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藍雅歌 ●劉雯
日本外相河野太郎11日至12日先后訪問東南亞國家新加坡和文萊,在以上兩國積極“推銷”印太戰略,強調共建“自由航行原則”,并希望聯合兩國共同向朝鮮施壓。
根據日本外務省發布的消息,河野太郎12日訪問新加坡時與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舉行會談。河野要求新加坡協助日本讓東盟各國理解并支持日本“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戰略”,并表示對新加坡擔任本屆東盟輪值主席國感到放心。日本外務省稱,雙方還針對地區局勢、推進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等交換了意見,并對繼續對朝鮮施壓達成一致。
11日,河野訪問文萊,與文萊外交與貿易部第二部長艾瑞萬舉行會談。河野在會談中呼吁文萊與日本合作,共同推進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主張的“自由開放的印太戰略”。并表示日本將繼續援助文萊,幫助其實現經濟結構多元化。
《日本經濟新聞》稱,此次河野訪問東南亞,意在加強與東盟“外交重點國”的關系。訪問文萊時,河野專門前往該國穆阿拉港,視察因航海訓練而停靠該港的海上自衛隊艦船。日本共同社特別提到,穆阿拉港由中國企業參與開發。河野在該港口演講時稱:“將通過普及包括航行自由在內的法治,把印度洋-太平洋建設為和平繁榮的地區。”
日本“Iza”網站認為,文萊位于南海地區的戰略要沖,日本自衛隊艦隊前往該國港口停靠的目的就是想牽制中國。報道稱,日本海上自衛隊艦船往返索馬里海域時,強化了在印太地區各國港口的戰略停靠。去年,日本艦船在中國影響力增強的斯里蘭卡港口停靠了3次,在越南、菲律賓也有停靠。
中國社科院日本所副研究員盧昊12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日本外相訪問東南亞頻頻提及“印太戰略”,顯然有通過這一戰略拉攏東盟并牽制中國的考慮。日本對外推廣所謂“印太戰略”,名為自由開放但實際上競爭性、針對性很強,以主觀界定的“海洋法治”為名義,以“海洋安保合作”為主要手段,將中國置于地區秩序和國際價值觀的“對立面”,其牽制中國的用心不言而喻。盧昊認為,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海上自衛隊近年來頻頻在東南亞國家港口“戰略性停靠”,這既服務于日本外交戰略中的“制華方略”,也力圖讓日本自衛隊海外活動“常態化”,從而助推日本安全戰略“突破禁區”。▲
環球時報2018-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