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曉琰
(麗水市食品藥品與質量技術檢驗檢測院,浙江 麗水 323000)
農業標準化是現代農業的重要基石,《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中指出:“要健全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實施農業標準化生產和良好農業規范,增加農產品優質供給。”[1]近年來,麗水市始終遵循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對麗水來說尤為如此”的重要囑托,圍繞“培育新引擎、建設大花園”的新定位、新要求,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先后建立“麗水山耕”“麗水山居”等區域公共品牌,實現從賣山頭到賣生態的轉變。
麗水生態環境優越,素有“中國生態第一市”的美譽,各種具有明顯地域特性和獨特生態品質的農產品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地理保護價值極高。2002年以來,慶元香菇、云和黑木耳、龍泉靈芝和龍泉靈芝孢子粉等產品,先后被列入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目錄,進一步增強了麗水生態農產品競爭力和附加值。從分布地域來講,一個地級市擁有8種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尤其4種同屬食用菌類,這在全國都極為罕見,基于食用菌產業集聚的地理優勢,打造食用菌產業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標準化產業體驗帶(以下簡稱體驗帶),是探索農旅融合、實現富民增收的有效途徑。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大力發展鄉村休閑旅游產業,利用“旅游+”“生態+”等模式,推進農業、林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食用菌作為麗水農業主導產業,又是實現富民增收的第一產業,以標準化為基礎推進食用菌產業與生態、旅游和文化等融合,實現農產品向旅游地商品轉換,對于打開“兩山”通道具有重要意義[2]。
麗水地處浙西南山區,食用菌產業以傳統家庭式生產經營為主,食用菌產業規模化、標準化和品牌化程度低,很難取得規模效益。通過體驗帶的建設,建立一批以食用菌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為基礎的食用菌標準化示范區、示范基地,通過標準培訓、宣貫、指導等形式,充分發揮示范基地輻射帶動作用,使得分散經營的農戶在一定范圍內聚集,形成以多個標準化示范區為核心,逐步向周邊推廣、具有一定規模的農業標準化生產區,最大程度優化區域資源、挖掘產業優勢,引領區域產業健康發展。
食用菌的生產是麗水傳統優勢產業,更是麗水山耕3個百億級產業之一,充分利用麗水天然生態優勢、推動山區食用菌產業轉型升級、促進城鄉居民增收是一項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傳統家庭式生產方式,產品質量參差不齊、食品安全質量難以保障,一定程度上制約食用菌產業的品牌化。要實現食用菌產業品牌建設,標準化是必經之路,體驗帶對于品牌建設的意義在于引進標準化元素,培養一批農產品旅游商品生產主體,實施嚴格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管控機制,提高農產品旅游地商品產業化水平,推進農產品旅游地商品創新創意開發,健全農產品旅游地商品營銷體系,以標準支撐和品牌帶動提升食用菌產業核心競爭力,形成生產經營規范、品質優勢明顯的區域農產品公共品牌,實現產業轉型升級。
麗水是六江之源,甌江沿途不同縣區的地貌及文化特點,共同構成融合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和現代休閑娛樂資源等為一體的甌江生態旅游帶。而麗水食用菌主要分布在慶元、龍泉、景寧、云和以及松陽等周邊縣(市),基于食用菌產業帶與甌江生態旅游帶基本重合的地理優勢,以及食用菌發展形成的文化內涵,創建一條以食用菌產業為引線的,滿足游客回歸自然、親近自然和享受自然的休閑旅游項目,以休閑旅游拉動食用菌產業增長,從而帶動住“吃、住、行、游、購、娛”融合發展協調發展。
在省黨代會上,進一步明確麗水今后幾年培育新引擎、建設大花園的發展目標,圍繞大花園建設新定位、新使命。借力“大花園”建設的東風,以標準化助力打造食用菌為主題的產業帶和休閑旅游帶,推動食用菌產業品牌化、特色化發展。
①構建現代農業標準體系。鼓勵食用菌龍頭企業、行業協會、科研院所積極參與制定種植、生產、加工和運輸等環節的企業標準、團體標準,統一食用菌產業技術規范、生產標準和經營管理,強化食用菌產品優質供給;構建食用菌產業追溯體系,對產品實現基地環境、生產過程、加工儲運等方面全程跟蹤管理,實現產品的全程可追溯。②構建旅游標準體系。圍繞把旅游業培育成為麗水千億級第一戰略支柱產業的目標,加強食、住、行、游、購和娛等旅游要素的標準化建設,努力構建具有麗水特色的食用菌體驗休閑游標準體系,充分發揮標準化示范項目的標桿引領作用,推進一批以食用菌為主題的旅游特色小鎮。③構建服務標準體系。健全旅游要素保障,收集整理先進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對交通、住宿、購物、公共服務設施進行統一規范,將標準化引入旅館、景區、旅游公司等內部管理,形成一套完善的旅游服務體系。
①構建標準化管理機構。推動各縣(市、區)成立相應的標準化協調議事機構,負責統籌區域內體驗帶建設標準化工作事宜,形成部門協調、分工負責、合力推進的良好態勢。②建立標準化技術機構。把握全省標準化綜合改革的機遇,建立中國食用菌協會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與麗水企業對接的長效機制,支持麗水食用菌龍頭企業制定一批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提升標準話語權,進一步強化麗水在食用菌產業在全國范圍內的影響力。③強化體驗帶建設合作機制。進一步加強與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中國標準化協會、西北農林大學、浙江省標準化研究院等標準化技術機構合作,強化項目建設的技術支撐,并爭取將體驗帶建設上升為國家級、省級標準化項目,進一步提升體驗帶的知名度。
①挖掘產業特色。深入挖掘麗水食用菌產業文化、歷史內涵,將食用菌生產、加工等為主題的產業體驗帶建設同當地人文、歷史和生態等資源相互融合,增強體驗帶對游客的吸引力,讓游客在體驗過程中有景可看、有故事可聽,增強體驗的趣味性。②注重產業融合。圍繞食用菌主題,將食用菌生產基地、加工基地改造成藝術展示園、主題旅館、主題餐廳和教育基地等,加強食用菌產業與其他產業的深度融合,帶動產業共同發展。③深化品牌創建。進一步強化旅游品牌建設,加大對食用菌產品的開發,研究以食用菌為主題宴席、菜譜、飲品等小吃美食,開展食用菌主題種植、采摘等農事體驗文化節,進一步強化游客的體驗樂趣,打響食用菌產業體驗游的旅游品牌。
①落實政策保障。整合各部門對于食用菌產業的獎勵政策和質量、品牌建設政策,加入財政資金投入,對于標準體系完善、示范作用明顯的食用菌生產、銷售單位給與一定的獎勵,激發企業參與的積極性。②落實人才保障。進一步加強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邀請食用菌專家和標準化專家定期赴麗開展培訓,進一步提升管理人員標準化意識,強化標準化工作人員的能力水平,建成較為完善的標準化人才隊伍。③落實宣傳保障。強化體驗帶建設的宣傳引導,結合“世界標準日”“質量月”等重要宣傳活動,普及農業、旅游業標準化知識,提升群眾標準化認識;組織開展食用菌主題文化節日,以文化為載體,進一步強化體驗帶的宣傳,吸引游客前來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