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棟
(中央美術學院 100102)
我們每個人每天都處于一個環境空間當中,城市環境空間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至關重要,不可取代的,人類活動的物質空間就是城市環境空間,所以城市環境空間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一個人的生活品質,一個城市的精髓之處就是城市環境空間,同時,一個城市最基本的特質和獨有的特色也是透過城市環境空間來體現的。[1]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為城市環境空間的不斷進步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力量和動力。[2]大學校園就是動力當中的一部分,它對于城市環境空間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城市環境空間這個大系統當中,大學校園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3~4]
城市居民都是在城市環境空間這個開放的空間體當中,進行著多種多樣的活動,城市環境空間時刻服務著大眾群體。公園、學校、停車場、街道、公共服務設施這些共同組成了人們賴以生存的城市環境空間。總體來說,城市環境空間是城市環境的精華、是大眾文化的載體,是地區特色的源泉。城市環境空間的整體質量深深影響著城市的綜合實力和居民的幸福指數。因此,強化城市環境空間的建設是關系到民生的大事。當城市環境空間的品質低下、公共設施配置不齊全時就容易引起社會動蕩,犯罪率也會持續上升。但是如果城市環境空間的品質優良,那么人們的生活品質上升,心情舒暢,社會自然也會安定。
大學校園是城市環境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空間規劃角度來說,大學校園、重要景點、名勝古跡、廣場、公園的分布都是有順序、布局和意義的。合理的空間規劃布局對于社會經濟文化和人民幸福指數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必須從宏觀角度、微觀角度全方位的把握好城市環境空間的規劃和建設。大學校園應當結合城市的規模、文化、做好城市環境空間的整體布局。從建筑理論角度和建筑文化角度看,建筑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它是一個時代的印記,是一個城市的靈魂,是一種藝術的體現。建筑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民族)的歷史,價值及其所屬地區的區域特征等在群體或個體建筑環境中的反映。建筑文化是由“內核”文化與“外緣”文化構成的。“內核”文化是長期積淀漸進形成的建筑物的本質,它是古老的、純色的發育完善且自生根的文化,在建筑學上這種內生延續的文化被稱為建筑文脈。文脈的形成是歷史沉積的結果,國外學者也將其稱為“歷史地段”。它具有意義上的凝聚性,關聯性或延續性,它是大量既往事件、時光和記憶等“文化因子”在建筑上的劃痕;而“外緣"建筑文化是新形成的建筑符號和建筑元素的表達,或對域外建筑理念的吸收和兼容,它是年輕的非純色的、正在發育中的一種移植文化。“內核”建筑文化具有強大的遞延能力,“外緣”建筑文化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
城市文化和文化力是城市軟實力的組成要素。在公共空間建設中,利用文化設施、文化活動及建筑藝術、環境藝術來表現城市文化主題特色,對提升環境文化品味和社會教養水平會起到潛移默化作用。大學校園建筑文化是建筑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學校自帶教育屬性,是文化學、美學、教育學的結合體。大學校園所體現出來的形態設計、空間布局、文化底蘊、風土人情對于城市環境空間的設計與布局有著深遠的意義。將大學校園的文化氣息融入到城市環境空間當中,將大學校園的文化性和精神性與城市環境空間的物質性結合在一起。給人一種情緒氛圍和環境氛圍,潛移默化的熏陶著人們。
大學校園所體現出來的建筑美學特征也是獨樹一幟,它保存了大量的文化藝術,反映了一個城市對于藝術,對于文化的追求。建筑美學是研究建筑與現實審美關系的一般規律的美學門類,是研究建筑領域中美學問題的科學。古典美學家把建筑列入藝術部類的首位,建筑和繪畫、雕塑合稱為三大造型藝術。因為大學校園的存在,城市環境空間的建筑美學特征才更加突出。
本文通過資料查閱和文獻研究,最終分析出了五個方面的大學校園對城市環境空間的作用,分別是滿足城市交通疏散、提高城市建筑設計、完善城市公共空間設計、提升城市文化氣息、滿足基本公共需求。[5~10]
(1)滿足城市交通疏散
隨著我們國家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推進,現代化大都市里的城市交通系統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城市交通的作用也日益加強。[11]但是,隨之而來的是一系列安全隱患。在上下班的高峰期,最容易造成城市交通擁堵現象,這對于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是一個巨大的困擾,最重要的是,這是一個隨時引爆的安全隱患。所以在上下班時的行人流量高峰期,城市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出臺應急交通疏散方案來緩解上下班城市交通擁堵的現象。制定科學地,合理的應急交通疏散方案是緩解交通擁堵現象的必然之選。但是,大家沒有發現其實大學校園對于城市交通疏散也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在大學校園的大門口,一般都會設有減速帶和紅綠燈,這對于交通擁堵現象有一定的緩解,而且減速度的設置也給安全駕駛上了一層保險。
(2)提高城市建筑設計
當下,阻礙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交通擁堵。建筑建設性破壞等都是阻礙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因素。大學校園作為城市形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城市環境空間資源的整合利用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大學校園與城市環境空間共生共融,互相影響,一起和諧發展。對改善城市環境空間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3)完善城市公共空間設計
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步伐,人們對于物質生活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對于城市公共空間環境的要求也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改變,一個良好的城市環境空間,除了滿足人們平時的生活所必須,更重要的是具備一定的文化氛圍和精神內涵。大學校園給城市環境空間帶來了更多的設計感,每個大學校園都有屬于自己的特色,這使得城市環境空間也更加具有活力和特色。
(4)提升城市文化氣息
說起文化,學校應該是最有文化的地方吧,還記得象牙塔,未央湖,無數學子向往夢想的地方。對于城市環境空間來說,大學校園的存在正好增添了城市的文化氣息。一個城市的文化氣息可以體現出這個城市的文化底蘊,居民精神世界,精神觀念。[12]
(5)滿足基本公共需求
人們生活在城市環境空間當中,城市環境空間滿足了人們的一切日常生活需求,周邊的醫院,學校,超市,交通對于人們來說都至關重要。
本文主要研究了大學校園對于城市環境空間的作用,首先對城市環境空間進行理論概述,進而從空間規劃、建筑理論、建筑文化、藝術美學等方面論述大學校園對城市環境空間的作用。研究表明對大學校園對于城市環境空間的作用主要有滿足城市交通疏散、提高城市建筑設計、完善城市公共空間設計、提升城市文化氣息,滿足基本公共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