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職業技術學院,貴州 貴陽 550081)
白藜蘆醇又叫芪三酚,是一種多酚類化合物,廣泛存在于花生、葡萄、桑葚等植物中。白藜蘆醇具有抗腫瘤、增強免疫力、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等多種生物活性,也因為其具有生物活性,白藜蘆醇被應用于保健食品中。在WHO的一次流行病學調查的過程中,發現法國人的心血管疾病發病率要遠遠低于其他國家,后來發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法國人在日常生活中攝入較多的紅葡萄酒。進一步研究發現,紅葡萄酒中保護心血管的物質正是白藜蘆醇。近些年來,關于白藜蘆醇的保健功效的研究也較多,而且在具體的作用機理上面的研究也取得了進步。
白藜蘆醇又叫芪三酚,其化學名稱為3,4,5-三羥基-1,2-二苯乙烯,化學式是C14H12O3,相對分子質量是228.25。天然存在的白藜蘆醇的分子結構有正、反兩種。白藜蘆醇廣泛存在于各種植物中,比如葡萄屬、豆科落花生屬、決明屬、槐屬等。據統計,含有白藜蘆醇的植物包括21科31屬72種,可謂是分布十分廣泛。目前并未發現白藜蘆醇對人體有副作用。
2.1.1 避免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損傷
對麻醉大鼠所做的缺血-再灌注試驗研究結果表明,當大鼠因為缺血而引發心率失常時,白藜蘆醇對缺血引發的損傷或者死亡并沒有明顯的保護作用,但是當對大鼠進行再灌注時,可以發現,白藜蘆醇能夠有效減輕再灌注引發的心肌損傷。具體來說就是通過減少室性心動過速或者室顫來降低損傷導致的死亡。除此之外,白藜蘆醇能夠有效提高頸動脈血中的一氧化氮含量,從而降低乳酸脫氫酶含量。另外,白藜蘆醇還能夠對于缺血-再灌注后的心肌細胞產生一定的保護作用,有效避免其凋亡[1]。
2.1.2 抗動脈粥樣硬化以及血栓
有統計結果表明,長期飲用紅葡萄酒的人其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較常人有明顯的降低,這是因為紅葡萄酒中含有的白藜蘆醇能夠降低血清中的脂質含量,白藜蘆醇能夠減少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通過離體實驗以及體內試驗可以看到,白藜蘆醇能夠降低由二磷酸腺苷所誘導的血小板聚集;并且,在體實驗中發現,白藜蘆醇能夠明顯地降低由膠原、凝血酶而導致的血小板聚集,這樣便能夠有效避免血栓形成。白藜蘆醇對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機理或許與其抑制血小板釋放鈣離子有關。
2.1.3 抗炎、抗氧化損傷
身體內的炎癥反應通常伴隨著炎性因子的出現,炎性因子的濃度需要得到一定的控制才能有效控制炎癥的發生發展,如果炎性因子濃度過高,則會引發炎癥以及氧化損傷。脂多糖(LSP)是一種致炎物質,其在機體內能夠激活巨噬細胞引發炎癥反應。而在白藜蘆醇對LPS激活巨噬細胞的作用試驗中,添加白藜蘆醇能夠有效抑制一氧化氮合酶的產生,它的作用機理或許是通過對巨噬細胞中LPS誘導的NF-κB的抑制作用來減少細胞質中一氧化氮合酶的轉錄RNA水平[2]。白藜蘆醇還可以有效減少細胞核中的NF-κB含量,從而抑制它的進一步轉化。總而言之,白藜蘆醇對于炎癥以及氧化損傷的抑制作用是通過抑制NF-κB的活化,從而進一步抑制TNF、過氧化氫等炎性因子的產生,避免機體受到炎癥損傷。
2.1.4 舒張血管
白藜蘆醇具有舒張血管的作用。對大鼠動脈血管的研究試驗發現,白藜蘆醇能夠有效抑制離體動脈血管對去甲腎上腺素的收縮反應,而且抑制作用的大小同白藜蘆醇的使用劑量有關。白藜蘆醇對血管的舒張作用機理或許是它能夠增加NO的含量或者增加鈣激活鉀電流水平,從而起到舒張血管的作用[3]。
早在1997年就已經有學者對于白藜蘆醇在抗癌方面進行過研究報道,也是由此開始,白藜蘆醇對于腫瘤的抑制作用成為研究熱點。白藜蘆醇對于癌癥的抑制可以貫穿癌癥起始、增進和發展3個階段。白藜蘆醇對于多種癌癥細胞,如肺癌細胞、胃癌細胞、結腸癌細胞等多種腫瘤細胞都具有誘導其凋亡的作用。不過針對不同的腫瘤細胞,白藜蘆醇的作用機理不同,作用劑量也不同[4]。總體來講,白藜蘆醇對于腫瘤細胞的作用機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2.1 阻礙細胞周期
腫瘤細胞如果一旦生長阻滯,其發生發展自然會終止。研究發現,白藜蘆醇能夠干擾早幼粒白血病細胞株從S階段到G2階段的發展。另外,在多種人前列腺腫瘤細胞株中加入一定劑量的白藜蘆醇之后同樣出現了細胞周期停滯的現象,并且對劑量有一定的依賴關系。同樣,在胃癌細胞株中也發現了白藜蘆醇阻滯細胞周期的作用[5]。
2.2.2 促進腫瘤細胞凋亡
凋亡是細胞的一種程序性的死亡,細胞的凋亡是由細胞內基因控制的。而在腫瘤細胞中,細胞的凋亡發生異常,這才導致了腫瘤的發生發展。有報道稱,白藜蘆醇能夠通過誘導HL-60細胞株以及人乳腺癌細胞株產生程序性的凋亡,但是不會損傷正常的外周淋巴細胞。而對于甲狀腺癌細胞的分析研究發現,白藜蘆醇能夠激活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從而誘導下游一系列的生化反應,最終引發細胞凋亡。
對2,4-二硝基氟苯誘導的Ⅳ型變態反應中白介素-6的表達量的影響進行研究,結果表明,當白藜蘆醇實行皮下給藥劑量為50 mg/kg時,能夠對2,4-二硝基氟苯引發的Ⅳ型變態反應起到明顯的抑制作用,抑制機理是通過抑制白介素-6的生成來達到抑制變態反應的效果。通過建立免疫抑制模型鼠來研究不同劑量的白藜蘆醇對于機體免疫系統的作用,發現不同劑量的白藜蘆醇都可以有效提高模型鼠體內巨噬細胞的吞噬效率、機體內抗體形成細胞的數量以及淋巴細胞的轉化率,這說明白藜蘆醇對免疫系統有一定的作用。而在正常小鼠中,白藜蘆醇并沒有明顯的調節免疫的作用。而白藜蘆醇與環孢菌素A具有明顯的協同作用,當兩者聯用的時候能夠有效抑制人外周血T細胞的增生以及淋巴細胞母細胞化,并且能夠抑制白介素-2以及INF-γ的含量增加。所以,白藜蘆醇能夠在一定濃度范圍內與環孢菌素A共同增強免疫抑制作用[6]。
白藜蘆醇能夠抑制一氧化氮的生成以及增強抗氧化能力來達到保護肝臟的作用。有研究發現,白藜蘆醇能夠有效清除氧自由基、抵抗脂質的過氧化損傷以及抑制炎癥水平,通過對大鼠的急性酒精肝進行試驗,發現白藜蘆醇能夠有效降低大鼠急性酒精肝損傷的程度。
由于世界衛生組織對于心血管系統疾病的流行調查結果,使得研究人員發現了常飲用葡萄酒的法國人,其冠心病發病率和死亡率要遠遠低于英國人和美國人。自此,白藜蘆醇的保健功效被世界發現。其實,白藜蘆醇除了大量地分布在葡萄中之外,花生里面也含有大量的白藜蘆醇。營養學研究人員通過對花生進行研究發現,花生及其制品中的白藜蘆醇含量豐富,而更有專門的研究報告顯示,花生油中的白藜蘆醇含量可高達2 570 μg/100 g,是補充白藜蘆醇的重要物質。
白藜蘆醇因為具有優秀的抗腫瘤、抗氧化損傷、抗血栓及動脈粥樣硬化、調節免疫力等的作用而被廣泛應用在保健食品中。白藜蘆醇在保健食品中的應用形式通常由片劑、膠囊、軟膠囊、顆粒沖劑、口服液等形式。而近些年來,隨著科學家對白藜蘆醇的進一步研究,發現白藜蘆醇還具有一定的抗衰老的功效。其抗衰機理是通過保留機體內肌肉纖維組織,從而降低衰老對肌肉纖維突觸帶來的影響。而研究中心也通過小鼠體內外試驗,證實了白藜蘆醇的這種抗衰老的功效,通過對小鼠體內外試驗與低卡飲食、合理運動對大腦衰老的作用相比,發現白藜蘆醇具有同樣的延緩大腦衰老的功效,作用機理是對大腦神經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也因此,美國將白藜蘆醇列入“100種最有效的抗衰老物質之一”,并且在保健品行業中被廣泛應用。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對身體保健的重視,白藜蘆醇的保健功效也逐步被人們挖掘并使用。經常攝入花生或者花生制品能夠有效緩解心血管損傷以及降低血脂。白藜蘆醇能夠降低血清中脂質的含量,從而提高肝臟的代謝效果,而白藜蘆醇作為抗氧化劑能夠有效舒張血管,抑制血管細胞的組織因子以及細胞質的異常表達,抗擊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發展;有效抑制血漿中甘油三酯的濃度以及血小板的凝集,從而有效對抗動脈粥樣硬化和血栓等疾病。
美國宇航局已經將花生作為指定航天食品;在日本,白藜蘆醇作為食品添加劑被廣泛使用;美國及加拿大都有銷售富含白藜蘆醇的保健產品;而我國也已經將白藜蘆醇提物提取物應用于降脂、美容、減肥的天然保健品中,還有一些單純的保健功效的保健食品的主要成分也是白藜蘆醇。
白藜蘆醇具有多種生物功效,能夠有效對抗腫瘤、心腦血管疾病以及調節人體免疫系統、保護肝臟等。目前,世界多個國家已經將白藜蘆醇廣泛應用在醫藥、保健品、化妝品等多個行業中。我們應該加快對于白藜蘆醇植物資源的開發,對于富含白藜蘆醇的植物資源應該及時挖掘并且大規模栽培,使其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白藜蘆醇的生物功效多種多樣,但是對其研究很多都是集中在分子細胞水平,在臨床中的應用研究還比較少,所以未來應該在臨床應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進行探究,明確其具體功效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