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黃艷 王延芬
摘要 目的:探討腹部沖擊法配合無創咳痰機在高位截癱患者排痰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對15例入住我科高位截癱并發肺部感染患者,應用腹部沖擊法配合無創咳痰機輔助排痰。觀察患者痰量、雙肺呼吸音、血氣分析以及患者主觀評價的咳痰效果。結果:經腹部沖擊法配合無創咳痰機排痰后,患者咳痰效果好、呼吸功能明顯改善、痰量減少。結論:腹部沖擊法配合無創咳痰機對高位截癱并發肺部感染患者有明顯排痰效果。
關鍵詞 高位截癱;腹部沖擊法;無創咳痰機
高位截癱患者因頸髓損傷后,呼吸肌癱瘓或因膈神經、肋間神經功能受損及延髓呼吸中樞受損,導致主要的呼吸肌出現功能障礙,以致不能獲得足夠的肺活量及呼吸強度以供機體使用,從而咳嗽無力,呼吸道分泌物無法獲得有效的清除,容易造成肺不張、肺部感染。我科應用腹部沖擊法配合無創咳痰機對頸椎損傷并發肺部感染患者輔助排痰,提高了排痰效果。
資料與方法
收治高位截癱并發肺部感染患者15例,男9例,女6例,年齡28~62歲,平均35.5歲。病例特點:①高位截癱并發肺部感染,呼吸衰竭予以有創通氣治療;②拔除氣管插管后咳痰無力,經皮血氧飽和度在85%~90%;③痰多,聽診可聞及大量濕啰音;④體溫37.8~38.5℃;⑤床旁血氣分析氧分壓68~85mmHg。
方法:操作由兩名護士來完成。第1步,用5%碳酸氫鈉3mL加生理鹽水2mL進行20min霧化吸入,起到稀釋痰液的作用。第2步,用YS800系列多頻振動治療儀振動排痰。第3步,應用腹部沖擊法配合無創咳痰機(美國偉康無創咳痰機)進行輔助咳嗽。1名醫護人員調節無創咳痰機為手動模式,最大吸氣正壓、呼氣負壓±20cmH2O,吸氣流量最大≤33L/s,呼氣流量最大≤10L/s,順序為吸氣;呼氣;暫停,吸氣和呼氣時間調至1~3s,間歇時間可根據患者情況調節,一般設5s。無創咳痰機與呼吸管路之間通過細菌過濾器相連,呼吸管路另一端連接面罩,罩住患者口鼻,緊貼面部避免漏氣。另一名醫護人員將雙手放于患者的雙側腋下與第5、第6肋骨齊平。工作人員要引導患者在無創咳痰機輔助吸氣后轉成呼氣的瞬間咳嗽,同時工作人員要用雙手向內向上快速加壓胸壁,力度要適宜,不宜過大。5次1組,連續做4組,每組之間可以適當休息,2次/d。觀察指標:治療前后患者痰液量、血氣分析結果、雙肺呼吸音、患者主觀評價咳痰效果。
結果
患者治療前后平均痰液量監測結果:治療前112.4mL/d,治療3d后48.9mL/d,治療7d后13.2mL/d。治療前后平均血氣分析結果,見表1。
治療4d后,患者體溫均恢復正常,肺部感染情況通過胸部CT掃描顯示明顯好轉,患者呼吸音清晰,少量濕啰音可聞及。患者自覺經腹部沖擊法配合無創咳痰機進行輔助治療時能將痰液有效咳出。
討論
咳嗽是因為延髓咳嗽中樞受到刺激而引起的動作,此動作通過一系列傳導,最終引起膈肌、咽肌和其他呼吸肌的運動,表現為聲門在深吸氣后關閉,隨之出現突然劇烈的呼氣,沖出狹窄的聲門裂隙產生咳嗽動作和聲音。高位截癱患者不能產生有效咳嗽,這是因為咳嗽時,由于肋間肌、腹肌都處于癱瘓狀態而不具有收縮能力,膈肌下降使腹部膨隆,肺內壓和胸膜腔內壓降低。然而常規吸痰只能吸到在氣管和左右主支氣管內的痰液,有一定局限,同時對患者的口鼻及氣道黏膜造成損傷,患者不愿意接受。幫助患者進行有效咳嗽是治療肺部感染的關鍵。經5%碳酸氫鈉霧化吸入使痰液稀釋后用多頻振動治療儀振動排痰可促使痰栓脫落、改善淤滯的肺部血液循環。用雙手掌在兩側上腹部及胸壁快速施加向內、向上的力,形成爆發力沖擊上腹部,用外力代替腹肌收縮推動膈肌上移,同時模擬了肋間肌的收縮。無創咳痰機則是通過機械產生的氣流來模擬人的咳嗽,從而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患者對無創咳痰機的適應性:首次使用前應先向患者詳細說明治療的必要性,讓患者了解無創咳痰機的工作原理,即模擬咳嗽。也可以向患者演示操作方法,讓患者感受無創咳痰機吹氣和負壓的交替節律。當患者對無創咳痰機的節律和配合要點掌握得較好以后再正式開始,操作中以“吸氣”“呼氣”“暫停”“咳嗽”等口令指導患者。
病情觀察:嚴密觀察患者血壓、脈搏、呼吸及SpO2變化。患者進食1h內、鼻飼流質或胃腸減壓0.5h內使用腹部沖擊法的過程中可能會引起患者的惡心甚至嘔吐。所以最好選在患者餐前1h或餐后2h完成操作,操作過程中對患者是否存在惡心、嘔吐反應進行密切觀察,反應嚴重者停止治療,同時要多詢問患者的主觀感受。對禁忌證應嚴格掌握,有縱隔積氣、肺氣腫合并肺大泡、氣胸的患者禁用,近期有氣壓傷的患者慎用,以確保患者安全。
用物處置:使用后的儀器用清水擦拭即可,多重耐藥患者使用后的儀器需要用75%的酒精或儀器消毒濕巾擦拭,細菌過濾器、面罩和呼吸管道采用一次性管路,一人一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