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朝旭 武煥穎 張海軍
摘要 目的:研究多層螺旋CT重建技術對顱底骨折的診斷價值。方法:收治顱底骨折患者96例,隨機平分為對照組(常規CT)和觀察組(多層螺旋CT重建技術)。將兩種檢查方法的掃描診斷結果進行比較。結果:觀察組采用多層螺旋CT重建技術,其檢出率95.83%,比對照組高(P<0.05)。觀察組中顯示出顱前窩骨折18例,顱中窩骨折16例,顱后窩骨折12例。結論:多層螺旋CT重建技術應用在顱底骨折診斷中,有利于臨床醫生對骨折的位置和損傷程度進行判斷并予以早期治療,亦為公安法醫部門提供了直接的臨床證據。
關鍵詞 顱底骨折;多層螺旋CT;重建技術;診斷價值
隨著人們經濟水平的提高,汽車擁有量在不斷增加,交通事故發生率呈上升趨勢,交通事故是導致顱底骨折發生的主要因素。本文旨在探討多層螺旋CT重建技術對顱底骨折的診斷價值,將常規CT作為對照,詳細內容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6年1-12月收治顱底骨折患者96例,計算機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8例。觀察組男36例,女12例;年齡18~67(45.82±5.41)歲。致傷原因為交通事故傷32例,擊打傷6例,高空墜落傷10例;臨床表現為視力下降或失明8例,面神經癱8例,聽力障礙4例,腦脊液漏6例,眶周廣泛瘀血斑22例。對照組男34例,女14例;年齡19~68(45.91±5.46)歲;致傷原因為交通事故傷30例,擊打傷10例,高空墜落傷8例。臨床表現為視力下降或失明10例,面神經癱4例,聽力障礙6例,腦脊液漏8例,眶周廣泛瘀血斑20例。對照組和觀察組顱底骨折患者在基線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方法:對照組顱底骨折患者進行常規CT掃描。儀器設備選擇日本東芝公司生產的16排螺旋CT,設置參數為電流300mA、電壓120kV以及矩陣512×512。采用橫斷面掃描患者的頭部。觀察組顱底骨折患者采用多層螺旋CT重建技術進行診斷。儀器設備選擇飛利浦64排CT機。指導患者取平臥位,采集原始數據,將圖像矩陣設置在512×512,基線為聽眶下線,主要進行骨掃描,管電壓和管電流分別設置為120kV和280mA,螺距和層厚均1.25mm,從蝶骨上緣進行掃描直至乳突下緣。將表面遮蓋(SSD)三維重建技術、多平面重建技術結合高分辨率的圖像,對骨折類型進行確診,并從多角度觀察骨折情況,為術前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影像學參考。在掃描完成后,將所獲得的數據傳輸至電腦終端的工作站中,對所有患者進行矢狀位、冠狀位以及軸位的數據分析,觀察多容積再現、最大密度投影以及多平面重組情況。由兩名經驗豐富的檢驗師對診斷結果進行判定,若存在差異,則由第3位檢驗師判讀診斷結果,以共同認定的結果為最終檢查結果。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顱底骨折患者的CT診斷結果。
統計學方法:將本文數據錄入SPSS20.0軟件進行統計處理,用%表示CT診斷結果,以[(n)%]形式表現,使用x2進行數據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的CT掃描結果比較:常規CT顯示對照組顱底骨折患者48例中出現顱底骨折征象26例(54.17%),多層螺旋CT重建顯示觀察組顱底骨折患者48例中出現顱底骨折征象46例(95.83%),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顱后窩骨折情況比較:常規CT顯示對照組顱底骨折患者中出現枕骨斜坡骨折2例(4.17%),多層螺旋CT重建顯示觀察組顱底骨折患者中出現枕骨斜坡骨折12例(25.00%),組間進行比較顱后窩骨折情況,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顱中窩骨折情況比較:觀察組顱底骨折患者中掃描出16例(33.33%)顱中窩骨折,對照組顱底骨折患者中掃描出4例(8.33%)顱中窩骨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患者顱前窩骨折情況比較:觀察組顱底骨折患者中掃描出18例(37.50%)顱前窩骨折,對照組顱底骨折患者中掃描出20例(41.67%)顱前窩骨折,兩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討論
顱底骨折一般在顱底較為薄弱的區域出現,以鼻或耳出血、眼部改變、顱神經損傷、腦脊液漏等為主要臨床表現。由于顱底解剖結構復雜,臨床上使用X線平片檢查的影像會出現顱底骨質重疊的現象,無法準確提供有效信息。常規CT屬于二維圖像,通過常規CT掃描可將顱底骨折患者的腦水腫、硬膜下出血、顱內血腫、硬膜外血腫以及腦腫脹等情況顯示出來,其空間分辨率相對較好。但軸位掃描圖像較厚,在進行掃描時會出現顱底骨重疊情況,受部分容積效應影響,水平的線樣骨折及粉碎性骨折并不能得到很好的體現,容易出現假象,導致誤診、漏診情況的出現。因此選擇有效、準確率高的影像學手段十分重要。
隨著近年來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醫療衛生條件的不斷改善,臨床上使用多層螺旋CT診斷疾病越來越廣泛,同時運用多種重建技術還可促進診斷準確率的提高。多層螺旋CT掃描重建技術能夠避免發生因容積效應帶來的掃描圖像假象。作為新型的影像學技術,多層螺旋CT掃描具有較高的空間分辨率,能夠有效顯示顱底骨折的微薄組織結構,將顱底骨折的立體形態精確、直觀地顯示出來,通過重建技術可在掃描過程中快速獲得超過4個層面的層面圖像投影數據,有利于顱底骨折的臨床判斷和分析。另外多層螺旋CT掃描重建技術具有成像快的優點,在短時間內能夠掃描較大范圍的容積,在短時間內對相應部位進行掃描,并取得有效的數據,使檢查時間縮短,促使患者能夠在短時間內接受有效治療。多層螺旋CT掃描重建技術可顯示和測量顱底骨折,通過任意軸向和角度旋轉可以最佳視角觀察病變情況,為顱底骨折腦脊液漏修補手術的解剖提供參考,促使手術準確率和成功率提高;其還能在重建后得到不同層厚的CT圖像數據,并顯示出顱底骨折、骨折斷端的詳細情況,將顱骨骨折后出現的直接或間接征象顯示出來,有利于臨床醫生對骨折的位置和損傷程度進行判斷并進行早期治療。多層螺旋CT掃描重建技術可有效解決顱底骨折的法醫學鑒定中缺乏客觀依據的難題,能夠對損傷和外傷之間的因果關系進行鑒定,為公安法醫部門提供直接的臨床證據,有利于根據臨床證據指證侵害人的侵害行為,防止侵害人逃脫法律制裁。
總而言之,在診斷顱底骨折中應用多層螺旋CT掃描重建技術效果明顯,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