些只能在校內食堂消費使用,也會拉動高校食堂的消費。這都有利于學校食堂擴大規模,降低生產成本。另外,一般國家財政部門對高校食堂免征增值稅以及對食堂財政補貼,進一步降低食堂的經營成本,這對尚未取得獨立經濟來源的大學生群體來說有很強的吸引力。
(三)餐品安全保障性高
無論是自主經營還是承包經營模式,高校食堂都受學校后勤部門統一管理,受各方的監督。這樣能夠保證食堂提供的食品滿足師生飲食營養和健康。高校食堂從食材的購買、加工、銷售,都會有一整套安全保障措施。另外學校也會對經營者進行食品安全教育培訓,保證餐品的安全性。
二、互聯網+時代高校食堂的劣勢分析
(一)口味單調、品種單一,服務質量差
食堂經營者為獲取更大的利潤,為了減少成本投入,一般選擇滿足大眾需求,很多窗口一日三餐的菜單一成不變,花色品種單一,這使就餐的學生沒有更多的選擇空間,不能滿足95后學生求新求異的需要。另外,高校食堂的需求規模較大,缺乏競爭意識,工作人員的準入門檻較低,人員素質也相對較低,服務質量差。另外一部分個體經營者存在短期行為,當他們覺得有利可圖時進入,經濟效益得不到滿足時就會退出經營,導致這些經營者只關注利益,不注重提升服務質量。
(二)就餐環境衛生欠佳
由于長期缺乏足夠的競爭,高校食堂經營者缺乏長遠規劃,對工作環境的衛生情況不夠重視,沒有形成規范的作業流程。由于學生就餐時間集中,客流量短時間聚集,工作人員工作強度高,也沒有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餐桌來不及清理的情況時有發生,影響學生就餐體驗。
三、互聯網+時代高校食堂的面臨的機遇分析
(一)學生消費市場潛力大
大學校園里的消費群體素質較高,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特別是學生年齡一般在18-25歲左右,正處在求知欲旺盛的階段。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校獎學金、助學金力度的加大,高校也為學生提供了一些勤工儉學崗位,另外在互聯網+時代,學生通過自主創業和課余時間兼職等渠道,會獲得一定的經濟收入,這都提升了學生的消費能力和水平。高校食堂可以進一步挖掘高校學生飲食需求,標準化服務流程,提高服務質量,吸引更多的學生選擇在食堂用餐。在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經營者可以充分利用現代化的科技,通過網絡科技對食堂工作人員進行管理和監督。
(二)互聯網+促進高校食堂經營模式多元
互聯網+時代,網絡訂餐成為許多居民餐飲消費的主要方式之一。高校食堂也可以利用網絡平臺,策劃并組織多種形式的營銷活動,更好地服務學生市場和周邊居民以及來校參觀人員。另外,可以做好節假日營銷,比如端午節、中秋節以及冬至等,利用較大的經營場所以及服務能力,普及飲食文化,承擔學生班級活動。這樣既擴大了經營,又擴大了高校食堂的影響力,進而有利于形成品牌。
四、互聯網+時代高校食堂的面臨的挑戰分析
(一)網絡團購、外賣的興起
網絡科技的迅速發展,網上訂餐成為大學生新寵。“餓了么”、美團外賣、百度外賣等訂餐軟件的興起給傳統的高校食堂餐飲服務造成了巨大沖擊。網上訂餐不僅便捷而且更加實惠,需要用餐的學生只需要在手機或電腦打開訂餐軟件或者軟件,動動手指就可以輕松訂餐,還能享受一定的折扣優惠及送餐上門的增值服務。雖然高校食堂的一部分窗口也加入了外賣的運營行列,但由于其受到學校統一管理的約束、用餐時間的局限性以及學校周邊餐館的擠壓,在餐品配送環節上沒有搶占市場先機無法增加營業收入。另外,網絡購物平臺不斷推出的特色美食,也在侵蝕高校食堂的消費市場。
(二)學校周邊餐館的靈活性經營
舌尖上的中國節目的播出,讓大眾熟悉了更多的中國美食。個體經營者抓住商機,打出各種特色美食品牌。學校周邊的餐館以其多樣化的口味、低廉的成本、優質的服務以及味美價廉等巨大的優勢迅速搶占了高校食堂的消費群體的資源,而一部分距離較遠的餐館,針對其地理位置上的缺陷,很多餐館都會主動開展折扣優惠、溫馨的配送等增值服務,進一步加劇了與高校食堂的競爭[3]。
整體看,高校食堂目前仍處在SO階段,高校食堂未來的發展雖然還存在一些自身的劣勢和外部環境的威脅,但還是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高校食堂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抓住發展機遇,采取多項舉措減小劣勢和威脅對其消極影響。
參考文獻:
[1]歐陽慕嵐.基于SWOT分析的高校食堂經營管理中的問題與對策[J].時代金融,2015(02):198-202.
[2]錢麗丹.基于移動互聯網技術的高校食堂特色訂餐系統的設計[J].計算機時代,2017(3):17-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