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
摘要 目的:研究應用子宮動脈栓塞化療聯合宮腔鏡治療剖宮產瘢痕部位妊娠的效果。方法:收治剖宮產瘢痕部位妊娠患者94例,隨機平分兩組。甲組采用子宮動脈栓塞化療聯合宮腔鏡法,乙組采取常規療法,分析比較兩組治療之后的效果。結果:甲組出血量(23.24±12.27)mL,較乙組顯著降低,P<0.05;甲組總有效率95.74%,明顯比乙組的65.96%高,P<0.05;甲組的出血天數比乙組顯著縮短,P<0.05;甲組術后再次妊娠14例,均經剖宮產順利分娩,且無1例患者病情復發;乙組再次妊娠13例,其中因病情復發引產7例,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剖宮產瘢痕部位妊娠患者施以子宮動脈栓塞化療聯合宮腔鏡治療,可顯著改善其出血情況與預后。
關鍵詞 剖宮產瘢痕部位妊娠;子宮動脈栓塞化療;宮腔鏡
臨床特殊異位妊娠疾病中,剖宮產瘢痕部位妊娠(CSP)十分常見,可引發陰道大出血及子宮破裂風險,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剖宮產瘢痕部位妊娠是指胚胎著床于既往剖宮產術后的切口瘢痕處,屬于一種特殊類型的異位妊娠,也是剖宮產的遠期并發癥之一。目前,子宮動脈栓塞化療聯合宮腔鏡治療作為一種具有零傷害優勢的微創手術治療方法,可確保術中患者的安全,提高臨床療效。此次研究,筆者將重點分析剖宮產瘢痕部位妊娠用子宮動脈栓塞化療聯合宮腔鏡的治療效果,現做出如下報告。
資料與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9月收治剖宮產瘢痕部位妊娠患者94例,采用抽簽法將所選病例隨機分成兩組:甲組和乙組各47例。甲組年齡25~38歲,平均(31.4±2.6)歲;妊娠次數2~4次,平均(2.6±0.4)次。乙組年齡26~39歲,平均(32.1±2.9)歲;妊娠次數1~5次,平均(2.5±0.6)次。入組病例94例都自愿參與此次研究,獲得本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排除病歷資料不全與無手術指征者。比較各組的妊娠次數和病情狀況等一般資料,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及分型標準:患者主要表現為既往有剖宮產妊娠史,妊娠5~6周來診,伴少量無痛性陰道流血或中度腹痛。經陰道超聲和經腹超聲聯合檢查是目前最為便捷、可靠性較高的CSP的檢查手段。CSP在超聲下的主要表現:①宮腔及宮頸管內未見妊娠囊;②妊娠囊位于子宮前壁峽部既往剖宮產瘢痕處;③妊娠囊/混合性包塊與膀胱之間子宮肌層變薄或連續性中斷。
方法:①術前準備:對患者進行全面檢查,內容包括白帶常規、血常規、凝血功能、血型、肝腎功能、血HCG等,以及B超、X線胸片及心電圖檢查等,確定子宮大小,確定妊娠物的位置、性狀和大小。②治療方法:乙組患者均行常規藥物+清宮術治療,術前即給予患者米非司酮口服治療,50mg/12h,連續服用6次。治療3d后,甲氨蝶呤100mg肌注,結合血HCG及B超情況后行清宮術。做好備血及開腹手術術前準備。甲組患者采取子宮動脈栓塞化療聯合宮腔鏡治療,操作如下:子宮動脈栓塞+灌注化療(甲氨蝶呤80mg)成功后,結合復查血HCG及B超結果,術后72h內行宮腔鏡治療。宮腔鏡直視下對患者進行清宮手術,手術過程中,用5%葡萄糖注射液(為膨宮劑),流速一般350mL/min,宮腔壓力維持在9.32kPa左右。清宮過程中,如果患者出血量較多,在宮腔鏡直視下對患者進行電凝止血;如果妊娠組織過多,可以應用刮匙刮病灶部分,并密切觀察病灶部分,直到完全清除病灶為止。③觀察指標:觀察兩組的出血情況,記錄出血天數。患者離院后都予為期18個月的隨訪,比較術后再次妊娠情況及復發率。
療效判定標準:參考相關治療標準,評估患者經不同方法治療之后的效果,具體標準:①顯效:患者癥狀徹底消失或基本消失。②有效:患者癥狀明顯改善。③無效:患者癥狀未改善或病情加重。(顯效+有效)例數/組例數×100%=總有效率。
統計學方法:數據以統計學軟件SPSS20.0分析,以(x±s)表示計量資料,經t檢驗;以率(%)表示計數資料,經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出血情況分析:甲組的出血量(23.24±12.27)mL,明顯比乙組的(58.36±13.29)mL少,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甲組的出血天數較乙組顯著縮短,兩者之比(4.23±1.26)d:(8.34±3.21)d,P<0.05,見表1。
治療效果分析:甲組中顯效35例,有效10例,總有效率95.74%;乙組中顯效18例,有效13例,總有效率65.96%。和乙組比較,甲組的總有效率更高,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P<0.05),見表2。
隨訪結果分析:甲組再次妊娠14例,且都經剖宮產順利分娩,本組的復發率0.0%;乙組再次妊娠13例,其中順利分娩6例(46.15%),余下7例因疾病復發引產。甲組再次妊娠成功率明顯高于乙組(P<0.05),見表3。
討論
近年來,我國臨床剖宮產率顯著升高,使得越來越多的孕婦出現了剖宮產瘢痕部位妊娠這一疾病,進而導致女性的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有資料顯示,切口愈合不良、子宮內膜損傷是剖宮產瘢痕妊娠的兩個重要誘發因素,并且,對于剖宮產瘢痕部位妊娠患者來說,其孕囊體積會隨著孕周的延長而不斷增大。若此類患者發病后不能得到及時的對癥治療,極容易發生大出血或者子宮破裂。目前,臨床針對出現剖宮產瘢痕部位妊娠情況的孕婦,會要求其終止妊娠,以確保孕婦的人身安全。子宮動脈栓塞化療聯合宮腔鏡乃現代化的一種治療方法,可對妊娠組織進行徹底地清除,并能起到減少出血量、縮短出血時間以及避免組織殘留的作用。本研究結果表明,甲組的出血量和出血天數均明顯比乙組少,P<0.05;甲組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5.74%,較乙組的65.96%顯著升高,P<0.05;甲組術后的妊娠成功率以及復發率均明顯優于乙組,P<0.05。
綜上所述,將子宮動脈栓塞化療聯合宮腔鏡積極引入剖宮產瘢痕部位妊娠患者的臨床治療工作當中,可促進患者身體機能的快速恢復,減少出血量,縮短出血時間,預防疾病復發,提高再次妊娠成功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