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鑫
(醴陵市水利局 湖南醴陵 412200)
水庫工程的主要作用是防御洪水和對水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和優化利用。我國建設的大部分小型水庫年代都相對久遠,并且在建設過程中受當時經濟條件和技術水平的制約,建設標準較低、施工質量不達標,經多年運行,留下滲漏比較嚴重、水庫的穩定性能差等問題。廣泛分布的小型病險水庫,就像懸在人民群眾頭上的一顆不定時炸彈。所以,為了消除小型病險水庫的安全隱患,必須針對其實際情況確定科學合理的除險加固方案,加強工程建設管理,保障水庫正常運行,更好地發揮其工程效益。
大量的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前期工作較為薄弱。比如設計中閉門造車,缺少實際的地質勘探和實地調查,存在大量的直接套用方案現象,造成對病險問題了解不全面、論證不準確,使設計的除險加固方案與實際情況不符等。同時由于資金缺乏等問題,很多地方還存在刪減部分重要設計的工程措施等做法,導致工程實施后無法全面達到設計要求和標準規范,甚至留下“除固加險”的后患。
在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施工過程中,發現大量隨意變更設計方案,施工組織設計粗放,施工方案不合理,質量保證體系不完善等施工組織混亂的現象,致使施工過程難以把控,產生較多的質量安全隱患,同時也有偷工減料現象的產生。如此導致在除險加固過程中施工質量難以達到要求,甚至影響工程的后期安全運行。
當前較多地方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施工過程中普遍存在建設管理不到位的情況,比如,違法分包、非法轉包、人情工程等,導致建設管理失控。特別是對部分施工單位存在項目掛靠,資質借用和關鍵崗位人員不到崗等情況,缺乏科學有效的管理手段及措施。間接形成工作效率較低、工程質量不合格等后果。為工程施工質量、安全和成本控制留下了諸多不利影響和隱患。
任何工程在實施前都要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因為現存的小型病險水庫大多缺乏完整有效的相關資料,因此在除險加固前一定要充分調查收集與水庫相關的各類資料。首先應該對病險水庫進行安全大壩鑒定,組織相關專家進行現場踏勘,鑒定并確定安全隱患的分類等工作。其次需要委托相應資質的勘察和設計單位針對安全鑒定進行地勘調查和工程設計,提交科學合理經濟可行的設計成果等。比如針對土質壩防滲方案的確定,就要通過對滲漏原因分析后,考慮施工技術水平、現場交通條件和建材資源等情況,進行方案比選,是采用高壓噴漿、沖抓套井回填、黏土斜墻(心墻)還是其他技術方案,必須實事求是,因工施策。只有采取正確合理的除險加固方案,“對癥下藥”才能達到“藥到病除”的效果。
在水庫除險加固過程中,加強全過程的質量監督至關重要。首先,各參建單位要明確并落實職責,加強工作銜接與配合。其次要樹立質量全過程控制的意識,包括材料及設備的檢驗、隱蔽工程驗收、施工工序的規范等,重點要落實施工過程中的三檢制度,在施工過程中要進行自檢、互檢和交接檢,及時發現施工過程中的問題,及時糾偏。再次,要充分發揮監理的作用,監理單位在施工過程中要對施工質量起到全程監理的作用,確保工程的質量達標。
對于小型病險水庫的除險加固工程的建設管理,需要構建完善的建設管理機制。包括落實以“項目法人制”為首要要求的“四制”制度;嚴格落實工程建設質量責任終身制的管理機制,強化建設管理主體責任;還要不斷提高建設管理人員的工作素養,推行考核和獎懲制度。在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建設管理工作中,通過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規范工作人員的工作行為,明確和落實相關責任人,實施合理合法的考核獎懲,以機制的完善來提高建設管理水平,從而確保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建設管理安全、高效。
水庫工程是提供防汛抗旱、灌溉、供水等服務的基礎公益設施,水庫工程的建設管理工作是全鏈條管理工作。從水庫建成到發現病險問題后進行除險加固,管理工作應該貫穿始終。但現實情況是小型水庫的管理不到位,如管理人員少且在不斷變化,管理經費落實困難,導致其工程資料和管理資料不齊甚至缺失。針對這一問題,有必要以除險加固工程建設為契機和節點,完善水庫工程的資料管理。從水庫的安全鑒定到安全認證,從除險加固工程設計、審查到施工、驗收,落實相關技術管理人員記錄、收集、整理和保存相關資料十分重要。因為通過這些工程檔案資料可以了解該水庫的全面信息,為后續的運行管理提供全面、真實、準確的數據依據和信息支撐。因此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的資料管理也是水庫工程建設管理的重要內容。
下面以湖南省醴陵市的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建設管理情況進行案例分析。
醴陵市境內共有水庫207座,其中大Ⅱ型1座,即官莊水庫;中型5座,分別是望仙橋、雪峰山、荷田、藕塘和周坊水庫;小型201座,其中?、裥?4座,?、蛐?87座。全市水庫總集雨面積518.66km2,總庫容2.2億m3,灌溉農田50萬畝。
從2006年開始至2015年,醴陵市境內原注冊的129座水庫中,5座中型水庫、14座?、裥退畮旌汀笆濉耙巹潈?09座?、蛐退畮欤ㄆ渲兄攸c?、蛐?1座,一般Ⅱ型68座),已完成除險加固任務。2015年水利普查新增注冊登記的78座小型水庫經鑒定均為病險水庫,其除險加固工程已列入醴陵市“十三五”水利建設規劃。截至2018年,全市已完成33座新增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剩下的45座將在未來3年全部完成。
以2015~2016年度為例,醴陵市共實施了48座小Ⅱ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上述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概算投資5860萬元,其中主體工程實施費用4080萬元。實際完成投資約4000萬元,其中省級和株洲市財政補助資金共1200萬元,醴陵市通過財政預算和追加預算共投入資金2800萬元。為最有效利用有限的資金,醴陵市對每座病險水庫進行了細致認真的分析研究,通過科學論證確定工程實施方案,以徹底解決主要和重要的病險問題為原則,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規劃內剩余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
項目實施過程中,我們把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建設管理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嚴格執行“項目法人制”、“招標投標制”、“建設監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四項制度。按照相關規定與設計、監理、施工等單位簽訂合同,并嚴格履行合同責任與義務。按照“法人負責、企業保證、監理控制、政府監督”相結合的質量管理體系落實質量管理責任。
為進行全面有效的質量控制和安全管理,醴陵市采取了以下幾項措施:①印發《關于加強醴陵市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施工監管責任的通知》,明確局分管責任人、分片責任人和現場監管責任人三級責任制,從機關和基層管理單位抽調技術人員,確定每人負責2座水庫的現場施工質量和安全監管。②組織現場施工監管責任人進行了兩輪施工技術培訓,并邀請各標段施工員和監理員參加,對水庫施工要點、施工工序、技術規范和強制性標準提出明確要求。③強調重要隱蔽工程的檢查驗收,對水庫重要隱蔽工程和關鍵部位單元工程施工過程進行嚴格監管,完工后必須由施工、監理和業主代表現場檢查核實簽認,及時填報《檢查驗收記錄表》并保留影像資料。通過以上措施,強化質量、安全控制和監督管理。
為實現全市水庫安全運行,確保水庫汛期防洪安全,需要加強水庫的運行管理。歷年來,醴陵市在汛前和汛期組織均開展多輪次水庫工程的防汛安全檢查和安全生產督查,從機構隊伍、責任落實,物質保障、應急預案等方面進行全面檢查,尤其將在建水庫工程的防汛檢查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針對檢查中發現的重點問題、重要隱患要求相關責任單位限期整改到位,確保萬無一失。從目前情況來看,全市完成除險加固的水庫工程運行正常,未出現水庫建設質量和安全事故,未發現較大安全隱患,較好地發揮了各座水庫的防洪效益、灌溉效益和其他效益。
總而言之,在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建設管理工作中,工程質量和安全是第一要素。由于當前還有很多病險水庫需要除險加固,因此本文中分析了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建設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措施,通過案例交流了基層水利部門在建設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因此,結合各座水庫的實際情況,開展扎實有效的項目前期工作;強化對各水庫施工過程中的監督管理;提高建設單位對工程建設管理能力和水平;加強與小型水庫運行管理單位的協調和指導,有利于確保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施工質量合格,也為工程實施后的水庫安全運行提供了重要保證,使星羅棋布的小型水庫在地方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其應有的和日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