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添
(湖北佳境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湖北黃石 435000)
新時期,樁基礎技術在整個工程體系中的應用,可從根本上滿足工程的安全需求與應用需求,要求工程管理者必須要結合工程施工特征,選用科學的樁基礎施工工藝,以提高建筑工程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當前,樁基礎設計工作的實施,要求設計者要具備前瞻意識,了解到樁基礎設計的重要性,全面考慮各項因素,進而得出更為科學而合理的設計方案。樁基礎技術的應用,可從更大程度上滿足建筑工程使用與安全的具體需求,利于提高用戶居住與使用的舒適度。
樁基與承臺構成了整個樁基礎,承臺處在樁頂端區域,結合承臺所處區域,可將樁基礎劃分為低承臺與高承臺的樁基礎。低承臺樁基礎是承臺地面與土接觸,樁身埋在土中的一種樁基礎。高承臺樁基礎主要是指承臺底部處于地上面,樁身上半部分裸露出地面的一類樁基礎[1]。一般來講,建筑工程在施工時,主要選用低承臺樁基礎,主要被廣泛的應用到高層建筑工程建設之中。
根據建筑工程的具體設計需求、工程地質勘察中所獲取的信息與資料,全面考慮施工條件,及時確定好樁基礎長度、樁基礎類型與樁的具體數量[2]。結合工程項目的具體需要,控制好承臺的尺寸與基本構造,及時確定好單根樁的豎向和水平承載能力,而后進行相應的平面布置,深化對樁基礎承載參數的合理選取,從而計算出樁承臺的承載力與樁基沉降量等。
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高層建筑的數量與規模都不斷擴大,如酒店、寫字樓、居民樓等,且諸多住宅樓均采用剪力墻結構,該結構整體強度比較大,且荷載與剛度均勻的分布,建筑工程結構上部剛度,其對樁基礎沉降的均勻性作用甚大,使得在結構設計上變得十分便利。然而,酒店、辦公樓等高層建筑,其所運用的是框架剪力墻結構與框架核心筒,還有的使用筒中筒結構或框支剪力墻,此類結構在墻柱的布控及剛度的均勻分布上還有待提升。荷載與剛度的分布不夠均勻,地基樁基和上部結構間的作用十分復雜,大大提升了樁基礎設計難度。高層建筑建設時,若未對該結構進行有效的處理,極易引發各類問題。
面對傳統樁基礎設計現狀,我們了解到樁基礎設計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樁基礎設計質量不是很理想,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以下我們就樁基礎設計要點進行簡單的羅列。
2.2.1 確定好樁的具體規格
在樁基礎設計過程中,確定好樁基礎規格是設計的基礎部分,也是關鍵環節。確定樁規格時,需要結合一定的指標來確定,如樁截面的選取、混凝土標號、持力層深度等,從而保證樁基礎結構質量。樁基礎設計工作的開展,應充分了解樁結構的相關標準,全面分析不同區域樁基礎的標準與規格。例如,埋深到理想程度后,要先進行一定的計算,才可開展樁基礎設計工作。
2.2.2 變動剛度設計
(1)合理調整好樁土支撐剛度
把調整樁土的支撐剛度視為重要的設計原則,合理布局上部結構、地質條件與荷載,全面考慮這些結構的相互作用與內在聯系,運用強脫結合的方法,強調增沉與減沉的有效結合,實現剛柔并重,進而達到整體協調方法,結合具體情況,實施差異沉降,進而減小承臺內力。在具體操作中,應加強對樁土支撐剛度的把控,進而開展科學而嚴謹的度量。樁承載力、單樁與支撐強度需呈現正相關性,群樁的承載作用會伴隨著樁數量的不斷增加、樁距減少而逐步降低,進而發生了群樁效應。
(2)剪力墻結構變剛度設計
剪力墻結構的整體剛度甚為理想,且荷載會通過墻體來傳輸到基礎部分,實現了荷載的均勻化分布[3]。對于荷載比較大的電梯井與樓梯間,需強化布樁設計。布樁時,需將布樁設置到墻體下,墻體拐角處與交叉處都比較容易布樁,若基土和承臺間未脫空,可選擇復合型樁基。
(3)壓樁力要比設計承載力低
某市區的建筑為高層建筑,其主要選用的是型號為D400的預應力管樁,相關人員深入到施工現場開展地質勘察工作,從報告上顯示,單樁承載力為660kN。開展打樁試驗時,將四根樁連接起來,其最大的壓樁力為300kN,其與承載力相比,數值要小很多。通過設計者的具體研究與分析,土層設計要和建筑工程的具體要求相符,要求周邊工程的地質勘察結果要顯示出精準的結果。一段時間之后,開展再次的試樁,試驗承載力和前期結果要保持一致,進而滿足具體的設計要求。
綜上所述,在城市化建設進程中,高層建筑工程數量愈來愈多,其成為城市發展的標志。對于高層建筑工程而言,樁基礎十分關鍵,其直接影響著建筑工程整體結構的穩定性與牢固性。因此,為保證人們居住的安全性與滿意度,應重視樁基礎設計,結合高層建筑實況、施工現場環境來設定樁基礎的相關參數,以得出更為科學的樁基礎設計方案,為后續施工做好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