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仁娟
為迎接世界級科學技術革命和經濟全球化的到來,我國各行各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商業經營模式日益創新,經濟形態變化天翻地覆。在此背景下,會計工作模式經歷了從手工做賬到會計電算化,隨著我國會計改革發展的又一里程碑-云會計的出現,它使我國會計工作模式發生了質的變化,由會計電算化邁向會計信息化,是會計行業信息化進程中的中堅力量。
“互聯網+”是我國“十三五”規劃提出的重要的戰略之舉,是我國國家經濟發展新業態,日益被各行各業熟知并接納。隨著互聯網思維日益深入社會和經濟發展之中,新興行業乃至傳統行業陸續采用“互聯網+”,新的商業生態體系和互聯網模式正在逐漸形成。強大的互聯網功能催生了一系列新的網絡產品,如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產品的出現,使得電子支付在市場上大顯身手;再者京東、天貓、淘寶的誕生,顛覆了傳統的購物方式等等。諸如此類互聯網產品如雨后春筍般誕生,對以往的會計工作模式帶來巨大的挑戰,顛覆了傳統的會計思維模式,會計基本假設問題突出,會計的發展速度跟不上當前商業模式前進的步伐。
目前,云會計提供服務主要是通過SaaS服務模式,由第三方保存、管理和開發數據和平臺操作,數據集中存放于服務器中,使得用戶認為自身的核心數據曝露,擔心財務數據泄露,給企業帶來不必要的損失。學者(程平、何雪峰)根據調查數據指出,現有70%的企業因網絡安全問題不愿意采用云會計;更有調查顯示有21%的受訪者擔心云計算會導致數據丟失,20%的企業因數據安全問題而拒絕使用云服務。與此同時,由于云服務起步較晚,我國關于云計算的法律法規尚不健全,相關部門對供應商的監管尚不到位,使得網絡安全問題無法得到保障,網絡欺詐、盜竊、網絡不穩定等問題屢見不鮮。云會計在難以迅速得到大眾的接納,企業對云會計的使用率不高。
目前會計電算化在國內各企業使用較為普遍,而國內財務軟件眾多,各家財務軟件供應商的服務協議標準不盡相同,當企業換用他家財務軟件供應商時,由于各家財務軟件供應商的數據、加密方式等不一樣,導致企業很難較為順利地采用新的供應商的軟件,有可能因為供應商軟件故障或者供應商倒閉導致企業財務數據丟失,數據無法完整、連續地過渡到云服務中,如此,云會計不僅會增加企業額外的經濟負擔,還可能給企業帶來更多的挑戰。
構建互聯網生態是“互聯網+”最大的優勢,這也有助于云會計生態的建設。在移動端設備查看數據信息、進行移動隨時辦公以及數據跟進等,都能通過移動物聯網來實現。還可以通過移動互聯網形成移動“辦公室”,實現云會計社交,通過云會計生態平臺進行商務談判,簽訂交易合同,生成并保存各種憑證,記錄交易過程,還可掌握上下游供應鏈信息。從最初合同的簽訂,到款項的支付以及訂單的完成和電子發票的傳遞,都可以通過互聯網上完成,這一方面,大大減少了虧阿基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另一方面,還能有效防止會計信息被有意或無意的篡改。
云會計通過結合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新技術,構建智能化云會計核算模型。物聯網實現萬物互聯,而大數據、云計算則讓萬物互聯提供了可能,其核心和基礎是互聯網,要實現萬物互聯強依賴于未來的5G技術,從而實現交互的實時性。針對企業管理,物聯網將在賣商品、庫存商品、在途商品、物流信息等狀態進行實時監控,將存貨、商品折舊、商品在途、交付進度等信息進行數據化處理,并通過云計算平臺進行管理,還可監控倉庫存貨的情況,商品折舊的核算,物流的監督等。通過云會計將企業的商品進行管理,并在云會計平臺進行大數據核算及處理,實現物品智能化、信息化管理。其可自動處理物品各類信息,并且收集歷史數據及趨勢,進行智能核算分析,供企業決策及預測,并且也有助于企業挖掘客戶隱藏需求、市場趨勢,有助于企業進行精細化管理及策略制定。
云會計的發展,需要企業加快吸收信息化成果,轉變發展觀念,充分認識信息技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實現自身信息化的同時,促進社會實現信息化。當然云會計的發展離不開政府和供應商的積極配合。首先,政府方面,應出他云服務相關的法律法規,規范和提升軟件服務供應商的道德認知;提倡和加強云服務的推廣,提供高企業的云服務認可度,促進企業規范使用云會計。其次,云會計的供應商是推動云會計發展的關鍵,供應商應加快服務模式創新的步伐,根據企業的需求提供特色的云服務。