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繼峰
(山西四建集團有限公司 山西太原 030012)
在實際情況中,“營改增”的實行,對于建筑行業來說,其在工程的造價方式和結構方面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從當前的形勢來看,建筑市場中所發生的經濟行為并沒有完善的約束機制來進行規范,導致建筑市場中的發展并不平衡。而“營改增”的實行,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建筑行業整體的平衡發展和進步,但是也會導致行業內部進行重新組合?!盃I改增”的實行對于房建工程造價造成了影響,因此建筑企業就必須要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
“營改增”,其實就是將原本的營業稅改成增值稅。一般來說,就是指將原本征收營業稅的應稅勞務、銷售不動產或者是轉讓無形資產等改征增值稅。“營改增”實行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規范稅制,并合理地設置稅制的要素,在保證增值稅能夠規范、合理運行的前提下,減輕行業的總體稅負。
在建筑行業中,“營改增”的實行,就導致建筑工程領域中原本的營業稅的定義發生了改變。“營改增”實行之后,建筑行業中原來的營業稅會由獨立計算變成在建筑工程工程造價的增值稅銷項稅額中進行計算。與此同時,營業稅中原來的稅金費率也發生了改變。對于城市維護建設稅、地方教育附加稅等稅種來說,也有原本的“固定標準征收”的方式變成了根據市場的波動來進行單獨的征收,或者是進行重新測算,從而形成一個新的費率。在“營改增”的費率制度中,不管是材料費、機械費,還是企業管理費,其征收標準都有了一定的調整。但是,建筑企業實際經營活動中的人工費、規費以及利潤卻沒有發生改變。
1.3.1 能夠完善稅收制度和稅制結構
從稅制的角度來看,增值稅和營業稅并行的制度,使得原有的增值稅抵扣鏈條遭到了破壞,從而影響到了增值稅的實際作用。從某個角度來說,增值稅具有“中性”的特征,而這種特征的存在,也有利于促進企業在公平競爭的過程中不斷發展和完善。但是,若是想要使得增值稅的這種“中性”得到充分發揮的前提,就是要保證增值稅的征稅范圍足夠寬廣,最好能夠包含著所有的服務和商品。只是,從當前的情況來看,現行的稅制中增值稅的征稅范圍卻比較小,從而導致增值稅的“中性”效應無法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但是,“營改增”的實行,卻使得原本的稅制結構和稅收制度得到了優化和完善。
1.3.2 能夠使得產業結構得到優化
在“營改增”實行之前,增值稅和營業稅是并存的。其中,增值稅主要在制造業中實行,而營業稅則是在服務業中實行。在這種情況下,雖然這兩個不同的稅種各自存在不同的稅負水平,但是卻仍然無法避免稅負不均衡的現象。而且,由于增值稅的稅負相對營業稅來說比較輕,所以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制造業與服務業之間出現了稅負水平差異。但是,“營改增”的實行,卻能夠使得現行的稅制得到完善,消除了重復征稅的現象。這樣也有利于促進三次產業的融合,有利于降低企業中的稅收成本,從而促使企業得到更好地發展。
從本質上來說,增值稅最大的特點就是具有“抵扣稅制”。當服務業改征增值稅之后,那么一部分的制造業在獲得服務的同時,還能夠進行進項增值稅的抵扣,從而使得企業的稅負得到降低。另外,“營改增”制度的實行,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重復征稅的現象,使得企業的市場空間得到了拓展,促進企業能夠進行分工細化。而且,“營改增”的實行,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商品和服務的出口競爭力,從而使得企業的綜合競爭力得到提高。
針對增值稅和營業稅來說,這兩者的本質性質是不一樣的。其中,營業稅是一種價內稅,而增值稅則是一種價外稅。當“營改增”的制度實行之后,房建工程中所涉及到的產品造價結構也將會發生一定的變化。“營改增”的實行,會導致建筑施工企業修改相應的定額標準,并制定新的有關建筑產品的造價結構體系。簡單來說,就是建筑施工企業需要重新修改相應的施工預算,并且合理地修改自身內部的企業定額,甚至有可能需要重新編制。因此,從微觀的角度來看,“營改增”的實行,也會導致房地產的價格發生改變。而從宏觀的角度來看,“營改增”的實行則會導致國家預算報價、國家基本建設投資等方面發生變化。而在產品造價體系方面,也將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在“營改增”實行之前,在實際的房建工程建設過程中,建筑企業一般都是把綜合稅率計算來當做是稅費計取的方式。而這里的稅率,在稅前造價中往往會占據著3.28~3.48%的比重。但是,在“營改增”實行之后,這種利用綜合稅率來計取稅費的方式卻已經不能夠再在房建工程項目中應用了。而且,在房建工程項目中,由于計稅主體、計稅方式等內容發生了改變,所以在房建工程項目中所運用的造價模式和計稅體系也必須要發生改變。如果建筑企業沒有根據房建工程項目的實際情況來制定科學、合理的增值稅稅率區間,那么招、投標工作也將會受到影響,從而影響到房建工程項目的報價。
在實際情況中,房建工程項目的成本預算與施工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都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實行“營改增”之后,房建工程造價的預算也需要將這些因素考慮進去。
比方說,有一個建筑材料供應商,在實行“營改增”之前,在經濟活動中所采用的稅收方式也就是傳統的增值稅稅收方式,那么這個供應商所承擔的稅額就是房建工程造價成本減去分包造價的3%。但是,在增值稅下,稅額的大小并不會包括含稅收入以及進項稅額。在這個時候,如果進項稅率超過了7%,那么工程造價的成本就會下降。而當“營改增”實行之后,如何才能夠更好地把控進項稅率超過7%,這不僅是建筑行業都非常關注的焦點,也是一大難點。因此,建筑企業就必須要加強對成本的控制,從而使得工程造價的實際作用得到提高。
對于建筑行業來說,“營改增”的實行,對于房建工程造價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因此,在現實情況中,工程造價體系的修改,也成為了非常重要的內容。在“營改增”實行之前,建筑行業中采用的稅費計取方式大都是綜合稅率法。從整體角度來說,采用綜合稅率來計取的稅費往往會占據總體工程造價的3.41%左右。但是,當“營改增”在建筑行業中推行之后,不管是計稅方式,還是課稅對象,甚至是計稅標準等方面,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而且,在“營改增”實行之后,造價模式也會進行相應的調整,要保證造價模式與制度相符,不然就會導致投標報價變得不規范,從而影響到建筑行業的穩定發展。
在建筑工程的實際施工過程中,其所存在的工程造價在人力、機械以及環境等各方面的造價權重存在差異。而增值稅在計算相關費用的時候,一般都會根據交易方的實際納稅規格和納稅的類型來針對產品進行含稅價格的換算。但是在工程造價中,機械和人力這兩大因素卻是非常復雜的。在這方面,合作方的納稅規格也是不一樣的。這樣一來,在實際的計算過程中,這些因素的造價權重也很難在一個比較穩定的數值當中進行估算,從而導致在實際的工程造價中,機械和人力方面的造價權重與造價預算之間相差比較大。因此,在“營改增”的背景下,之所以會導致實際施工成本升降不一致,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人力和機械在工程造價項目中所存在的造價權重的變化差異比較大。
總而言之,從當前的情況來看,“營改增”在建筑行業的推行,對于建筑行業中的工程造價來說,不僅僅只是機遇,還是重大的挑戰。“營改增”的實行,其目的就是為了完善稅制,減輕行業中的稅負,促進企業的發展。但是,在實際情況中,企業中的造價人員必須要充分地把控“營改增”對工程造價所帶來的影響,并積極地調整策略、制定合理的方法來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