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絮然 倪光夏 牛姝靜 毛 潔
(1.南京中醫藥大學,江蘇南京210029; 2.深圳市社會福利中心康復醫院,廣東深圳518049;3.江蘇省第二中醫院,江蘇南京210017)
清宮術是指刮取子宮內膜或宮腔內容物的手術,是終止妊娠的有效手段。雖手術時間短,約3~5min,但仍會給患者帶來難以忍受的疼痛。同時,手術過程中子宮頸、子宮內壁遭受機械性刺激,易引起迷走神經興奮,也面臨著發生人工流產綜合征的風險[1]。有研究報道,施行清宮術時,約98%的患者訴有疼痛,其中中重度疼痛(VAS評分≥4分)發生率高達85%,而人流綜合征的發生率亦高達73.6%[2-3]。針對清宮術引起的疼痛,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WHO安全流產臨床實踐手冊》明確指出:全身麻醉不推薦應用于清宮術中。在人工流產操作流程中,推薦可采用“宮頸旁阻滯”,同時指出可不使用麻醉直接進行手術操作。既往臨床觀察表明,宮頸旁阻滯雖有輕微緩解效應,但仍不能有效地控制疼痛[4],且西藥麻醉均存在諸如呼吸抑制、局麻藥物毒性反應、術中術后心臟驟停等風險[5]。針刺鎮痛操作簡便、安全、對生理干擾少,術中病人保持清醒,無靜脈麻醉藥物的副作用、無需麻醉設備和專職麻醉醫師配合,且費用低廉。筆者臨床采用術前針刺八髎穴用于清宮術鎮痛,取得較好療效,現將相關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6月至2017年9月江蘇省第二中醫院婦科就診的預行清宮術婦女56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27例和對照組29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預行清宮術婦女一般資料比較(±s)
孕次(次)治療組2733.9±7.59.2±1.18.0±2.13.6±1.8對照組2933.7±6.89.1±1.08.2±1.63.6±1.5組別例數平均年齡(歲)宮腔大小(cm)孕周(周)
1.2 診斷標準 參照豐有吉主編的第2版《婦產科學》[6]中稽留流產或早孕診斷標準,并經子宮附件彩超及血β-HCG確診。
1.3 納入標準 (1)年齡在20~45歲育齡期女性;(2)符合上述診斷標準,且孕周不超過12周者;(3)自愿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4)相關婦產科實驗室檢查指標正常者。
1.4 排除標準 (1)合并有清宮術手術禁忌證者;(2)婦科??茩z查或B超等其他實驗室檢查有子宮及附件器質性病變者;(3)凝血四項、出凝血時間檢查提示有出血傾向者;(4)合并有心、肝、腎等嚴重原發性疾病及精神病、血液病者。
2組患者均取截石位,常規消毒后行清宮術,手術由婦科副主任醫師操作。
2.1 治療組 于清宮術前20min針刺八髎穴。步驟如下:患者取俯臥位,充分暴露骶部皮膚,從下髎穴至上髎穴依次進針。局部常規消毒后,用“華佗牌”直徑0.30mm、長75mm的一次性無菌針灸針快速破皮。下髎穴垂直進針,中髎穴針尖向下呈75°角進針,次髎穴呈50°進針,上髎穴呈30°進針,均進針2.5~2.8寸,行提插捻轉(捻轉角度<90°,提插深度0.5~1.0寸),平補平瀉,針體刺激相應骶神經得氣后,使下髎穴針感向肛周擴散,中髎穴、次髎穴向會陰部放射。雙側下髎、中髎穴加用電針刺激,使用華佗牌SDZ-V型電子針療儀,選用疏密波,頻率為2/10Hz,調整電針強度以患者耐受為度。留針20min后起針,隨即實施清宮手術。
2.2 對照組 不予任何鎮痛處理,患者術畢返回病房。
3.1 觀察指標
3.1.1 修訂版面部表情疼痛量表評分 2組患者手術過程中由針灸醫生記錄分值。0分:非常愉快,無疼痛;1分:有一點疼痛;2分:輕微疼痛;3分:疼痛較明顯;4分:疼痛較嚴重;5分:劇烈疼痛,但不一定哭泣[7]。見圖1。

圖1 修訂版面部表情疼痛量表
3.1.2 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 清宮術手術結束后,由2組患者即時對手術過程中疼痛程度進行評分。0分:無痛;1~3分:輕度疼痛;4~6分:中度疼痛;7~10分:重度疼痛[8]。
3.1.3 術中人流綜合征發生率 參照《中醫婦科學》[9]擬定人工流產綜合征診斷標準,即受術者在人工流產術中,出現惡心嘔吐、心動過緩、心律失常、面色蒼白、出冷汗、頭暈、胸悶,甚至血壓下降、暈厥或抽搐等迷走神經興奮癥狀。手術過程中,由針灸醫生記錄患者是否發生人流綜合征。出現癥狀時立即暫停手術,予以2L/min吸氧,恢復后繼續手術。重者靜脈注射阿托品0.5~1.0mg,停止手術。
3.1.4 術后宮縮痛分級情況 手術結束30min后,由患者進行評分。Ⅰ級:無痛,術后患者無任何不適;Ⅱ級:輕痛,輕微下腹部疼痛;Ⅲ級:重痛,疼痛伴肛門墜脹感[10]。
3.2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數據以(±s)表示,2組差異比較采用 t 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等級資料用Wilcoxon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3 治療結果
3.3.1 2組患者VAS評分及面部表情評分比較 見表2。
表2 治療組與對照組VAS評分、面部表情評分比較(±s) 分

表2 治療組與對照組VAS評分、面部表情評分比較(±s) 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治療組273.7±1.6▲2.1±1.0▲對照組295.2±1.42.9±1.0
3.3.2 2組患者人流綜合征發生率比較 治療組27例,無人流綜合征發生;對照組29例,13例出現人流綜合征,發生率為44.8%。2組人流綜合征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3.3 2組患者術后宮縮痛分級情況比較 2組患者術后宮縮痛分級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治療組與對照組術后宮縮痛分級情況比較 例
患者妊娠后隨著胎兒長大,胎體上升,影響氣機升降,加之清宮術術中沖任、胞宮突遭機械外力損傷,致腑氣不通,氣血紊亂,氣滯血瘀;復加沖任功能失調,離經之血不循常道,瘀血滯留,不通則痛,發為本病。八髎穴系足太陽膀胱經腧穴,位于腰骶部,與腎經、督脈關系密切。膀胱與腎互為表里,腎主藏精;督脈與任脈、沖脈一源三歧。因此,八髎穴具有行氣化瘀、強腰補腎、調補沖任之功效。
八髎穴位于骶骨后的4對骶后孔處,深部有骶1~骶4神經通過,而骶2~骶4神經的副交感神經纖維組成骨盆神經叢。子宮以宮頸口的神經分布最為豐富,宮頸旁主要神經支配即為骨盆神經叢。因骶神經緊貼骶骨前緣骶前孔出口處,深刺八髎穴時,很容易刺激到骶神經干,而骶神經根包括副交感傳出和傳入、軀體運動及感覺等4種不同功用的神經纖維,針刺信號傳入與支配盆腔臟器的傳出神經高度重合,進而產生止痛作用[11]。同時,中髎穴、下髎穴加用電針,通過微量脈沖電流興奮穴位組織,產生以麻感為主的針感,疏密波可對感覺和運動神經產生即時和延遲抑制,發揮較強的鎮痛效應及維持效應,且組織不易出現適應性反應,操作簡便、節省人力,提高麻醉效果[12]。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術中疼痛程度及人流綜合征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但2組術后宮縮痛無顯著差異,表明術前針刺八髎穴對清宮術術中鎮痛效果顯著,且可降低術中人流綜合征的發生率。同時筆者在觀察中發現,2組患者術后宮縮痛雖無顯著差異,但發生率均低于20%,且均為輕度疼痛,無重度疼痛發生。綜上所述,針刺八髎穴用于清宮術鎮痛安全速效、操作便利、費用相對低廉,值得臨床推廣應用。但是本次研究樣本量較少,今后擬進一步開展多中心、大樣本的隨機對照研究,為術前針刺八髎穴用于清宮術鎮痛提供更可靠的依據。
[1] 馬麗霞,張建華.利多卡因表面麻醉預防人工流產綜合征86例對比觀察[J].陜西醫學雜志,2013,42(1):120.
[2] 曾映瓊,湯銘,何蓉,等.YS-Ⅲ貝寧達電腦綜合治療儀用于清宮術中鎮痛的效果觀察及護理[J].現代臨床護理,2010,9(3):46.
[3] 王勇.針刺麻醉行人工流產術療效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2008,24(5):303.
[4] Gómez P.I.,Gaitán H.,Nova C.,等.使用手動負壓吸引處理不全流產時的宮頸旁阻滯治療:一項臨床隨機試驗[J].世界核心醫學期刊文摘(婦產科學分冊),2005(8):33.
[5] 孫艷平.地佐辛聯合丙泊酚用于人工流產術鎮痛效果觀察[D].天津:天津醫科大學,2013.
[6] 豐有吉,沈鏗.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69.
[7] 李漓.手術疼痛強度的評估[D].廣州:第一軍醫大學南方醫科大學,2003.
[8] 汪德瑾,王軍,劉存志.針刺鎮痛臨床評價指標的選擇[J].中華中醫藥雜志,2008,23(12):1053.
[9] 談勇.中醫婦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344.
[10] 熊俊成,朱程芬,李劍,等.羥考酮在門診無痛宮腔鏡術中的應用[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5,31(6):607.
[11] 王玲玲,金洵.重新認識八髎穴[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30(1):4.
[12] 肖亮,彭海東,蔡清萍.電針參數對針麻鎮痛效果的影響[J].針刺研究,2006,31(6):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