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博
(洛陽市環境監控中心 河南洛陽 471000)
近年來,隨著機動車產能的提高推動了經濟的發展,機動車保有量的大幅增長所帶來的環境問題也越來越引起政府和人民群眾的關注。機動車排放污染在大氣排放污染中的比重越來越高,它直接影響生態保護、科學綠色發展進程,給人民群眾身體健康也帶來了巨大危害。
隨著環境保護工作的深入推進,國家相關管理機構和部門出臺了一系列的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有關政策法規,不斷更新更加嚴格的機動車排放新標準,在控制大氣污染,改善城市環境,提高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的監管水平,切實加強機動車排氣監督管理工作上做出了巨大努力。各地也結合具體工作,不斷加強機動車尾氣監測和監督管理工作,特別是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建設信息化管理系統、平臺,不斷優化管理水平、提升監管能力和監管質量。
從國家層面來看,國家制定的在用車排放新標準,印發了全國機動車環境管理能力建設標準要求,整治將逐步建設一個機算機網絡覆蓋監管系統平臺和工況環保檢測站的控制監管系統,為實施機動車環境管理服務,也為環保決策提供技術保障。當前主流的機動車排氣監管信息系統主要是針對環保領域機動車排氣污染監督管理工作要求而立項開發。通過計算機網絡技術將尾氣監控中心與各機動車檢測機構的前端排氣污染檢測工位、設備實施聯網,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機動車尾氣數據監控與信息管理的系統。系統通過對前端檢測數據的比對應用,結合實時上傳的視頻、圖像,完成數據采集、分析、管理、應用等工作,整合實現新車管理、車輛工況管理、路檢執法、抽檢管理、維修管理、在用車監管、淘汰報廢等機動車污染綜合管理功能,保證在用車的達標使用,加速老舊車輛的更新淘汰,為機動車污染防治的各項措施提供有效平臺和載體,為環保部門監督管理工作提供科學依據和決策支持。
(1)政策法規設計不協調,影響實際工作效果。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在制定和實施過程中存在對車輛監測、管理實際工作中的困難考慮不足的問題,環保、公安、質監、發改等部門難以形成工作合力。在下一步工作中需要結合各地實際,進行必要調整,確保政策落地。
(2)信息共享度低,工作效率不高。當前在用信息系統普遍存在車輛基本信息數據對接困難問題。環保部與公安部共同出臺了政策文件,但由于公民信息、車輛信息部分字段涉密問題,相關信息難以有效清洗和共享,信息共享困難。如車輛到檢測站后,無法通過掃描車牌,讀取公安網車輛信息數據,將檢測后將檢測結果寫入車輛信息與公安網數據庫共享。只能通過手動輸入,增加了工作量,減低了工作效率。同時,公安網絡的車輛信息中沒有環保檢測結果,將導致交警部門在道路執法中讀取的車輛信息數據不包含車輛環檢結果,區域道路限行與交警部門執法依據不足。對此問題在可鞏固公安審批,或從技術上考慮可借檢測站車輛安檢系統的車輛信息數據端口,將車輛信息數據共享加以解決。
(3)區域性、針對性不強,管理效果不佳。我國是發展中國家,在經濟、科技發展上還明顯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且各地發展不均衡,客觀上地方經濟能力存在明顯差異,燃油標準實施和體系標準的使用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存在相當大的難度,在設計相關管理系統時需要結合當地實際充分考慮客觀因素,以保證監管效果和管理工作嚴肅性。
2 目前,我國相關部門采取各種措施控制機動車污染物排放,隨著相關工作向縱深推進,生態保護、綠色發展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工作的重心也主要圍繞控制新車與在用車排放、提升燃油品質、優化交通管理、創新發展公共交通等方面來進行。針對當前機動車污染物排放控制工作,作者認為除加強信息化管理系統建設外,還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提高新車準入標準,進一步完善在用車檢測和管理制度,加強源頭控制,提高新車質量,在新車定型、生產質量、排放標準上下功夫,嚴把出廠、銷售等換屆的監督管理,嚴格執行國家標準,重點加強在用車路檢執法、檢測站點管理上下功夫,從新車和在用車兩方面著手,切實降低機動車污染物排放量;
(2)提升交通道路規劃水平,進一步優化交通管理體系,結合汽車行業發展趨勢,戰略性開展城市路網規劃工作,同時對現有交通路網進行合理調整,切實解決交通擁堵問題,在保障人民群眾出行和路權的同時,為車輛使用創造良好環境;
(3)提升油品質量,開發新能源,節約能耗、降低污染。通過科技創新,不斷優化提煉技術,提升新能源綜合開發利用水平,真正實現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
(4)通過激勵政策和管控措施以及經濟手段,引導汽車生產制造企業和消費者共同遏制尾氣排放污染。進一步完善管理體制,加大宣傳力度,增強社會公眾環保意識;
(5)大力發展公共交通體系,通過多元化的公共服務體系,以降低交通擁堵、降低污染、節約社會運力成本。一方面采取限行、限號等管控措施進行分流,另一方面要倡導綠色健康的生活理念,鼓勵發展共享交通、公共交通。此外,要大力推行智能交通服務體系建設,通過先進的信息技術、數據傳輸技術、電子控制技術對整個交管系統的運用,優化城市區域交通流量分配,降低城市機動車排放污染。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群眾對環境質量提升的內在需求不斷提高,環境空氣質量現狀顯然已不能滿足社會需求,矛盾凸顯。我國機動車產銷量已躍居世界第一,機動車尾氣污染貢獻比重不斷提高,治理尾氣污染已成為環境保護和大氣污染治理工作的重要部分。近一段時期,國家相關部門采取了逐步提高標準、鼓勵清潔能源、強制檢測、強制維修、區別限行等管理手段進行排放總量控制和逐步淘汰高污染、高能耗機動車,治理成果也已逐步顯現。但是,我們也應清醒的看到,要確保治理成果,還需要政策和法律不斷調整和完善,還需要管理方式的不斷轉變和提升,還需要技術水平的不斷創新和突破,最終真正實現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