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 媛,何 月
(佛山市順德區質量技術監督標準與編碼所,廣東 佛山 528300)
食品安全標準作為重要的執法依據,我國在2013年就已經啟動清理整合食品安全標準的工作,從而實現對食品質量、食品衛生、食品安全等一系列標準的合理整合與分析,解決食品安全標準體系的矛盾、重復、交叉以及空白等問題,根據我國國情初步構建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并將其應用于執法實踐。但當下我國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并不完善,加快其構建速度是新形勢下做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關鍵所在。
現有的體系囊括了行業與部門等多個方面的標準。從制訂標準的層面看,行業標準、部門標準側重食品質量的提高,所以一些指標和食品安全標準有矛盾,標準之間沒能達到統一,一些食品陷入多個要求、多個標準和多方管理的困境,不利于安全標準在食品生產經營與安全管理環節的實際應用。
雖然在國內與食品安全標準相關的體系有很多,但缺乏系統性,很多標準都是零散的,沒有形成完善的體系,導致在制訂食品安全標準和標準管理體系時缺少宏觀調控手段的支持,標準覆蓋不均勻,沒有突出重點。在我國現有食品安全標準體系中,那些無法滿足新形勢新要求的標準沒有得到及時廢止、調整或修訂,還有一些標準急需補充[1]。
在食品安全標準制訂環節中,國內更偏向于對生產落后、技術不高情況的遷就,再加上缺乏有效的復審標準、標齡過長,導致很多安全標準都明顯差于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水平,這也成為國內食品安全質量受到影響的因素之一。
我國食品安全標準難執行是不爭的事實,對食品安全標準體系缺乏有效的宣傳,導致標準的制訂和實施相互脫離。加上監管力度也不足,尤其是對一些強制性執行的監管處于低效甚至無效的狀態,未能充分發揮食品安全標準體系應有的作用。
現有標準中存在強制性的內容應及時清理,比較并分析有關于食品安全指標的標準,重新審核存在重復、矛盾與交叉等問題的標準,及時清理標齡較長、無法滿足發展所需的標準,廢除陳舊標準,統一制訂科學的新標準。例如,通過食品安全標準會商機制的建立健全,同時對應部門積極地配合,才可以滿足有效的清理處理。食品產業鏈和食品的生產、加工、運輸、銷售等聯系密切,每一個階段都要有部門負責管理,各機構部門充分合作,一起研究構建我國食品安全標準體系的問題,確定工作目標,分解任務,進一步明確分工,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確保有序推進我國食品安全標準體系的構建。
①建立對應的限量標準體系,實現對農藥、污染物、致病性微生物等的有效限制,并且基于限量,對檢驗的方法做好完善處理[2]。②建立食品添加劑對應的標準體系。如針對食品添加劑的檢測與質量標準做好相應的補充,并且通過合理有效的分析,從而對非食用化學物質可能性的添加方法進行分析。③對于食品安全產品的標準做好相應的補充,針對大眾普遍消費食品優先制訂強制性的安全指標,包括米、面、肉、蛋、油、果蔬、調味品以及飲料等。④快速清理我國現行食品包裝材料的安全標準,加強研究食品包裝材料,并做好風險評估工作,注重對生產控制規范、檢查方法標準等進行完善,特別是對于食品生產過程的安全標準,要注意明確生產者、加工者的合理控制,并且將對微生物致病菌以及有毒有害物質的控制加以凸顯,最大限度地減少食品中的有害因素。⑤建立健全無公害食品、有機食品等一系列的過程控制標準、認證標準,不僅可以實現特色食品的食品全覆蓋,也有利于安全監管水平的持續提高。
構建我國食品安全標準體系是系統性工程,需要國家各部門乃至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和支持,標準化權威管理機構發揮主導作用顯得尤為重要。我國是WTO成員國,為增強食品國際競爭力、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我國必須嚴格履行入世承諾,其中有關于食品安全的承諾有TBT(技術性貿易壁壘協議)和SPS(實施動植物衛生檢疫措施協議)。例如對于食品安全而言,SPS正式承認CAC(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制訂的標準、準則、建議,所以我國務必要主動參加制訂國際食品安全標準的活動,大力采用國際食品安全標準,涉及CAC、OIE、IPPC標準以及發達國家的食品安全標準,同時注重考慮我國食品經營規模小、分散的情況,立足國情制訂過渡性的食品安全標準、分級標準。
我國政府部門和行業應投入更多人財物等資源大力宣傳食品安全標準,讓食品生產者、加工者、銷售者等認識遵照標準是應盡的義務,有助于拓展發展空間,構建名牌效應,提高國際知名度,以便更自覺地遵守食品安全標準,保證標準體系的順利實施。與此同時,建立并落實食品召回制度,一旦發生安全事件,迅速開啟食品安全應急預案,最大限度地降低損失,致力于從公眾宣講教育、培養專業人才等方面普及食品安全知識,強化監管[3]。
除此以外,①積極借鑒國際科技力量,加強對外溝通交流和協作,改變我國食品安全檢驗滯后的局勢,完善軟硬件建設,提高食品檢測能力和檢驗水平。②學習歐美發達國家分析食品安全風險和先進預警技術,建立與我國國情相符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模型、主要危害物監測基本數據庫,基于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實現生產、加工、運輸、銷售等環節的監控、溯源。③加大食品安全標準實施力度,依法從嚴從重打擊食品制假、摻假、售假等行為,取締無照經營、黑窩點,嚴格上報,健全食品安全責任追究制度,對于影響大的、惡劣的事故,堅決取消其生產者經營食品的資格。
制訂食品安全標準化綜合體系是保證我國食品安全最有效的方法,應積極整合現行食品安全標準,加快制訂修訂步伐,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同時立足我國國情和國際食品安全標準接軌,加強食品安全標準的宣傳與監管,促進其應用、實施,從而對我國食品產品結構實施戰略性調整,讓標準說話,為食品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確保大眾的身體健康、生命安全,推動我國食品貿易全球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