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獸藥飼料監察所,貴陽 550003)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實施食品安全戰略,讓人民吃得放心。這充分體現食品安全是人類發展的基本保障和生存的基本需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人們接觸最多、需求量最大的食品尚屬畜產品,隨之相應畜產品的生產規模不斷提高,于是畜產品質量安全便成為保證食品安全的重要環節和關鍵環節,也是現代畜牧業建設的重要目標和任務。只有做好畜產品質量監管和管控,杜絕畜產品安全事件的發生,才能使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得到根本的保障,成為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動物疫病防治工作一直受到我國政府的高度重視,防治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尤其是有效控制人畜共患病的蔓延。但因我國地域面廣,動物品種繁多,畜產品市場管理不規范,基層防疫基礎水平有限等因素,致使基層動物疫病流行仍較嚴重,動物疫病嚴重影響了動物性食品的質量,危害了消費者利益。其原因為:一是養殖場環境污染,抗菌藥物長期添加劑濫用,導致不斷出現耐藥菌株,致使控制細菌性疾病的發生難度增加[1];二是畜禽并發病、繼發感染和混合感染的病例不斷增多;三是病原菌變異性增強,呈現舊病新面貌,引起非典型發病,出現診斷和有效防控難度不斷增加;四是畜禽并發病、繼發感染和混合感染的病例不斷增多。
一是環境污染對畜產品安全的影響,主要是工業“三廢”亂排亂放和農藥濫用,導致環境污染而影響畜產品安全。環境中有毒有害物質(如有毒金屬、氟及氟化物、芳香烴類等)通過食物鏈的流通,最后到達畜禽體內蓄積,致使動物性食品中環境污染物殘留量超標。加之部分養殖企業為了方便和節約成本,不按照養殖標準要求選址,養殖場選址在交通要道或化工企業附近,這也將造成有毒有害物質在其體內蓄積,成為被污染的畜產品[2]。二是藥物殘留對畜產品安全的影響。在飼養過程,有的養殖戶及養殖企業為了實現利潤最大化,達到防止疾病發生和減少動物死亡的目的,不顧國家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致使獸藥及違禁藥品的濫用,有的企業甚至出現直接給牲畜使用大劑量的獸藥以達到增加產量的目的[1];三是飼料生產企業對畜產品安全的影響。部分生產企業為提高市場占有率,增加市場銷量,降低養殖戶牲畜疫病的發病率,增加養殖效益的心理,長期在飼料中任意添加或增加抗生素等藥物成分和含量。
畜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不僅存在于畜禽養殖過程中,而在加工、運輸、銷售過程中也十分明顯。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衛生條件達不到標準、操作過程不夠規范導致的二次污染更為突出,很多個體屠宰點呈現污水橫流、臭氣熏天,豬肉胴體沾上糞水、蒼蠅等十分普遍的現象,畜產品污染嚴重[3]。以及一些加工技術落后、加工設備簡陋、加工環節不規范、加工人員衛生意識淡薄甚至身體條件不合格等情況,也將成為畜產品質量安全的又一隱患。
在流通環節中,由于缺乏配備專用冷藏運輸設備,極易出現畜產品被某種致病性微生物污染,主要以細菌、真菌、病毒的污染為主,以及運輸車輛未進行嚴格衛生消毒就投入使用,將造成新鮮食品的嚴重污染。同時,在運輸中的包裝不嚴格,甚至出現破損,塵土和空氣中微生物、化學的污染也比較顯著[2]。
目前,國家雖已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畜牧法》、《獸藥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但由于宣傳工作不到位、力度不大,貫徹落實不夠深入,日常工作中使用頻率低,致使養殖戶以及消費者的法規知識知曉率低、食品安全意識淡薄。
利益驅使使畜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的安全隱患顯得尤為明顯。在畜產品進行生產時,過量農藥化肥的使用,加工飼料獸藥生產不夠規范,飼料合格率低。加之部分養殖業選址建舍不符合國家標準要求,使用污染的水源水質,濫用獸藥的任意使用,造成獸藥殘留特別是磺胺類和抗生素殘留超標[4]。甚至少數企業還對不合格畜產品進行加工,如病、死畜禽加工熟食品出售,致使人類健康問題得不到保障,嚴重威脅到人類健康。
雖然我國對畜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方面頒布了系列法規文件,但條款較分散,有關畜產品安全的規定還需要進一步的完善、創新[5],難以實施有效、有力、科學與公正的管理努力,探索適合各地方具體實際情況的便于操作的實施細則。
我國畜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相對落后,質量標準法律效力不夠,一些涉及畜產品質量安全的法規,對生產保護較多,懲罰一般以罰款、沒收非法所得為主,至多取消營業執照,只對極個別社會危害極大的案犯實施刑罰。畜產品檢驗檢測機構技術落后,檢測項目單一,而且周期長、成本高,不能滿足實際需求[5]。同時基層大部分監督管理機構人員年齡結構老化、專業技術技能不夠高、業務素養低,尤其是鄉鎮、村級監管人員的文化素質較低,業務素質不夠強,而造成畜產品質量管理機構力量薄弱[6]。
縣級以上畜產品監管部門要積極指導鄉鎮和有關部門開展好普法活動,充分利用現代大數據網絡技術與平臺,以微信公眾號、微信群、電視、走訪、宣傳單等多種形式,積極開展畜產品質量安全知識和法律法規政策的宣傳教育,提高每一名畜產品生產者或參與者對其知法知責的知曉率,做到人人參與、人人知曉,自覺遵守發兩次犯規秉法自律、誠實守信。要加大執行力度,對查處的畜產品違法典型案件,要通過大數據平臺予以曝光,營造嚴管嚴打的輿情氛圍。農牧業等相關部門要通過媒體開辟畜產品安全生產、安全消費專欄,激活全社會關注支持畜產品安全監管工作的強大正能量。
《食品安全法》規定實行分段管理,實現了無縫隙銜接。這就要求樹立全程監管理念,健全產地環境管理、生產過程管控、收購儲運過程監管、包裝標識管理等基本規章制度[7]。探索建立主要畜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實現與加工、流通領域追溯體系的銜接。督促生產經營者認真執行安全間隔期、生產檔案記錄等制度,加強執法檢查和檢驗檢測,推動畜產品收購、儲存、運輸企業建立健全畜產品進貨查驗、質量追溯和召回等制度。農民專業合作社、收購儲運企業和畜產品批發市場、零售市場、加工企業實施以畜產品質量合格證明為基礎的畜產品產地準出、市場準入、誠信管理等監管制度,保障畜產品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銜接機制有效運行[8]。積極探索建立面向分散農戶和收購儲運主體的畜產品質量安全責任落實機制和管理模式。推進產銷銜接,形成一套科學管用的縣域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制度機制。
建立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田邊地角全覆蓋無盲區的監管體系,全面實現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網格化、網絡化。構建“企業對產品負責,政府監督企業”的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體系,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局面,建立起覆蓋全縣全域的縣、鄉、村三級監管工作機制[9]。扶持建立職責任務明確、考核體系完備的村級質量安全監管員隊伍,逐步完善村級服務站點。制訂縣、鄉、村三級監管人員專門培訓計劃,做到全員培訓,每名監管人員每年接受畜產品質量安全方面的集中專業培訓不少于40 學時[10-11]。
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要進一步擴大監測范圍,加大監測頻次,增加監測參數,健全監測網絡,向高水平檢測看齊,同時要強化監測結果利用,對不符合法律法規和標準要求的企業及產品,要及時移交司法機關追根溯源、一查到底,查明產地、來源和責任者,依法予以處理[12]。嚴格執行定點屠宰制度,加強定點屠宰場24 h監測檢驗工作和臺賬管理,堅決杜絕未經檢驗合格和病死畜禽肉流入市場。
[1] 王志琴,陳靜波,王軍.我國畜產品質量安全存在的問題及控制對策[J].草食家畜,2010(2):8-11.
[2] 劉才彬.淺析做好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J].中國畜禽種業,2017(3):8-9.
[3] 趙麗芬,張華.貴州省畜產品質量安全現狀及對策研究[J].貴州農業科學,2009,37(12):228-232.
[4] 蔡健榮.農畜產品無損檢測研究專題概述[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14(3):641-642.
[5] 陳柳梅,黃凱慧.畜產品質量安全現狀及針對性措施[J].中國畜禽種業,2017(8):23-24.
[6] 張元鑫,張雙翔,班明政,等.貴州省畜產品質量安全現狀與對策[J].貴州畜牧獸醫,2015,39(1):13-15.
[7] 馬愛進,孫寶忠,楊喜坡,等.我國畜產品質量安全現狀、問題及對策[J].中國食物與營養,2004(2):11-13.
[8] 王德明.論畜產品質量安全的現狀及管理措施[J].食品安全導刊,2015(27):31.
[9] 周光宏,徐幸蓮,湯曉艷.我國畜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現狀及發展對策[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0(6):5-8.
[10] 沈聯華,劉幫蘭.鄉鎮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現狀與措施[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6,32(6):47.
[11] 何春明,王文庶.昌寧縣柯街鎮畜產品安全現狀及對策措施芻議[J].獸醫導刊,2015(6):8-9.
[12] 史貴麗.畜產品質量安全的現狀及對策建議[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5(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