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超
(中設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南京 210000)
高速公路的建設是一個龐大的工程,其中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問題,而高速公路的路線設計也遵循著經濟,環保,安全的基本原則。隨著自然環境的逐步惡化,人們越來越意識到環境保護在未來工程建設中考慮的比重越來越大,本文著重講述如何將環境保護融入到高速公路的路線設計中去。
高速公路的建設是一個十分龐大的工程,其中不可避免的破壞當地植被,破壞動物棲息地,割裂公路兩旁的生態系統。因此環境保護融入高速公路的建設中就顯得勢在必行,然而在線路規劃中,環境因素也成為在高速公路路線規劃中必須要考慮的重中之重。從一開始,就把環境保護做為重要的參考指標,來進行對線路的規劃。畢竟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也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然而這種影響是長期穩定的,在接下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將對沿路兩旁的自然環境有持續性影響,這種影響有可能是好的有益的,也有可能是負面的。我們要正視高速公路所帶來的各種影響,盡可能的把對這些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
環境保護有人文環境保護和自然環境保護,因此,必須掌握當地的環境資料,以及土壤樣本,多與文化部門保持溝通,盡可能規避掉可能出現的風險。
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建設的步伐不斷加快,在初期的粗放式經濟發展的階段,企業的發展都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帶來的所謂的高速發展。直到各大主要城市被霧霾所籠罩。被破壞的環境暴露在公眾的視野之下。政府和企業才認識到環境對人們生活水平的重要影響。因此,環境的保護工作被人們越來越受到重視。人們逐漸意識到不僅僅是要進行環境保護,更是要在各種工程的設計之初就把環保要素。做為重要的參考指標融入到設計,建設和后期維護當中去。然而在高速公路的建設中避免不了要對地面景觀造成一定的破壞,這就對當地生態系統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例如北京地區,近年來造成的霧霾,也是因為大量能夠凈化空氣的植被被破壞,空氣凈化功能達到了一定閾值。進而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巨大損失,因此,在規劃高速公路線路的時候,我們應該認識到環境的重要性。把其作為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參考指標,合理的做出規劃。
在進行高速公路選線的時候,工作人員應當遵循環境避讓原則。在自然環境脆弱的地區盡量避開一些重要的自然資源。應當把環境避讓原則融入到線路設計中去。在設計思想上體現出環境保護的要素,從源頭上解決環境保護問題。把環境保護和設計理念相結合,運用到設計當中去。在每一個細節都要體現環保的設計理念。不應當只是在這些方面,在工程建設方面,后期維護方面都要滲透進環保的思想,讓我國的高速公路建設和自然環境有機的融合在一起。
在進行高速公路布局設計的時候。應當循序公路安全原則。進行必要的土質檢測和低下巖層檢測,確定所選線路的地質情況符合要求,沒有沉降的風險。同樣的應該考慮周邊的自然環境,盡量避開險峰、高山。因為這樣地區容易出現山頂滾石,以及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所以,在高速公路路線設計的時候要充分考慮當地的自然環境,地理地貌。避開峻峰河流,等事故多發的地區。既保證路線的盡可能趨向于直線,同時又保證足夠的安全性。只有這樣才能設計出合理的高速公路線路來。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多山國家,地域面積也十分巨大,因此地貌環境復雜多變。正是因為這些,才增加了高速公路的路線設計難度,給高速公路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挑戰,增加了建筑成本。在這用復雜的情況之下,高速公路路線設計也必須遵守各種原則,確保設計出一條合理的高速公路來。者進行各種勘測和設計的時候,也會設計平曲線,如果平曲線的設計指標過高的話,就會造成公路建設工程中出現深挖溝和填土工程量巨大的弊端。因此在設計之初就要結合實地勘測,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平曲線半徑,同時應當照顧到與周邊地形地貌的吻合程度,避免突兀的設計造成公路與自然的不協調。正是對平曲線指標的控制,不至于造成開挖工程的大規模開展,進一步避免了對環境的破壞。因此再設計高速公路線路的時候,除了考慮路線規劃以外,也要考慮到相關路段工程的進展情況,盡量用設計上的技巧來規避掉施工工程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對環境深層次的傷害上來。由此,掌握科學的平面線設計技巧,有助于降低環境的破壞程度,為保護環境在源頭上給出解決方案。
地表景觀作為自然環境中最常見的表現形式,它是多種多樣的,在高速公路路線的規劃設計中,我們必須對其有所詳細了解,其中包括林地,草地,耕地,濕地,等諸多地形地貌。由于山地地形較為復雜,且多沿山腳選擇線路,因此造成農田被占用;同時對土壤資源缺乏地區多需進行農田取土;部分地區林木豐富。在以上位置設計線路,常造成農田退化,林木受損。除植物和林地資源外,對動物也會產生嚴重影響。線路附近動物棲息地會出現持續減少,嚴重影響生物多樣性。對生態較為敏感的地區,例如高原凍土、戈壁沙漠,都會產生嚴重影響。部分建設甚至造成無法挽回的巨大損失,嚴重影響附近居民正常生活,造成各種不便。高速公路的修建必將暫時破壞這些地方的生態環境。作為高速公路的路線設計者而言,就要在保證兩地高速公路的距離適當的情況下,根據不同地貌恢復重建的難易程度,作出最符合生態環境的決策。
因此在面對復雜多變的自然環境時候我們盡可能去避開那些珍貴的自然資源。如果實在無法避開,那么如果能夠合理的運用高速公路建設中遇到的新方法,比如建設高架橋。盡可能把對自然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為我們的后世子孫謀取福利。
我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并不是每一個地方都適合建設高速公路,因此更需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做出合理的規劃。因此地形就顯得尤為重要,了解當地的地形結構,按照山脈走勢,逢水架橋,遇山開洞。來進行高速公路路線設計。然而,最好的設計方式就是按照舊有的省道,國道來規劃當地的高速公路網絡,畢竟省道和國道都是經過合理布局的,它們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從路線規劃上來看,雖然并不適用兩點之間直線最短這條定律。誠然,高速公路又是連接兩個地點之間最為快捷的交通路徑,它摒棄了多余的岔路口,多余的節點。因此,盡可能的趨向于一條直線。用相對較短的距離連接兩個地點。
然而在規劃的時候又需要照顧到當地人文環境,一些重要的人文環境,比如名山古寺,園林建筑等像這些有著豐厚歷史底蘊的古建筑群,規劃線路時候是更應該小心謹慎,盡可能遠離這些區域。關于自然環境方面的考慮也必須得到重視,要充分掌握自然環境信息。其中有些自然環境不容易得到復原,這時候就需要作出取舍。不能以犧牲后代人幸福的代價來建造高速公路。我們更應該時刻清醒的認識到這一點。才能最終確定合理的路線。
高速公路的路線設計因為有著保護環境的要求,因此不是一個學科就能夠勝任的,根據設計要求,不僅僅需要設計方面的高技術人才,還需要環境保護,人文環境等諸多學科人才的共同努力。
高速公路路線設計不是簡單的在兩點之間畫一條線。它不僅僅需要擁有各個學科頂尖實力的技術人員通力合作,更需要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充分運用高精尖的現代化技術進行精確演算。必要時候可以運用大數據和高性能的計算機進行三維建模。在復雜的山地環境中,尋找出最符合要求的路線。這就需要企業進行資源的整合。各個部門要進行有效的配合,比如,需要工程造價部門給出環境方面的具體投資指標,為線路設計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也需要自然環境部們制定出適合開發的路線信息,以便于能夠在線路設計的時候充分考量當地的資源環境。找出一條適合當地發展,對當地環境影響較小高速公路設計線路。同樣也需要環境監測們提供沿路周邊的環境監測數據,盡量避免在環境容易破壞而又不容易恢復的地區進行線路規劃。只有在各個學科人才和部門的共同努力下,高速公路的路線設計才會符合要求,才能設計出一條環保的高速公路出來。
應當注意到的是工程施方案對環境有著非常重要影響,而路線設計環節又對工程施工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就是路線設計決定著工程施工方案,工程施工方案決定著環境的破壞程度。可見在路線設計環節同樣應該考慮到在工程施工環節可能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例如,在多山地段進行路線選擇的時候,面對一座巍峨的山峰,有兩條高速公路路線設計方案。一條是直接隧道穿過的線路方案,一條是選擇繞過這座山峰的線路方案。這種時候,線路的選擇直接影響著施工方案的選擇。可見選擇一條對環境影響較小的施工方案就會顯得很有必要,這就體現在高速公路路線設計環節對工程施工方案的考量上。
高速公路的路線設計需要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進行論證和實施,而其中需要對當地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進行必要的調查,掌握其重要信息。做為高速公路路線設計的重要參考依據。然后,進行多學科相互交流,明確各種設計方案的利弊得失,同時也應當考慮到工程施工方案對環境的破壞程度,最終敲定最適合的路線設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