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瑪吉
(青海省海北州祁連縣畜牧獸醫站,海北 810499)
藏羊衣原體病的流行特點呈區域性,常導致一個區域內的母羊發生流產,公羊出現睪丸炎等生殖系統障礙,影響養殖的經濟效益。并且衣原體是一種人畜共患病,嚴重危害人民群眾的健康。藏羊衣原體是高原地區常見的傳染病,可以造成多種動物患病。藏羊衣原體主要會感染患病羊的生殖道上皮細胞,從而造成母羊流產、弱胎以及死胎現象,公羊尿道炎、睪丸炎以及包皮炎等病癥,除了性功能的影響外,也會造成患病羊產生多發性關節炎、結膜炎等并發癥。綿羊衣原體流產率較低,而對藏羊的流產率高達25%。
藏羊衣原體是一種致病微生物,即衣原體科,衣原體屬。目前常見的藏羊衣原體有以下兩種:鸚鵡熱衣原體以及反芻動物衣原體,也會對人進行傳染。藏羊衣原體在流產母羊的胎盤上,子宮的分泌物中也含有部分。衣原體的繁殖只能在活細胞中進行,所以無法在普通培養皿中進行繁殖,通常接種在雞胚中進行組織培養。衣原體繁殖過程中根據繁殖周期分為原體與始體,只有原體具有傳染性[1]。衣原體抵抗力較弱,尤其是熱敏感性極強,可以使用0.1%福爾馬林、3%氫氧化鈉、0.5%石炭酸以及70%酒精等進行消毒,使其失活。
衣原體宿主廣泛,且為人畜共患病。主要傳染源為病羊與帶菌羊。病羊和帶菌羊的糞便與尿液,精液、乳汁、羊水、胎衣以及流產胎兒都是帶菌源。衣原體可以通過消化道、呼吸道以及眼結膜進行傳染,所以若未對帶菌源進行良好處理會嚴重影響飼養環境、飲水以及飼料,造成大面積傳染。部分患病羊是通過蚊蟲叮咬造成的患病。藏羊衣原體多呈地方流行性或散發性。另外飼養條件不當、飼養管理模式松散等問題造成藏羊應激刺激,也會造成藏羊衣原體的發生于傳染。
流產型發病的患病羊通常有50~90 d的潛伏期,患病母羊出現流產的癥狀,或產死胎。通常流產的情況在懷孕后期出現,并伴隨胎衣不下,隨后幾天內都會排出帶菌子宮分泌物,患病藏羊體溫上升,并持續高燒1周左右。部分患病母羊會由于繼發感染而死亡,繼發的疾病通常為子宮內膜炎。羊群在首次感染發病時,會有25%左右的母羊發生流產,初產母羊群和經產母羊群的流產率不同,首次發病后次年流產大概在5%左右,發生過流產的母羊不會在流產。
肺腸炎型在6月齡以內的藏羔羊中發病率較高,潛伏期為2~10 d,具體表現為精神萎靡、并有腹瀉的癥狀,體溫上升至40.5℃,鼻腔內有黏稠的分泌去流出,隨著病情的發展,會有咳嗽的癥狀,以及支氣管肺炎。
關節炎型發病又叫做多發性關節炎,羔羊中發病率較高。發病初期體溫上升,高達41~42℃,食欲廢絕,不合群。肌肉僵硬疼痛,跛行,肢關節有痛感,到發病后期,跛行的癥狀更加嚴重,站立時背部拱起,部分患病藏羔羊長時間側躺在地,不愿起身。關節炎型的發病率為30%以上。在飼養管理條件良好的情況下,死亡率較低。
發生結膜炎型患病的藏羊,可能一只眼感染,但大部分情況下兩只眼都發生感染。患病藏羊眼結膜充血、水腫、流淚,隨后角膜混濁,渾濁程度不同,同時還有血管翳、糜爛、潰瘍和穿孔的現象。通常在發病3 d左右開始愈合。此種類型的發病通常不會引起死亡。
加強藏羊的飼養管理,尤其是冬季舍飼養殖時期,加強營養供應,保證藏羊的抵抗力,降低藏羊的患病率。定期對藏羊的羊舍進行清潔、消毒以及殺菌處理,可以使用0.5%石碳酸、0.1%甲醛、70%酒精以及3%氫氧化鈉溶液進行殺毒,減少羊舍內部的病原體,可以有效地控制藏羊的衣原體患病率,從根本上切斷衣原體的傳播途徑。保證羊舍的溫度與濕度適中,良好的通風,14 h以上的光照,保證藏羊在舍飼的情況下,有良好的生長環境,提高藏羊的機體素質,降低患病率。合理的促進藏羊運動,加快藏羊的新陳代謝與抵抗力。
為藏羊建立獨立的檔案體系,并為藏羊衣原體病的疫情監測制度,充分對該病進行流行病學調查,一旦發現疑似患病藏羊,要立即隔離進行檢驗,特別要注意種公羊的疫病檢測,采集精子前應當對種公羊進行詳細的體檢。通過藏羊衣原體病的疫情監測制度,能夠及時發現傳染源并將其消滅,降低了衣原體的擴散,減少了患病藏羊的數量,達到凈化羊群的目的。對藏羊衣原體的流行病學調查要包括地方流行株,流行特點以及生物學特征,對這些數據進行有效的收集,可以為疫苗的研制以及防制措施的提出提供有力的科學化的依據[2]。
使用抗生素治療藏羊衣原體容易產生耐藥菌株,不僅沒有將病原體消滅,還增加了治療難度和患病風險。因此,對藏羊進行免疫接種是必不可少的預防措施。使用羊流產衣原體滅活苗對母羊和種公羊定期的進行免疫接種能夠有效的預防該病,疫苗接種過程應該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從而達到對藏羊衣原體防護的作用,極大的降低了藏羊衣原體的患病率。通常羊衣原體滅活苗,可以持續2~3年,根據疫苗的批次、產地的不同可能有變化,使用時需要嚴格注意,并在檔案上進行詳細的備注,方便查看下次注射時間。藏羊在疫苗注射前,應當確保藏羊的機體沒有疾病或不良狀態,可以使用鹽酸左旋咪唑進行適量的注射,并在藏羊的飲水中添加適量的點解多維溶液,供藏羊隨意飲用,達到增強藏羊抵抗力的目的,避免疫苗接種帶來的危害。
為了提高藏羊的免疫力與抵抗力,有效的降低衣原體的患病率,可以在飼料中適量添加增加抵抗力的藥物,提高藏羊的抵抗力,降低患病率。也可以在飼料中添加適量的氟苯尼考加強力霉素,針對藏羊衣原體,直接有效的預防藏羊衣原體,降低藏羊衣原體的患病率。
在藏羊發生衣原體后,要立即將其隔離,對流產的胎盤以及患病藏羊的其他排泄物進行集中銷毀處理。使用2%的氫氧化鈉溶液與2%的來蘇爾溶液等比混合,對羊舍、場地等地點進行全面的緊急消毒處理。對流產型、肺炎型和腸炎型發病的患病羊肌肉注射青霉素進行治療,每日2次,持續3 d,共計6次,每次按照160~320萬IU的用量進行肌肉注射,具體用量應當根據患病羊的體重以及患病情況進行實際預估,同時也可以使用西環素、氟苯尼考、阿奇霉素等抗生素代替,進行治療。對關節炎型發病的藏羊,在關節處涂抹魚石脂,嚴重的病例使用抗生素。結膜炎型的患病藏羊使用紅霉素眼膏或氧氟沙星眼藥水[3]。
[1] 傅義娟,晁宜林,常明華,等.青海省牦牛藏羊衣原體病流行病學調查與分析[J].中國獸醫雜志,2016,52(9):50-51.
[2] 張永軍,胡永浩.綿羊衣原體病的防治[J].河南畜牧獸醫:綜合版,2016,37(5):50.
[3] 巴提馬·哈依沙.羊衣原體病的臨床癥狀、實驗室檢驗及防治措施[J].現代畜牧科技,2017(1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