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晏縣青海湖鄉獸醫站,海晏 812200)
支原體既不屬于病毒也不屬于細菌,是介于二者之間的一種病原微生物,常稱為霉形體。其繁殖形式多種多樣,細胞柔軟,呈高度多形性,能通過0.22μm的細菌濾器[1]。它是目前為止能在人工培養基上培養的微生物,支原體有100多個種和屬,大多數的支原體是兼性厭氧菌。牛支原體在體外人工培養生長需要的營養比較多,常需要添加血清和酵母的浸出液等。而且在厭氧條件下生長比較好,能在固體培養基上長出來結構清晰的大菌落。
牛支原體病通常是通過呼吸道感染易感動物,在感染牛的氣管和支氣管以及細支氣管末梢的黏膜上附著并生長繁殖,引起牛的發病,還能夠通過血液循環進入身體的其他部位引起其他部位的炎癥,通常能引起炎癥的部位有呼吸道、泌尿生殖道和關節、乳房等。
通常能夠引起多部位的發病,導致病牛的不同部位表現出臨床癥狀。常引起的炎癥發病部位有肺部、耳內、關節和結膜等部位。
這是病牛感染支原體后最常發病的部位,發生肺炎時的病牛表現為食欲下降,消瘦,體溫升高和咳嗽,還有流鼻液的情況,呼吸不暢,呼吸加快加深。肺區聽診有非常明顯的呼吸音和濕羅音,還夾雜著一些肺泡破裂音。
支原體感染引起的中耳炎表現為耳朵下垂、搖晃腦袋和摩擦耳朵,感染加重至單側或兩側鼓膜時,會出現化膿灶,從耳道中流出濃汁[2]。中耳炎常會出現后遺癥,表現為中耳內部的前庭窩神經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傷,導致飲食困難和發育不良,還可能表現為共濟失調。
支原體感染引起的關節炎主要是導致病牛的關節腫大,出現跛行和疼痛。
結膜炎主要表現為結膜的潮紅,嚴重可以導致眼睛不能睜開和失明。
支原體病的病變以肺部病變最為明顯,在肺臟的表面可以見到有白色、圓形的結節,結節干燥。肺臟的顏色變紅,肺部塌陷等癥狀,有的肺臟發生肉樣變,質地變硬,沒有彈性,肺間質變寬且有大理石樣的變化。隨著病情的發展,肺葉出現干酪樣的壞死灶,還有支氣管擴張的情況。除了肺部病變,還可見在胸膜上也有病變,胸膜增厚,甚至有部分地方與肺臟粘連。心包內有大量的積液,積液呈現黃色。支氣管和喉頭也出現有血液或黃色的粘性液體。中耳炎的病變一般是單側或雙側的耳鼓膜出現化膿灶,且不斷有濃汁從耳道中流出。關節炎病變一般是在關節周圍的軟組織有可見的干酪樣的壞死,在關節腔內常有大量積液。結膜炎病變的在眼結膜內可見有漿液性和黏膿性的液體。
本病的診斷通過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即可以做出初步診斷。確診需要通過實驗室技術,通過采集發病牛的體液分泌物進行人工平板培養,根據培養結果經鑒定即可確診為支原體病。
本病的預防可以使用支原體疫苗,但由于只是美國研制出來的疫苗,而且效果還不理想,達不到有效的保護力,只是能降低發病時肺部的損傷。因此,防控還需要加強飼養管理水平,定期對牛場進行清掃和消毒工作。病且最好能夠做到自繁自養的模式,如需引種,則應該進行嚴格檢疫并隔離觀察。確保健康后才可以混群飼養。另外就是要加強營養,降低飼養密度,減少各種應激因素對牛的刺激,提高牛群機體的免疫力。
常使用的能夠對支原體有效的抗生素有四環素類藥物,替米考星、大觀霉素、泰樂菌素、泰妙菌素等。抗生素需要肌肉注射,口服效果較差。在治療支原體病的過程中,養殖場逐漸發現單一使用抗生素治療效果并不理想,而且治療的周期比較長,甚至是在治療后臨床癥狀消失,但病牛依然攜帶病原體,而且能夠向周圍環境中排毒。這就需要配合中藥進行治療,通常使用到的能夠對牛的支原體有效的中草藥有魚腥草、丁香、板藍根、透骨草、車前草、黃連、甘草、大黃、地膚子、黃柏等。有人[3]通過將這些敏感的中草藥制成方劑,主要有苦參、魚腥草、大黃、黃柏、透骨草、胡黃連、花椒、黃連等,制成的中藥方劑采用對比試驗和由四環素、鹽酸壯觀霉素、泰妙菌素等純抗生素組以及中西藥合并治療組對比,結果可見是中草藥治療組的效果最好。能夠較快速和徹底的治療牛支原體病。
[1] Nicholas and Ayling.Mycoplasma bovis: disease,diagnosis,and control [J].Res VetSci,2003,74(2):105-12.
[2] Fraixoz D,Fecteau G,Desrochers A,et al.Otitis media in dai ry calves: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15 cases(1987to2002) [J].Can Vet J,2004(45):661-666.
[3] 馬燁.牛支原體病的中西藥治療初步研究[D].銀川:寧夏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