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光惠
(重慶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重慶渝北 401120)
當前城市軌道交通是我國交通網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和其他交通方式相比,其具有獨特的優勢,對其進行規劃十分重要,會影響到其功能的發揮。然而實際情況是,我國在城市軌道交通規劃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以及問題,使得其無法和城市土地實現協調的發展,這對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具有不利影響。因此,當前需要加強規劃工作,針對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的規劃方法,提升規劃的科學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促進軌道交通的發展。
在編制階段,因為主體上的差異,使得軌道交通規劃和用地規劃之間存在互動性不足的問題。通常對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的時間都是幾年進行一次,在新城區,軌道交通下線路和車站規劃控制通常都是在用地控制性詳細規劃之前進行的,在編制詳細規劃時,并未依據新的用地規劃進行相應的調整,只是單一的落實專項規劃中已經規劃控制的車站和線路,這就使得規劃和用地規劃之間沒有進行有機結合[1]。
因為在前期缺乏規劃控制,使得車站建設完成之后,和其他交通方式接駁的過程中存在協調比較困難的問題,這對軌道交通的發展具有消極影響,不能充分發揮出其應有的功能作用。
對當前重慶主城區的軌道交通客流統計,發現一些路線核心區段時常都是較為擁擠的。如1號線歇臺子一兩路口段;2號線謝家灣一大坪段;3號線南坪一紅旗河溝段,這些區段在高峰時間段下運能已經飽和,每個斷面平均每年接待的客流量大于15萬人次,平均立席密度已經大于5人/m2。3號線在高峰時段中飽和度已經到1.39,擁擠情況更加顯著,這就影響了乘客乘坐的舒適程度。
在那些已經投入運用的車站中,可以看到那些主要的商圈和周圍區域、大型交通樞紐等地方的進出站客流量很大,每天都有五萬人次進出站,南坪站以及觀音橋站的人次數量更是超過了十萬,一些站點在高峰時段也開始實行限流對策,觀音橋站原來的車站規模不大,當前新展廳的改造擴建工程也已經完成。現階段,運營中的一些軌道交通站點都存在一些顯著的問題,如,站內設施配套較差、出入口數量不符合需求、換乘通道寬度不足且距離比較遠、站臺規模不大等,這些都對站點內的客流組織帶去了難度,有比較大的安全隱患,需要對站內的設置進行改造。換乘站點的客流量一般都很多,一些換乘通道和樓梯電梯就一直在擁擠的狀態下,站臺客流滯留問題比較嚴重,這就需要對不能滿足要求的站點進行改造擴建。
在城市軌道交通的規劃中,有很多因素會對其產生影響,比如,財政情況、職住平衡、地形特征以及結構體系等,這就使得各個城市的軌道交通相關方面內容都存在差異,體現在軌道制式、換乘組織、軌道線網布局方式以及運營模式等。規劃工作目的就是要給決策提供服務,且總結之前的規劃經驗以及教訓,為之后的規劃工作提供指導和參考。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總里程是全球排名第一的,然而就國內城市軌道交通規劃研究方面而言,和發達國家之間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只是起步階段,一些理論知識是借鑒發達國家的軌道系統中獲得的,如果只是簡單的把這些理論運用到國內城市軌道交通規劃中,不進行相應的調整,那么就會出現和城市軌道交通發展不符的問題,這就要求結合階段落實規劃,制定相應的評價體系。
軌道交通在不斷的發展,這也讓交通樞紐和沿線聚集的人口不斷增加,不斷有新的經濟區域生成,對周圍功能空間的需求也越來越多,這就要求軌道和沿線開發并不能一成不變,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通過開發新功能空間,形成新時空關系,進而滿足特定時間場域范圍內的發展需要。在建設完住宅區和其他供給設施前,還不能有效的吸引人們來此聚集,人口密度較低,但是住宅區建成后,隨著配套供給設施的不斷健全,入住人口也會越來越多,對商業實施的需要也不斷增加,因此,車站周圍街區的土地利用也要確保是合理的,需要結合階段和需求的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落實和調整,要堅持交通和城市空間之間的合理協調發展。這就需要在城軌交通和城市用地一體化開發的過程中,要加強一體化的規劃,做好預先的控制工作,進而讓交通功能能夠和城市功能以及空間之間實現有效的結合發展,促進公共交通服務質量和效果的提升,還能夠有效的減少政府在財政方面的負擔[2]。同步促進城市公共交通網絡和土地開發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不僅能夠對城市的形態進行優化,讓交通和其他系統有效的結合,提升城市時空協調程度,高效的利用交通網絡資源;另外,對沿線進行全面的開發,能夠讓地產的價值得到提升,促進經濟效益的提升,讓交通網絡外部收益實現內部化,對這些收益進行科學的分配,確保相關方的利益,實現多方共贏。
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很多城市都認識到城市軌道交通的重要性,并且加強了對其的建設,然而因為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規,使得在實際工作落實中受到了限制。要想讓規劃能夠順利的發展,對相關法律法規建設加大力度是不可缺少的,需要結合城軌交通系統的特點,有效的進行規劃工作,確保規劃的科學性、合理性以及可行性,和城市化的發展需要相適應[3]。
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以往的規劃理論、思想以及技術都無法滿足當前發展的需要,這就需要做出改變,樹立新的規劃思想,堅持對規劃技術進行創新,構建有效的綜合交通體系,以城市軌道交通為主,輔助其他交通方式;在規劃中需要注重大的交通樞紐以及選址,把樞紐當做連接媒介,讓相關交通系統之間能夠實現有效的銜接;城軌需要把“站到站”當做出行的主要模式,確保城市軌道交通能夠高效的進行運用,在這一前提下,要提升其靈活性,促進總體出行效率的提升。
軌道交通擁有的技術和時空經濟特性,使得其可以有效的和大城市的需求變化相適應。其和城市形態之間形成了互動機制,即利用軌道交通的空間、時間以及時空關系增益性,對使用者和區域的可達性進行改變;這樣就可以有效的對城市土地利用進行改變,包括密度和維度方面,因此,需要沿著不同方向做出相應的調整,在水平方向上沿著線路緊湊,有序的進行擴展,在垂直方向,就要以軌道樞紐為中心進行有效的開發,要滿足高密度以及立體的要求。依靠這一機制建立軌道經濟區域,能夠有效的緩解時空的關系及矛盾,促進城市場域的立體擴展,促進城市更好的發展。
城市整體規劃內容主要就是在一個特定階段中,對和城市有關的相關內容進行方總體部署以及落實,如,發展性質、目標、規模、土地規劃、空間布局、其它有關事項[4]。軌道交通是城市交通規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其進行規劃時需要站在城市總體規劃視覺層面上對其規劃給城市發展帶去的有利影響和作用,做出合理的判斷,城市整體規劃以及軌道交通規劃之間只有做到良好的互動,才能更好的和諧發展,這在其他基礎設施和城市發展綜合統籌中也可以看到。然而這一統籌考慮方法存在一些問題,就是過于追求二者的終期目標,但是卻沒有認識到城市軌道交通和城市開發間的不同。就是說二者在互動的前提下,對結果進行了規劃,然而對于落實過程卻沒有注意,沒有意識到過程會給結果帶去的影響。城軌交通的開發以及落實、城市道路等一些重大設施建設為城市的開發奠定了基礎,然而其建設也有獨特性,所以,過去的帶路促進城市發展的思維方式并不是都適合在當前使用。
綜上所述,城市軌道交通對城市交通發展、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為了讓其功能作用能夠得到更好的發揮,就需要加強對其的規劃,提升規劃的科學性、合理性以及可行性,滿足城市發展的需要,為人們的出行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