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越

電影《至暗時刻》近日在全球熱映,它描寫的是1940年二戰爆發初期丘吉爾的艱難抉擇。丘吉爾外孫尼古拉斯·索梅斯爵士對飾演丘吉爾的演員加里·奧德曼的表演褒獎有加,認為他是所有丘吉爾扮演者當中最成功的一位。索梅斯曾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回憶起他和外祖父的點滴往事。
二戰勝利后,英國選民把選票投給了工黨,丘吉爾離開唐寧街10號。他第二次再當選首相時已是1951年,那年索梅斯3歲。索梅斯的母親瑪麗·索梅斯是丘吉爾的小女兒,深得他的寵愛。索梅斯說:“我尤愛那些勾畫出我外祖父性格的細微情節。”英國人常常將丘吉爾描繪成大英雄,缺點可以忽略不計。但《至暗時刻》還原丘吉爾一個人(而非神)的形象:他有莫大的勇氣與詩人情懷,但脾氣暴躁且粗魯;有時亦會懷疑甚至否定自己,和所有普通人一樣,需要他人給予支持與鼓勵。
索梅斯對劇情沒有作太多評價,那時他還沒出生,“我出生在二戰后,所以沒有親眼目睹外祖父在二戰時的經歷。”不過對于《至暗時刻》里丘吉爾在地鐵里與普通倫敦市民對話那段,索梅斯認為是虛構的:“當然我明白那是為了制造效果。但我外祖父從來沒坐過公交。(其實不需要坐公交)我覺得他也很明白公交車和地鐵里大眾的想法。”索梅斯還說:“電影《至暗時刻》讓人感到:在這場生與死的抉擇中,丘吉爾調動了所有民眾情緒,他讓每位公民都扮演了英雄角色。”在鼓舞全英國人民士氣方面,丘吉爾高人一籌。
索梅斯告訴記者:“我小時候和父母住在查特維爾,經常見到外祖父。他在我16歲(1965年)時去世。”丘吉爾1922年購買了查特維爾莊園,一直住到去世。他任首相時,唐寧街10號是他的辦公地和住所,查特維爾莊園一直是他真正的家。“我印象里他是位年邁的長者,我與他沒有成人式的交流。不過作為外孫,我和他的關系很親近。他很喜歡孩子,喜歡我們的陪伴,只要我們不太吵。他是位很慈祥的外祖父。”“他和外婆像普通人一樣生活,我那時不知道他們是名人。我父母從沒有告訴我,是后來我們自己發現的。我記得去參加我弟弟的洗禮儀式,當時有約5000人圍觀,就是為了看他。當人群開始歡呼時,盡管我當時只有5歲,我也能感覺到奇怪。”英國媒體報道過一樁趣事:小索梅斯聽說自己的外祖父在全世界很出名,不相信。于是他跑去丘吉爾的睡房問:“外公,你是世界名人?”丘吉爾沒好氣地回答:“是啦,現在趕緊滾蛋。”
除了是政治家和軍人,丘吉爾還是位畫家,英國下議院里有個丘吉爾餐室,里面懸掛了好幾幅他的真跡。他還是位詩人,電影結尾那句充滿哲理的話——“成功并不是終點,失敗并不是終結,只有勇氣才是永恒”——就出自他口。索梅斯對外祖父的文學修養大為贊嘆:“文學是他最好的朋友。他從前在印度從軍時就飽讀詩書,他用法語閱讀法國經典文學。通過閱讀,他通曉各國歷史,還掌握了無與倫比的詞匯量,并培養出一輩子對文學的酷愛。”美國前總統肯尼迪曾做如此評價:“丘吉爾把英語變成作戰武器,運用于戰爭”。據《每日電訊報》報道,英國首相過去幾十年的發言稿都由他人代筆,但丘吉爾是例外。他常常花大量的時間精心錘煉推敲自己的發言稿。
一家英國媒體此前曾問索梅斯,如果丘吉爾還在世,你會問他什么?索梅斯回答:“我會問他如何看待當下的世界格局。我無法猜測他的回答,但我相信一定會很深刻。而且,他一定會格外關注英美關系……”索梅思爵士說:“于英國而言,他的領導保證了國家的自由;于我們而言,他是位familyman(愛家男人),是我的外祖父。”▲ (作者是英國社會學者)
環球時報2018-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