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一種來自澳洲的“A2奶”產品風靡網絡。它打著進口概念,定位高端,價格不菲。這個“A2奶”究竟是何方神圣?到底好在哪兒?讓我們一起來掀開“A2奶”的神秘面紗。
蛋白質是牛奶的重要組成部分,牛奶中的蛋白質以乳清蛋白和酪蛋白為主。其中酪蛋白約占牛奶蛋白的80%,而酪蛋白又可以進一步分為α、β、γ等不同類型,其中β酪蛋白大約占酪蛋白的40%。而β酪蛋白還能繼續細分為A1、A2、A3、B、C等13種,其中A1和A2最常見(簡稱為A1和A2酪蛋白)。普通牛奶中的β酪蛋白以A1酪蛋白為主,如果牛奶中的β酪蛋白都是A2酪蛋白,那就是所謂的“A2奶”。
如果純粹從營養的角度分析,“A2奶”和普通牛奶并沒有區別,唯一區別就是這個鏈條上有一個氨基酸不同。A1酪蛋白會產生一個7個氨基酸的肽段(BCM-7),而A2酪蛋白是9個氨基酸的肽段(BCM-9),差別僅此而已。
要想說明“A2奶”好,必須從BCM-7下手。為了給“A2奶”鋪路,A2公司資助了大量相關研究,尋找BCM-7的不利材料。在不斷嘗試后,終于在幾個流行病學研究中發現,A1酪蛋白和糖尿病、心臟病甚至自閉癥存在“相關性”。據此,A2公司不僅大肆宣傳A1酪蛋白的“害處”,還向澳新食品標準局提出申請,要求所有普通牛奶標注健康警示,這一要求被澳新官方拒絕了。
2009年,歐盟食品安全局對A2公司聲稱的“A1酪蛋白有害健康”的證據進行了嚴謹的綜合評價,最終的結論是,BCM-7和那些“危害”之間沒有因果關系。在這之后,“A1酪蛋白有害健康”的論調再無實質性的進展。
乳糖不耐受是亞洲人的普遍現象。主流觀點認為,乳糖不耐受的主因是人體沒有分泌足夠的乳糖酶,導致奶中的乳糖進入大腸,被細菌發酵產氣。而A2公司則聲稱,BCM-7引起的腸道炎癥可能是乳糖不耐受的真正原因,甚至聯合其他機構宣布要“重新定義乳糖不耐受”。但截至目前,僅有幾個A2公司資助的研究項目支持這一推論,且學術爭議不小。
實際上,乳制品行業早已通過乳糖酶降解技術或發酵酸奶的方式,很好地解決了乳糖不耐受問題,且相關研究證據更充分。
令人費解的是,A2公司在美國官方網站和澳洲官方網站的最下方用最小的字體寫著:A2牛奶不適合任何被診斷為乳糖不耐受、半乳糖血癥或牛奶過敏的人,而中文官方網站卻沒有任何提示。
“A1有害健康”“A1導致乳糖不耐受”,這兩張牌被壓死后,“A2奶”搖身一變又成了稀少的、高貴的稀缺資源。野生牛是分泌A2酪蛋白的,最早的家牛也是如此。在后來的奶牛品種選育時,通過自然變異,一些牛產生了A1酪蛋白,這些奶牛逐漸成為主流。因此,A2酪蛋白被包裝成“稀有的原生態牛奶蛋白”,成為營銷宣傳的噱頭。
實際上,目前中國最常見的荷斯坦奶牛(黑白花牛)中,有接近30%的牛只產生A2酪蛋白;其余70%的荷斯坦奶牛有的只產生A1酪蛋白,有的同時產生A1和A2酪蛋白。因此,市面上的普通牛奶其實就是A1和A2酪蛋白的混合奶,其中“A2奶”占 30%~40%,“A1奶”占60%~70%。此外,牦牛奶、羊奶都是A2酪蛋白,所以“A2奶”遠沒有商家忽悠的那么稀罕。(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