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瑞
(成都衡泰工程管理有限責任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
前言:建筑行業運用現代化管理模式,通過標準化的建筑設計以及模數化、工業化的部品生產,實現建筑構部件的通用化和現場施工的裝配化、機械化。裝配式房屋建筑施工是建筑產業化其中一部分,對于這種結構還有很多需要研究改進的地方。
裝配式結構的優點:①節能環保,由于外掛板為兩面混凝土中間夾50厚擠塑板,幫其保溫性能較傳統建筑的外墻外保溫或外墻內保溫性能更好,同時,也解決了傳統建筑因為做了外保溫而帶來的外墻面裝修脫落現象。由于采用工廠化生產,使得施工現場的建筑垃圾大量減少,因而更環保。②節省模板,由于疊合板做樓板底模,外掛板作剪力墻的一側模板,因此節省了大量的模板。③縮短工期,由于大量的墻板及預制疊合板都在工廠生產,從而大量減少了現場施工強度,甚至省去了砌筑和抹灰工序,因此大大縮短了整體工期。裝配式結構的缺點:①要求放線準確,標高測量精確,由于工廠化的生產,使得預制構件的尺寸已經定死,如果放線時尺寸偏小,將使預制構件安裝不下去,如果放線時尺寸偏大,則構伯又會造成拼縫偏大的現象。同時,在現場施工時,剪力墻的標高也要控制好,不然將會造成疊合板安裝不平整或是縱算將疊合板安平了,也會造成板與剪力墻間有條較大的縫,又要重新支模,反而更麻煩了。②對預留孔洞位置精度要求較高,板底縫隙成八字形,勾縫后可能易脫落,預制構件尺寸也存在一定誤差,拼裝時縫隙有時過大或不均勻,外掛板無止水橡膠條,裝配式建筑的工程造價與傳統式建筑工程造價相比要高很多,造價管理部門編制定額不能跟進,造成生產廠家一家獨大,價格由生產廠家說了算的境況。③外掛板作為剪力墻的外模,有時預留對拉螺桿孔洞過少,會造成在澆筑混凝土時,外掛板外移的現象。
裝配式結構的設計和傳統結構的設計有很多區別,目前我國的裝配式建筑方面的設計單位與傳統結構的設計單位比起來少之又少,整體相對落后,在裝配式結構設計有資歷的設計單位也是非常有限,通常就是固定的從設計到項目施工整體化實施招標,一般項目的設計步驟分為七個:初步設計、分解功能、拆分工藝、專家檢驗、修改設計、評估圖紙最后是確定好的圖紙,其中第二步和第三部尤為重要,原因在于分解功能涵蓋著水電氣等很多環節,需要一次成型不能后期改變,缺乏靈活性,生產技術人員是按照拆分工藝圖紙進行生產的,并按照一定的順序實施,設計所花費的時間對整個房屋建筑總施工工期都有著一定的影響,裝配式設計還有一個難點體現在實際施工和設計不能達成一致,很多節點都存在施工流程復雜困難的問題,所以應當重視加強使施工設計達到一體化。
施工過程中有有四個工序需要注意:①套筒灌漿,在現澆結構和裝配式結構轉換的一層最為重要,其套筒連接的承重墻預留的鋼筋和墻板的準確度要達到百分之百,一點偏差都會導致無法安裝,安裝之后要進行套筒灌漿,并嚴格把控不要漏注和注量。②墻板平整和坐漿,坐漿的基礎就是平整度,一旦平整度出現問題,就會導致坐漿無法滿足要求,這也會浪費成本。因此,應當嚴格的控制墻板整體的平整度,這樣就為坐漿的規范以及質量提供保障。③板縫的距離,每塊木板進行拼接的時候都會產生縫隙,在施工過程中要控制好板縫盡量減小,在拼接過程中注意質量、避讓暗柱,采購木板時嚴格按照標準選擇材質、彈性,也要選擇技術過硬的專業施工團隊。④外架防護,施工安全事故中,由于保護措施不到位以及其他原因導致施工人員高空墜落的事故有很多,所以施工單位應當嚴格檢查轉角掛鉤件是否可以正常使用,對于周轉使用過多的設備及時更換,外架的每一個固定點都要擰固到位。
裝配式施工難點有以下幾種:①鋼筋定位是比較難處理的一項,在外墻整體大模板上口全部支設口楞加固并由專業測量人員對鋼筋位置進行精確放線定位,在口楞上頂上釘子拉線。混凝土終凝并能上人后將該定位整體大模板拆除清理干凈,并將鋼筋位置周圍的混凝土往下鑿約50mm深,以便于鋼筋進行位置的微調,確保預制剪力墻能夠準確落位安裝。②反坎混凝土后期澆筑,外墻鋼筋連接改為機械連接,防止外墻保溫板被燒,鑿除反坎下部四周部分松動混凝土,垃圾清理,灑水潤濕,用1:3水泥漿做粘結劑,重新支模板,有一側預留V型溜槽,潤濕模板,澆筑混凝土內摻膨脹劑和防水劑,拆模養護。③外墻豎縫,處先用防水卷材鋪貼,再使用連接件通過螺栓擰緊并焊死以保證外墻板之間的可靠連接。部分陽臺位置隔墻可通過預埋鋼板進行焊接連接。
在此次研究中,主要闡述了裝配式結構的優點和缺點,闡述了房屋建筑裝配式結構工程施工的難點和重點,包括設計方面、施工過程方面,并提出相關的建議,望此次研究的內容能為實際施工提供幫助。
[1]李朝智,丁小虎.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風險因素研究[J].山西建筑,2017,43(29):243~245.
[2]黃國知.簡議裝配式建筑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技術要點[J].裝飾裝修天地,2017,13(24).
[3]曹祥甫,田華.淺談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建造技術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應用[J].四川水泥,2017,24(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