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中秋
(江蘇省中醫院,江蘇南京210029)
水飲為病理產物,由于體內津液的生成、輸布、排泄的異常,造成津液環流障礙,水液停滯積聚的病理變化,從而形成水、濕、痰、飲等病理產物。水飲為害,停滯三焦,呈現不一,而以水飲為害導致的眩暈為多見,掌握其辨證要點及治療方法,可為中醫治療眩暈拓展思路。
《素問·經脈別論》云:“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并行?!苯蛞旱纳梢蕾囉谄⑽笇︼嬍澄锏倪\化功能,津液的輸布,依賴脾之“散精”和肺之“通調水道”功能。津液的排泄,主要是依靠汗液、尿液和隨著呼吸排出的水氣。津液的升降出入,依靠腎和膀胱的氣化蒸騰,以三焦為通道而環流不息。肺、脾、腎任何一個臟腑功能產生障礙均可導致飲邪為害。
2.1 飲邪為害導致的癥狀 由飲邪停滯的部位決定。《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71條)“太陽病發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煩躁不得眠,欲得飲水者,少少與飲之,令胃氣和則愈。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五苓散主之?!贝藶樘柌⌒钏C表現,也就是飲停下焦的表現,其主要癥狀為小便不利與口干。此小便不利不是尿痛尿頻尿急,而是小便時間長,尿無力,尿不盡,小便次數多??诟蔀榘螂仔钏拢瑸榻虿簧铣兄蠖顷柮鳉夥执鬅崴隆9饰遘呱⒆C也被稱為假白虎湯證。
《傷寒論·太陽病脈證并治》(68條)“傷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滿,氣上沖胸,起則頭脹,脈沉緊,發汗則動經,身為振振搖者,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主之?!彼詽櫹?,火性炎上,是事物的普遍規律,但是當膀胱蓄水小便不利,下竅不通時,水邪也可犯于上而發生種種上逆的病證。水邪上逆,輕則出現吐涎沫,即頻吐口水,重則可形成水逆證,即感冒后出現渴欲飲水,水入即吐。水逆上沖至頭,可出現振振搖頭暈癥狀。
飲停中焦脾胃,阻遏陽氣上輸于背,輕則出現背寒如掌大,重則背部寒涼,加厚被也不能緩解。張仲景也早有論述:“夫心下有留飲,其人背寒如掌大?!敝劣谥委熞卜浅:唵?,“當以溫藥和之”。
飲停于上焦,若影響肺氣不降,也可見胸悶而喘,影響頭目清陽之氣不利,還可見眩暈?!督饏T要略》“假令瘦人,臍下有悸,吐涎沫而癲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就是水邪上逆,蒙蔽三焦癥狀,水飲在下臍下有悸,水飲在胃吐涎沫,水飲在上清陽受蒙眩暈發生。如果兼有外感,外寒內飲,則是小青龍湯的適應證。
2.2 水飲為害的體征 根據劉渡舟教授[1]經驗:凡內有寒飲而造成喘咳的病人,常有下述臨床表現:水寒郁遏陽氣,則面色多見青色或黧黑之色,或下眼瞼處出現青黯之色,謂之“水色”;寒飲阻滯,營衛氣血運行不利,則面部可出現對稱性的色素沉著,謂之“水斑”;水氣停留于皮下,則見面部虛浮,眼瞼輕腫,謂之“水氣”。另外可見到水滑舌苔。
水飲為害導致眩暈的辨證要點需從癥狀與體征兩方面尋找。在診治眩暈病人時,首先要詢問有無小便不利、口干癥狀,此為飲停下焦,膀胱氣化不利之象。其次有無背寒、吐涎沫、胃寒返清水,此為飲停中焦,水氣上沖之象。最后為飲停上焦癥狀,表現為胸悶、咳嗽、咯白沫痰。同時檢查有無水色、水斑、水滑舌體征,綜合判斷。其治療原則當為“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毙∏帻垳?、苓桂術甘湯、五苓散、真武湯均可臨床選用。
儲某某,女,59歲。2016年10月20日初診。
經常性頭暈5年,偶有眩暈,多次在神經內科以“腦梗”住院治療??滔拢侯^暈、心慌10天,不能睜眼,無視物旋轉,惡心嘔吐,神疲乏力,左側耳鳴,聽力正常,小便次數多且時間長,尿無力且有尿不盡之感,口干,納少,大便正常。舌質淡胖、苔少,脈細,辨證屬飲停下焦,蒙蔽清陽。治宜溫陽利水、化痰止咳。以五苓散合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處方:
桂枝15g,豬苓20g,茯苓10g,澤瀉30g,炒白術10g,白蒺藜10g,天麻10g,鉤藤10g(后下)。14劑。日1劑,分次口服。
2016年11月12日二診:服藥后10劑頭暈消失,睜眼無妨,精神明顯好轉,已能正常做家務,從未有如此舒暢感,有眩暈有救之感覺。停藥數周后輕微受涼,頭暈有發作先兆。效方不更,繼服半月。
古有“無痰不作眩”“無虛不作眩、諸風掉眩皆屬于肝”之說,但從水飲考慮治療眩暈較少,探索水飲在體內為害三焦引起的癥狀,可以幫助我們辨別水邪病機,在眩暈治療中仔細詢問有無水飲在三焦的癥狀,辨別水斑、水色、水氣及水滑舌體征,遵循“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法則,辨證選用小青龍湯、苓桂術甘湯、五苓散、真武湯等方劑,為治療眩暈拓展思路。
[1] 劉渡舟.劉渡舟傷寒論講稿[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