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小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陜西省西安市 710055)
文化景觀基因是對于歷史文化景觀保護的重要研究對象。自然風貌、建筑、村落、自然資源、城市、交通工具和道路以及人文現象的復合體。文化景觀基因是人類活動所造成的景觀基因,它反映文化體系的特征和一個地區的地理特征像動物體的基因一樣具有獨特性。
物質文化景觀基因,是一種可見的、有形的物質表現形式,這類景觀包括建筑、街道、民居、聚落、服飾、交通工具等。古鎮景觀是一種介于村落景觀與城市景觀之間的一種特殊文化景觀類型。蜀河古鎮古遺跡眾多,遺留下來的物質文化景觀基因也比比皆是。筆者將對其進行分類探討。
非物質文化景觀基因,在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之間并沒有絕對的、截然不同的界限(如以音樂文化地理為例,只有無伴奏清唱才是真正的“非物質文化”)。非物質文化的主要成分有音樂、戲劇、舞蹈、表演和曲藝、藝術(繪畫)、飲食習慣、嗜好和禁忌、法律、法律制度以及語言和宗教、感覺區等。蜀河地區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風俗,造就了很多與其他古鎮完全不同的非物質文化景觀基因。
安康市旬陽縣蜀河鎮,地處旬陽城以東53km處,地理坐標為東經109°42′北瑋 32°57′,面積約 153.02km2。蜀河古鎮處在川、陜、鄂三省的邊緣交界處,具有十分獨特的過渡及融合文化。
蜀河作為旬陽縣第一大鎮,代表了旬陽當地的文化特色。地理上的特殊導致了,旬陽地區同時受到巴蜀文化、荊楚文化和秦文化三個文化圈的的影響,歷史上多次移民也使得異地多重文化在這里融合,形成了極為重要的文化、商貿集散地,這是一個典型的水路交通商賈重鎮。繁盛時期的蜀河鎮各地會館就有黃州館、河南館、四川館、江西館、陜西館、船幫會館(楊泗廟)等十余座。
蜀河鎮位于陜西省旬陽縣太極山城以東53km處,北與雙河鎮、廟坪鄉相連,屬亞熱帶北緣,境內氣候溫潤,雨量充足,四季分明,適宜各種農作物的種植。地貌特征是:以中山為主,兼有低山、丘陵、河谷地形,境內重巒疊嶂,溝壑密布。
漢江水是蜀河古鎮的母親水源,也是蜀河古鎮物質文化景觀中的山水基因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旬陽地表水形成的河流及溪水均屬長江流域漢江水系。
蜀河鎮位于旬陽縣城東部,歷史悠久、古建保存完好且眾多。蜀河有三大建筑群,歷經千年歷史洗禮后保存較好。蜀河后坡南端懸崖上的,叫楊泗廟。名為廟,實為清代“船幫”(航運船工)會館,楊泗廟現存建筑主要有門樓、樂樓、上殿、拜殿。門樓高聳面闊,與樂樓相接,與上殿拜殿相連。進深4.5m,檐柱高6.5m,門面為牌樓裝飾,具有鮮明的江南建筑風格。
鎮街的中段,穿過沈家樓,就可看到黃州館,為湖北商人建的會館。其始建年代約為清代中期。因其為黃州客商聚集之館。故俗稱黃洲館。黃洲館坐西向東,整個殿宇為磚木結構,由門樓、樂殿、拜殿、正殿組成。建筑設計以中軸線為基準,層次嚴謹,結構分明,是保持我國傳統的宮殿建筑布局,能體現出明顯的南方建筑風貌。
座落在蜀河鎮上街背后的幾十級臺階上的清真寺,建于明代嘉靖年間,殿宇是由“門樓、天井、正殿、后塔組成”是典型的漢回文化結合建筑,現做了翻新維護。
(1)習俗特征
舊志中有“旬河大半楚人家”之說。蜀河古鎮在工匠造房、嫁娶禮儀、喬遷新居、造屋造房、和傳統節氣上都有自己獨特的講究,大多與陜南船幫文化和伊斯蘭教文化有關。
(2)信仰特征
蜀河古鎮依水而建,沿水居住的人都會有對水神河神或是龍王的信仰和崇拜,祈求漢江水不發災難給沿岸百姓。紅崖碥后山山楊泗廟的建設是用來供奉祭拜河神“楊泗爺”。
(3)多宗教融合
蜀河古鎮特殊的地理環境造就了它的多宗教融合,儒、佛、道、伊宗教信仰的融合直接著用于蜀河鎮的傳統建筑。
(4)宗族特征
通過移民,蜀河地區宗族繁雜。有據可考,91%系明清兩代由鄂、湘、贛、蘇、浙、晉、冀、豫、魯及陜中等地遷徙而來。
(5)方言特征
蜀河地處旬陽,所以方言大多與旬陽相同。旬陽方言是西北官話和西南官話融合后的地方變體,屬西北方言。
(6)飲食特征
蜀河的飲食文化豐富多彩,小吃繁多,除了最有名的蜀河八大件,還有各種回民小吃,等等。
(7)民間曲藝
受“秦風、楚調、蜀音、吳韻”的影響。蜀河“民樂漢調二簧”,“曲子漁鼓”,“孝歌花鼓”,“拉纖號子”聞名旬陽。
文化景觀基因的提取對構建古村鎮文化景觀區的圖譜,對我國古村落的保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基于景觀設計和地理學的一個較為系統和科學的一個基礎工作,有助于區分在不同區域尤其是過度地理環境下進行區分和實踐指導。
關于蜀河古鎮文化景觀的研究,是受景觀基因概念的啟發而來。古鎮景觀的文化景觀基因,與生物體一樣,應與其他古鎮景觀的基因不同。對不同古鎮的景觀基因的提取和總結,可以有效幫助文化景觀、景觀區劃以及古鎮保護和發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