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岳超
(中國中元國際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00000)
通常所說的建筑設計就是對于人們需要使用的建筑進行預設計,這種設計包含了對于建筑內部空間和外部空間的規劃統籌。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設計師需要具有一定的對創新思維模式的理解,建筑設計的創新過程就是將設計師的設想加以驗證和實踐的過程。文章從建筑設計創新思維的理念特征以及具體環節進行闡述。
在理論中提出創新思維和建筑設計創新兩個詞匯以構建有關知識體系。目前人們對于創新思維的理解可以認為是以思維主題對于事物的認知為基礎,經過多種多樣思維方式的發酵產生具有特異性的思維成果的過程。而對于建筑設計的創新過程可以廣義的認為是有了創造性的建筑設計。借助上述定義的詞匯,可以認為建筑創新思維是建筑設計師以自己學習的知識以及相關經驗為基礎,通過自身誕生出的特有的思考方式產生的全新的建筑設計。這種設計方式與一般的設計方式相比較,其具有創新性的要求,這種創新性首先必須是由自己想出,其次應當是具有價值,能夠解決當前面臨的一些問題。
建筑設計的創新思維應用在個別建筑設計中可能起到無可替代的作用,相比較于一般建筑的共性,創新性思維設計的個性具有著其獨特的性質如反思性、超越性等。
建筑設計的過程具有一定的重復性,但是建筑設計中的創新思維并不是簡單的重復性思維,而是對于已經存在的理論和建筑成果進行批判性的接納然后加以反思的結果:①表現在對于現實的反思。建筑設計來源于生活,每個建筑設計都必須經過對于生活的思考與反思才能逐漸得出切實可行的建筑設計創新方法。②對于自己的反思,建筑設計師在積年累月的建筑設計過程中早已形成了一套獨屬自己的建筑設計的理念,這對于建筑設計師來說是一把雙刃劍,他在帶來設計的便利的同時也會無形中固話其創新思維,因而建筑師需要時時刻刻對于自己的作品進行反思,確認自己的設計究竟是在創新還是簡單的變了模樣的重復設計。
超越性是建筑設計師對于以往經驗的理論上的超越,同時也是對于自己思維的重新確認,首先對于以往經驗進行整合,然后重新構建框架,再以重整之后的知識為基礎進行設計。思維通常不是簡單的對于事物的運行進行記錄和反映,而是對于暗藏的規律以及其中隱含的可能性以及傾向以另一種形式來體現出來。建筑設計的創新思維就是這樣的超越自我的能力,這也是建筑設計師可能具有的諸多設計方向的原因。
科研成果如果不能最終應用到實踐中去,那么他就是毫無價值的。建筑設計中的創新思維也有著實踐性的原則,無論如何設計都不能脫離其指導實踐的理論本質。實踐的過程和認識的過程實質上是不可分離的,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反映理論,在這一過程中理論和實踐也都能互相影響到達一個更高的層次,因而創新思維具有無限性,且需要不斷的加以實踐驗證并指導。
建筑設計的創造思維,其具體誕生與發展可以用幾個階段來具體劃分,從準備、構思到完善,每個環節都受大量其他因素影響。
在準備階段中,建筑師明確其主要解決的難題,同時以這個問題為中心,對其周邊知識進行了解和整理,同時對于有關理論體系進行概括并系統化處理。建筑設計的主要工作其實就是創新思維的準備階段中的內容。當建筑師逐漸了解這些知識并進一步進行研究時,任務就開始逐漸解決。要掌握好創新思維的準備階段過程,重點要處理好外部信息。
古人將做學問以心理活動為標準分為三種境界,這與建筑設計創新思維的發展過程大同小異。首先是思想的醞釀階段,在這個階段中,主體明確解決的問題,然后積累大量有關知識并進行多維度的思考,對有關信息的各個方面都進行深入的研究思考,因而該階段中最具其特征的就是對于信息的選擇和提出問題。然后是明朗階段,建筑師受到啟發,或者說頓悟,然后創新意識涌現出來,這一過程通常都是包含在劇烈的情緒變化中。在這一環節中,建筑設計的創新思路基本得出。
完善階段作為最后一個緩解,承擔了方案的檢測和驗證的任務。敲定大概創新的構思之后,要做出相關的建筑設計,就需要對于有關技術進行大量的調整,完善階段就是在此入手,之后就是正式的施工環節了。所以在這個環節中,對于一些技術問題的考慮就是重中之重。如果創新思維引導出一些無法解決的問題,那么可能會帶來對于整個構思的徹底否定。所以建筑設計的創新構思,不僅僅是由靈感引導出來,而且要經過細致的技術結合,然后加以實踐進行完善,才能得出最終的創新作品。
文章從建筑設計創新思維的定義,其區別于傳統建筑理念的特點以及發展的步驟入手,闡述了建構思維體系的固定內容可以以不同方式進行發展,進而出現多種不同形態。希望建筑師能夠在其中有所啟發,進而設計出更具有創新性的和思考性的建筑,讓人們的生活質量得到提升。
[1]常宏飛.淺析城市建設中的建筑設計原則.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5,5(12).
[2]李輝亮.建筑設計創新與可拓思維模式.商品混凝土,2013(7),225~226.
[3]姜久強.淺析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概念設計.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7),254.
[4]柳瀲艷.淺析中小套住宅戶型設計.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2).
[5]袁順林.淺析建筑結構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中華民居旬刊,2012(19),11~13.
[6]王振勇,張志紅.淺析“低價中標”在實踐中的問題及對策.七省市建筑市場與招標投標優秀論文集,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