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梅
摘要 目的:探討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護理效果。方法:收治老年人股骨頸骨折患者108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都采用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采用嚴格的術前術后護理,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疼痛指數和心理質量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嚴格的術前和術后護理干預措施對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的效果顯著。
關鍵詞 老年人股骨頸骨折;人工股骨頭置換術;術前術后護理
在對股骨頸骨折進行治療的時候通常選擇人工股骨頭置換術,這是一種比較適用于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進行手術治療的一種新型的手術方式。這種手術方式在臨床上的作用顯著。本研究據此主要分析老年人股骨頸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在進行治療的時候為患者配合術前術后護理的臨床應用價值,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4年4月-2016年6月收治老年人股骨頸骨折患者108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4例。觀察組中,男33例,女21例;年齡64~86歲,平均(72.5±11.41歲。對照組中,男31例,女23例;年齡61~84歲,平均(73.4±10.5)歲。本研究所有患者經過臨床檢驗診斷均被確診為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并且均采用人工股骨頭置換術進行治療。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對照組配合常規護理干預,為觀察組患者落實術前和術后護理工作,具體護理干預措施如下:①術前護理:手術之前需要對患者進行必要的心理指導,做好對患者的鎮痛和抗骨質疏松治療,針對患者的情緒,為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干預,耐心向患者及其家屬解釋手術的特點,明確手術的注意事項,獲取患者的配合,使其堅定接受治療的信心。同時做好術前的相關準備工作,準備必需的藥品和手術工具,對患者的各項指標進行檢測,做好患者的體位訓練工作等。②術后護理:手術以后對患者的生命體征和神經功能進行監測,術后6h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和血氧飽和度,了解患者雙下肢的肌理和膚色變化情況,如果出現異常應該及時通知主治醫生。做好對患者的體位護理工作,挪動患者的時候動作要輕,幫助患者每隔2h進行1次翻身。做好患者并發癥的觀察和護理,因為骨折患者需要長時間的臥床,患者的肢體血流會變得緩慢,且固定的地方可能會受到壓迫,容易發生壓瘡,也容易導致患者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等,因此需要防止患者出現各種并發癥情況,有針對性地為患者提供相關的健康指導,并做好對患者的康復訓練工作等。
觀察指標:對本研究兩組患者的疼痛程度進行評價,采用VAS評分進行評價,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疼痛越重;同時評價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采用SAS評分和SDS評分進行,分值越高表示患者心理狀態越差。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24.0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率(%)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護理干預以后,兩組的疼痛指數和心理質量存在明顯差異,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討論
股骨頸骨折在臨床上是一種較為嚴重的疾病,這種疾病一般多發于老年群體,會為患者帶來較多的影響,使得患者的承受能力較差,同時也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嚴重的影響。臨床上很多患者因為自身的免疫能力較差,特別是對于一些年紀較大的患者來說,患者可能合并有其他的疾病,這就會使得患者對手術的耐受差,為患者進行手術治療相對來說具有較大的風險,患者手術后的預后相對較差。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分析整體護理干預對股骨頸骨折手術患者的應用價值,從本研究結果可以看出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優于對照組。經過分析可以得出,整體性護理是一個優質護理,在護理過程中能夠站在患者的立場上,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原則,為患者提供有效的護理指導,能夠嚴格執行對患者的各項護理操作流程,降低風險。
總之,對于老年人股骨頸骨折患者,術前和術后護理干預措施可以有效地促進患者的病情恢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