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蕓菁
摘 要:英國作家查爾斯?狄更斯堪稱是繼莎士比亞之后最偉大的文學家。在小說《遠大前程》中,他以復雜的語言批判了十九世紀的生活,深刻地揭露了資本主義制度的丑陋。本文主要通過分析皮普的成長歷程,力求對罪惡的資本主義進行更深層次的批判。
關鍵詞:本性;角色轉換;成熟
一、探析皮普的本性
在第一至七章中是皮普人生經歷的第一個階段——純真。童年時期的皮普不是在鐵匠鋪看姐夫喬干活,就是獨自到教堂墓地去玩耍,根本不會因為自己見識淺薄、地位低下而感到羞恥。從小在鄉間生活的皮普是一張白紙,他本性是純真、善良,且沒有任何遠大的理想,怎能將皮普與遠大前程聯系在一起?
皮普從小失去雙親,由野蠻粗俗、文化水平低下的姐姐撫養,這導致了皮普從嬰兒時期就備受虐待,根本不敢在姐姐面前表露真實的想法。由于姐姐額外地承擔了撫養他的責任,至少讓皮普不用承受流浪的苦難。盡管有很多的抱怨,也只能和姐夫喬一起默默忍受,但是懂得感恩的皮普依然愛著姐姐。
姐姐僅僅在生活的物質方面提供了保障,姐夫喬則在身心方面無微不至地關心、教導他,是他教會了皮普最寶貴的愛與善良。雖然姐夫在蠻橫霸道的姐姐面前總顯得懦弱,但是對于皮普來說,喬就是他可以倚靠的堅強臂膀。對于皮普來說,喬更像是一個無話不說、排憂解難的好朋友。因此,年幼的皮普特別崇拜姐夫,希望有朝一日能夠成為像姐夫那樣的人,以及憧憬成為一名鐵匠。喬就像天使一樣,用自己高尚的品格希望能護住皮普讓他不受傷害,這是朋友關系不能做到的。喬的這種超我的表現,正是對待皮普母性般的開始。喬的真心付出不僅讓皮普在最初的成長之路上形成了善良的品質,也為他日后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前七章中有具體的內容來體現了皮普是個信守承諾、富有同情心的孩子。皮普之所以會遵守給逃犯帶食物和銼子的承諾,一部分是因為逃犯的恐嚇而感到害怕,同時也是出于他的同情心。對于一個毫不相識的逃犯,甚至他曾經惡狠狠地威脅過皮普,善良的皮普仍冒著被責罵、挨打的風險,毅然地前往沼澤地的老炮臺。后來,當得知士兵們用真槍實彈在追捕這個逃犯時,他又在心里為逃犯著急。由此可見,皮普的個人本性是非常善良的。正是由于這種善良的本性,才能使皮普在墮落的階段里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二、“遠大前程”引起的角色轉換
皮普在小說中不斷成長,他的角色隨著周圍事物的改變而轉換。在第八至三十八章中,皮普在倫敦迷失了自我,開始對自己擁有的一切產生了羞恥感。
第一階段始于皮普和埃斯苔娜的相遇,一些邪念開始萌發。沒見過世面的皮普從小經歷著單調的鄉村生活,而和埃斯苔娜初次見面后,她美麗的容貌、端莊的舉止都使幼小的心靈受到了震撼,對自己的穿著、談吐等羞愧不已。當大律師賈格斯宣布他是豐厚遺產的繼承人時,進入上流社會的美夢開始在皮普的腦子里浮現。皮普想盡辦法接觸女神,甘愿以仰慕者的卑微姿態向她示好。皮普不再是當初那個單純的小孩,他不僅開始厭惡單調的鄉村生活和卑微的自己,還拒絕成為像姐夫喬那樣的鐵匠。
第二個階段是皮普的墮落時期:成為遺產繼承人。從主人公的墮落來看,這個社會已經腐化,并且在腐蝕著更多的人;其成員都是腐朽的,新來的也逐漸被同化。皮普來到倫敦后,養成了奢侈浪費的壞習慣。在馬休?鄱凱特先生家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后,驕傲的皮普認為自己的身份今非昔比了,開始看不起鄉間的姐姐和姐夫。即使姐夫喬曾與皮普親密無間,皮普也因地位的懸殊而羞于回家。他花了很大一部分精力去成為一名上流社會的人士,只為了接近女神埃斯苔娜。
第三個階段是從皮普的“遠大前程”幻滅后開始的,下文會詳細闡釋,因此在這里僅做簡單的論述。皮普是一個幸運的人,在他最無助的時期,姐夫喬和馬格韋契對他不離不棄,給予了皮普物質和精神上的支持。在幻滅后重生的皮普開始回顧、檢討之前的所作所為,試著重新開始正常的生活。
三、皮普成熟之關鍵原因
在第三十九至五十九章中,皮普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這時他才真正成熟起來。有兩個關鍵的原因促使皮普獲得重生:一是其“遠大前程”的幻滅,它的幻滅之日正是主人公的重生之時;二是清除了他體內的如毒藥般擴散的欲望。
首先,馬格韋契用真心將皮普從墮落的世界中解救出來,喚醒了皮普體內沉睡的純潔靈魂。資助者是皮普曾經幫助過的逃犯馬格韋契,這個消息讓皮普心煩意亂,對于自己接受了逃犯的資助而感到后悔。當皮普得知馬格韋契潛逃回國,一心一意培養自己成為上流社會的人時,皮普改變了對他的態度,想盡辦法保護馬格韋契逃過法律的制裁。他不愿讓年老、脆弱的馬格韋契知道財產將在審判后上交國庫的消息,自己默默地承受著一切。
其次,皮普勇敢地直視美夢幻滅的現實,那些出現在生命里的人讓他迅速成長。當皮普處于人生巔峰狀態時,他便無法接受墜入深谷的悲慘境遇。姐夫喬始終默默地關注著皮普,永遠把皮普當成自己的孩子和同甘共苦的好朋友,即使皮普對他的態度逐漸疏遠。姐夫喬不僅為皮普還債,包容并接納皮普回歸到他真正的家中。姐夫喬喚醒了皮普內心深處的善良,而皮普則在此時意識到親人是世間最可靠的,這種感悟是他成熟的標志之一。
另外,皮普在愛情方面也得到了重生,他將對埃斯苔娜的愛戀轉化為友情,這是皮普男性角色成熟的顯著征兆。皮普偶然得知了埃斯苔娜的身世,或許對她萌生了一種憐愛之情,而不是男女間的愛情。埃斯苔娜具有悲劇性的色彩,她本應在正常的家庭中健康快樂地成長,卻在幼時被人格嚴重扭曲的郝維仙小姐收養, 淪為報復男人的復仇工具。其實,埃斯苔娜和皮普同病相憐,他們原本都是善良、純真的孩子,卻遭到了上流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
參考文獻:
[1]高鈺.遠大前程·中的成長主題[J].文學評論,2012,55.
[2]趙歡.論《遠大前程》中喬的母性形象[J].讀與寫雜志,2011,8(2):184,191.
[3]姚宇.程萌.“遠大前程”還是幻滅?[J].文學語言學研究,2007,9(1):69-71.
[4]何青梅.論狄更斯《遠大前程》中的樂觀主義精神[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2,7(4):93-9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