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寧 肖婷
摘要 目的:探討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的預見性護理方式及效果。方法:收治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68例,隨機分為傳統組和預見性組。傳統組采用常規護理,預見性組采用預見性護理,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預見性組患者滿意度、手術時間、引流量、出血量、住院日和并發癥發生率均顯著優于傳統組(P<0.05)。結論:預見性護理方式在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顯著。
關鍵詞 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預見性護理方式;效果
隨著我國老齡化的發展和速度加快,老年人數量逐漸增多,反應遲鈍和骨質疏松問題逐漸突出,導致發生意外骨折老年人逐年增加,其中以股骨頸骨折最為常見。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需長期臥床休養,加上機體合并其他慢性疾病,治療過程容易出現不良情緒,并發壓瘡和便秘等并發癥,需做好臨床護理工作。預見性護理是針對可能出現的風險提前采取措施干預,避免風險發生的護理方式。本研究探討了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的預見性護理方式及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68例,隨機分組。傳統組中,男20例,女14例,年齡75~87歲,平均(79.33±5.13)歲。預見性組中,男21例,女13例,年齡74~87歲,平均(79.31±5.67)歲。兩組患者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方法:傳統組采取常規護理方式。預見性組采取預見性護理方式。①心理護理:患者突然骨折可伴隨極大心理應激,需加強巡視,多陪伴患者,鼓勵家屬多給予患者情感支持,并加強健康教育,減輕患者心理壓力。②疼痛護理:患者骨折后存在巨大疼痛,需通過播放輕音樂、和患者聊天等方式轉移其對疼痛的注意力,指導患者在深呼吸和咳嗽的時候用手按住切口,預防縫線牽拉作用導致切口疼痛。翻身或更換體位時需避免牽拉管路或壓迫管路,以減輕疼痛。嚴重疼痛者可遵醫囑給予鎮痛藥。③并發癥預防:a.提供氣墊床,腳后跟和骶尾部貼壓瘡帖,定時更換體位,保持床單被褥干燥,減少分泌物和摩擦力對患者皮膚造成的刺激,預防壓瘡發生。b.給予豐富蛋白質、高維生素和高熱量食物,以提高機體抵抗力,預防感染的發生。病房保持通風良好,減少探訪,定期消毒空氣。協助患者清理口腔分泌物,鼓勵患者排痰和咳嗽,嚴重者給予霧化吸入藥物稀釋痰液,并鼓勵患者深呼吸、吹氣球,預防肺部感染的發生。c.指導患者定時排便,培養排便習慣,并給予腹部按摩,預防便秘的發生。d.指導患者進行肢體被動活動,給予雙下肢按摩,并指導患者穿彈力襪,以促進靜脈回流,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患者滿意度(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不滿意,滿意度的統計為非常滿意率+比較滿意率);手術時間、引流量、出血量、住院日;壓瘡、便秘等并發癥發生率。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1.0軟件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滿意度比較:預見性組患者滿意度比傳統組高(P<0.05),見表1。
手術時間、引流量、出血量、住院日比較:預見性組手術時間、引流量、出血量、住院日比傳統組好(P<0.05),見表2。
壓瘡、便秘等并發癥發生率比較:預見性組壓瘡、便秘等并發癥發生率比傳統組低(P<0.05),見表3。
討論
高齡老年機體功能減退,可出現肌力減弱、骨質疏松和股骨頸脆弱等特點,容易發生股骨頸骨折,給患者帶來極大生理痛苦和心理沖擊。臨床對于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多采取手術治療,輔以預見性護理,可實現對患者的心理疏導、疼痛護理和并發癥預防護理,以患者為中心,主動為患者服務,改變傳統被動護理,提高了主動服務意識和風險意識,拉近了護患距離,有效減少了不良事件和醫療糾紛的發生。
綜上所述,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的預見性護理方式及效果確切,可有效縮短手術時間,減少出血和引流量,預防和減少并發癥發生,加速康復出院,值得借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