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天佑
(云南天鴻化工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233)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尤其是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我國建筑業的增長速度迅猛,后澆帶技術就是在這種背景下運營而生。在建筑施工過程中,后澆帶技術的運用可以減少甚至避免鋼筋混凝土因沉降與溫度因素產生過大應力差而導致的建筑裂縫。而后澆帶留設,便是在構件預留部分填充混凝土,使整個房屋的建筑結構趨向于一個整體,以便提高施工質量和建筑物的穩定性。實際施工過程中,無論是房屋的地基、墻體還是梁柱都使用了后澆帶技術,如果沒嚴格按照設計或施工規范的要求,就很容易產生墻體開裂、液體滲漏等一系列問題,嚴重的會威脅到整個建筑物的穩定性和結構安全。因此,后澆帶留設值得我們深入研究,以減少建筑施工過程中不良事故的產生。
后澆帶技術是建筑施工行業在近些年來剛剛興起的一種施工技術,它通過在構件的相應預留位置填充混凝土的方法,甚至減少可以避免鋼筋混凝土因沉降與溫度因素產生過大應力差而導致的建筑裂縫,從而實現預防裂縫產生、提高建筑質量、保證建筑物穩定性的目的。具體來說,根據所解決問題的不同,后澆帶又可分為三種類型,分別為后澆沉降帶、后澆收縮帶和后澆溫度帶,它們分別用來解決沉降差問題、鋼筋混凝土收縮變形問題和溫度收縮問題[1]。
在實際建筑施工過程中,鋼筋混凝土會因沉降或溫度應力產生收縮或膨脹變形,從而威脅施工安全和建筑質量。我國的建筑企業曾探尋過多種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但都收效甚微,例如設置變形縫的方法雖減少了建筑裂縫的產生,但破壞了建筑的平面性和整體性。后澆帶施工技術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引入的,正好化解了建筑裂縫的難題,相比于其他技術,后澆帶施工技術有以下優點:
(1)后澆帶施工技術可以減少沉降差所帶來的影響,在建筑施工過程中,要結合建筑場地的地基持力土質情況、壓縮性及上層結構等因素來確定是否使用后澆帶施工技術。當發現地基持力層土質良好,壓縮性能較差、建筑主體基礎為基巖時,也就說明裙樓與主體的沉降變形量較小。在這種情況下,便可以使用后澆帶施工技術將低層裙樓和建筑物主體連接在一起,以降低二者的沉降差。
(2)后澆帶施工技術可以削弱溫度應力帶來的膨脹收縮影響。在建筑施工過程中,剛剛澆筑的混凝土因為遇冷在硬結過程中會伴隨著收縮現象。尤其是施工1~2個月左右,熱脹冷縮效應會讓已經建成后的建筑物結構隨著溫度的變化而產生變化,這就是分布不均的熱應力造成的結果。具體來講,建筑物的結構會在遇熱時膨脹,遇冷時收縮,在應力過大時甚至產生裂縫或變形,給建筑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帶來巨大的損害。而留設出后澆帶以后,混凝土的抗拉強度就會自行抵抗溫度應力,從而避免了建筑裂縫的產生,提升了建筑物結構的穩定性[2]。
在實際建筑施工過程中,后澆帶留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施工前期做好準備工作,一方面要通過模板預設的方法將后澆帶施工技術設計并應用于施工之中,施工之前做好圖紙設計中善于后澆帶施工技術的環節。施工前期應該對模板進行預設,使施工時澆筑混凝土形成結構受力均勻的網格狀,這樣能使模板的剛度、強度和建筑物的穩定性達到最佳,滿足施工設計標準。另一方面要在施工中混凝土澆筑后澆帶時,控制好鋼絲網模板兩側的壓力,一來使澆筑的混凝土充分留存在后澆帶里,二來可以避免壓力過大造成的鋼絲網損壞、混凝土松懈流失及漏漿現象的發生。在施工材料的準備上,應避免選擇長時濕潤的后澆帶構件,若所選構件強度較高,則要將高等級標號的混凝土進行仔細振搗,才可用于施工之中。在選擇防水材料時,最好結合施工場地具體氣候條件,選擇高分子片材或其他防水密封材料,適時地在施工過程中應用于建筑的相應位置。
(2)要嚴格管控澆筑質量,合理把握后澆帶斷面及澆筑時間。在澆筑后澆帶混凝土以前,要嚴格管控混凝土的質量,后澆帶混凝土要比施工所用混凝土至少要高出一個等級,處理好后澆帶和混凝土的清潔工作,最好安排專人負責將后澆帶及混凝土中的雜物清理干凈。至于后澆帶斷面,要設計得與混凝土斷面相適應,從而減少建筑主體應力的集中,避免因應力過大出現的裂縫和變形等情況的發生。關于澆筑時間,理論上講的與混凝土施工環節一致的說法并不合理,因為建筑物存在延遲沉降現象,而這一現象的發生又與施工主體高度、施工材料選取、當地氣候、施工季節等多種因素相關,所以在確定澆筑時間時要綜合考慮,延后的時間長短根據考慮結果而定。例如,針對高層建筑物與底層裙樓容易產生沉降現象,就需要封頂工作完成后實施后澆帶的混凝土澆筑,即在高層建筑物沉降已全部完成后方能施工,這些注意的要點都需要在施工圖紙中重點標注說明[3]。
(3)為避免澆筑后的混凝土收縮變形的現象,在澆筑混凝土時要摻入適量收縮系數低的微膨脹劑,以提高后澆帶的受力能力,確保混凝土的溫度始終低于兩側的溫度。在底板后澆帶澆筑施工過程中,要提前鋪設好3~4層鋼絲網,一方面鋼絲網在混凝土結塊后可以充分起到側模的支撐作用,實現充當混凝土樓板骨架的效果;另一方面鋼絲網致密的結構可以有效地防止混凝土漏漿現象的發生,從而保證了建筑物主體結構的質量和穩定性。還有一點值得施工人員特別注意,那就是后澆帶中的鋼筋骨架和底板鋼筋一定不要使用焊接的方法,而且在澆筑混凝土之前要避免長時間將鋼筋骨架置于水中浸泡,這樣能有效避免雜物或積水進入到后澆帶中。為安全起見,可以安排專人采取在后澆帶周圍區域設置膠合板、在交匯處進行砂漿圓弧抹漿工作等一系列方法加以保護[4]。
(4)要合理掌控施工間距和施工距離,嚴格控制施工位置及施工材料。建筑施工的整體性關系到整個建筑物的穩定性和具體性能,而建筑施工的整體性又與施工間距和施工距離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一般施工情況下,高層建筑物中要設置耐受一定應力的鋼筋,關于鋼筋的切割時段要特別注意,在前期鋪設時切不可將鋼筋切斷,只有等到大跨度后澆帶建成后方可切斷,切斷之后對其焊接,只有遵循這個流程,才能避免鋼筋受應力作用出現兩端變形的問題,而后澆帶間距則要結合具體的施工情況,相關因素有地理位置、氣候條件等,在炎熱、潮濕地區,施工間距可以適當縮小;寒冷、干旱地區,施工間距應適當延長。后澆帶的最佳施工位置為模板和大梁的位置,一定要避免在剪力墻的中部位置施工,否則混凝土會因剪力和彎距過大而產生構件破裂現象。
(5)在混凝土澆筑成型以后,還要注意定期對混凝土進行澆水和濕潤養護,養護時間不低于7d。最好安排專人清理后澆帶,及時排出雜物或積水等可能對混凝土造成不良影響的物體。在后澆帶周圍設立臨時護欄,以避免人為踩踏。拆模過程中既不能留下空白也不能留下死角。在后澆帶封閉之前,還要注意整體結構的安全性,保證模板的支撐結構完好無損。架設好臨時支護后要及時清除后澆帶附近的施工設備及其他材料。總之,這些問題都要在施工前規劃好,安排好專人具體負責,并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巡查工作和養護工作[5]。
綜上所述,新形勢下,我國建筑業的迅猛發展帶動了后澆帶施工技術的推廣與普及,它不僅可以有效降低沉降差問題,還可以減少溫度應力引起收縮膨脹影響。然而后澆帶的留設還需要結合施工的具體情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這就需要施工方在施工前期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在澆筑后澆帶混凝土的過程中嚴格管控澆筑質量,合理把握后澆帶斷面及澆筑時間,定期保證濕潤養護。只有多管齊下,后澆帶施工技術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作用,施工質量和建筑物的穩定性才能得到最大化的提升,我國的建筑事業才能穩步向前發展。
[1]王家錄.淺談建筑施工中后澆帶的作用與施工技術[J].四川水泥,2015,10:110~112.
[2]金向向.淺談建筑施工中后澆帶施工技術的應用[J].赤峰學院學報,2016,11:125~126.
[3]徐桂圣.探究建筑工程中后澆帶施工技術[J].價值工程,2016,1:149~151.
[4]李志水.對房屋建筑施工中后澆帶施工技術的闡述[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4,10:109~111.
[5]姜正渤.簡析現代建筑施工中后澆帶的施工技術及應用[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11: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