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覺珵 本報駐新加坡特約記者 辛斌
在低利率大環境下,商業房地產去年依然是國際投資者最為青睞的領域之一。專注于資本市場商業房地產的獨立調查公司“真實資本分析”(RCA)12日發布的報告顯示,2017年亞太區商業房地產的成交額達到破紀錄的1575億美元,主要受到香港、新加坡及韓國等地活躍的交易所帶動。
路透社援引RCA的報告稱,香港商業房地產市場去年表現突出,交易量比去年同期增長39%,達209億美元,連續第二年創新高。RCA亞太區分析高級總監佩特拉·布拉茲科娃稱,土地稀缺、本地買家資金充裕以及來自中國內地的資金涌入,將香港的商業房地產成交量和價格均推向紀錄高位。RCA的數據顯示,新加坡商業房地產購買量去年也創出10年新高,同比增長約50%,達到150億美元。
對于亞太房地產的火熱,一些分析人士將主要原因歸于中國內地資本的涌入。《日本經濟新聞》12日更是以“亞洲房地產被中國資金‘扭曲”為題報道稱,除了城市地區人口流入和基礎設施建設等因素,中國資金對房地產行情過熱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甚至導致馬來西亞吉隆坡等地出現空置率上升等供應過剩的“扭曲現象”。對此,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研究員鄒琳華12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內地與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房地產市場確實都顯示出上漲趨勢,但并不能證明這是中國資本的輸出效應。“在中國香港等熱點地區、熱點城市,中國內地買家確實對房價有一定推動作用,但只是局部性的”。
事實上,對于中國企業在海外進行房地產投資,中國監管部門也在進行限制。11日,中國國家發改委發布《境外投資敏感行業目錄(2018年版)》,房地產、酒店等被明確列入敏感行業。美國《華爾街日報》稱,這是中國首次以目錄形式加強對境外投資行業的監管。鄒琳華表示,中國政府出臺此項目錄,將對中國企業海外的房地產項目投資有較強的限制作用。▲
環球時報2018-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